查看原文
其他

访学纪 || 若不是你突然闯进云大里!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七点半的云南,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鸟儿叽叽喳喳,蓝天白云,微风正好。吸一口被阳光晒过的空气,从头到脚都觉得舒服。我们一行人,怀揣着期待,走进了云大的课堂。


公共管理学

张磊老师

云南大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党政办公室主任。

认真听讲


听课心得


邹彤彤

张磊老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有效政府应该具备的六大条件、辨析了“回应”与“应急”的定义以及围绕公共管理难题开展了“弱政府”与“强政府”的讨论。此外,创新性地提出公共产品的“制度属性”,即政府有权力通过制度将私人产品作为公共产品进行供给。换言之,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手段将本不具有公共产品自然属性的私人产品转变为公共产品,破除其自然属性边界,好比现实中的经济适用房、义务教育中的营养早餐等。

课后,我向张老师请教了几个问题,张老师耐心解答,有个小细节令我印象深刻:老师一边回答,我一边记笔记,我手速较慢,但老师会停下来等我记完再接着讲。此举虽小,却让人倍感亲切。

最后老师同我说:“正是因为现如今中国有那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你们这一代,学习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学子,发挥你们的所学,汇集你们的智慧,着眼于中国现实问题,思考如何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出良方,促进这个社会向前发展。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公管人才应有的素养。”此类的话陈潭院长也讲过,想必这正是每个公管学者对未来的期望。

不足两个小时的接触,就让我们收获满满,用笔飞快记录,生怕错过一字一句。再次感谢张磊老师的精彩讲解和耐心解答,感谢同班云大学子的热情,感谢有此机会相遇云大。


答疑解惑



周丹纯、邓洁文

我们旁听了由张磊老师主讲的《公共管理学》,张老师从有效政府的三个衡量标准:政府角色定位是否恰当、政府质量的提升、公共事务的善治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有效政府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政府公共管理履责的两种方式:行政方式与创新方式,其中创新方式是指目前为了在公共服务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出如公私合作、政府购买等模式,而这些模式的两面性深化了访学团对于国家与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问题的认识。

在“学”的方面,这门课程有对公共管理现状的讲述,也有对公共管理学界的难题提出展望。“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理论偏向、有效政府理论,寻租、腐败、政策手段,各种知识纷至沓来;“房改医改弊端”、“住房中廉租房背后的制度构建”等案例娓娓道来。最后老师也提及了有效政府在当前国家现状下出现的难题,对于这一难题,老师对公管学子也寄予了厚望。

此外,令我感慨的是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是积极主动的,张磊老师也会通过很多案例和问题来引入要讲的内容,这也有助于加深知识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张磊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与生活及学术热点有关,既让知识点浅显易懂,也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的基础上有更深厚的积累。

课堂笔记



中国政府与政治

贺琳凯老师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我国基层政治与地方治理等。主讲课程:云南大学线下精品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

贺琳凯老师


听课心得


梁健晖

贺老师这堂课讲的是有关行政机关的内容。老师先是抛出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不离课题的问题,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再由此顺承着老师的思路进一步学习,使我们通过熟悉的事例理解知识点,如行政机关的概念、性质、地位、体制、部门等等。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下课时间,但我丝毫不曾察觉。

听完贺老师的课堂后,感觉收获满满,我的收获不仅在于贺老师的授课内容,还在于贺老师的讲课特点——为何贺老师的课如此引人投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老师本身对知识点的理解透彻,善于结合实例把知识点授于学生。比如,贺老师在讲解行政机关的性质时,举出了自己在一次经历“交通灯与交警指示有冲突时到底听谁的”,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行政机关的社会性。

其二,老师注重联系时事政治。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发现,贺老师会跟进时事,经常引出一些近期的国家政策,并为学生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课堂内中引述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文件、国家政府机关人员构成及现状,还提出了国际视野下的一些问题,如钓鱼岛的战略要地意义、美国岛链等等。

此次课程虽短暂,但我所获颇丰,若可以再上一次,我会说:“我愿意!”



黄晓婷

刚坐定,我们便迎来了贺老师关于政府的开篇三连问,但由于所问贴近生活又具有引导性,所以非但不显咄咄逼人,还一下子使个人生活体验与课程理论知识有了互动联系。课上老师不断用我们身边可见可触的人、事、物为引,带出或许不易被意识到却蕴含政治考量的“所以然”,拓宽了我看待许多政治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路。

旁听是短暂的,但一个问题的思考——“新闻联播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省市”和“其与国家博弈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埋进我的心里,意味着对“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学习并不会随旁听结束戛然而止,待回到广州,亦能生根发芽


课堂笔记

课后,我们和贺老师进行了合影。




国际关系史

李燕老师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所学专业:中国民族历史;主要讲授:《国际关系史》、《中国政治制度史》。

认真听讲


听课心得


陈凯宁

访学的第四天,一天的重头戏在李燕老师的国际关系史上。课堂一开始,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朝鲜战争前后,西方同盟体系的构建和扩张的过程,介绍了太平洋同盟体系的七个条约,对欧洲战后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计划”,以及美国的战略企图。相应的,苏联也通过缔结华沙条约等一系列措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同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向我们揭示了同盟建立的障碍与推动力量——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与战败国,又作为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前沿阵地,西德在欧洲的平等地位曾经饱受国际争议。这一历史进程让我们备受启发,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与他国的关系对一个国家发展前景的影响是促进,抑或是制约,其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认真听讲


如今,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都是我们推动区域共生共利,建立大国外交的关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理解我国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位置,对我们分析治国理政之道有着重要的意义。李燕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过去半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也会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关于国际关系史的理解,据我们了解,班上的同学们会在前一个学期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准备非常充分,在课堂上,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段历史,也就提供给了同学们广拓思路,深入学习的一个平台。


越是专注于学习,越是感觉时间飞逝。在云大学习了几天后,不由感慨到,迷恋云大,是始于美景,陷于课堂,终于情怀。希望广大和云大的交流,如谷之歌,扎根土里,与风共存,与种子越冬,与鸟歌颂。



供稿丨邹彤彤  黄晓婷  陈凯宁  周丹纯  邓洁文  梁健晖

封面丨赖新怡

图文编辑丨冯超敏

编审赖新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