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选登 | 谱解剖学思政教育新篇 建新时代立德树人标杆









为了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尽心尽责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我校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在线课堂组织技巧和“课程思政”等方面充分交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工作,近期将在公众号中陆续推出我校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案例。

本期将为大家推荐课程思政案例来自:基础医学院潘爱华教授---谱解剖学思政教育新篇 建新时代立德树人标杆。




总体概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奠基石,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解剖学教育秉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并重的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中,结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讲好7类故事,做好3项活动,将培养医学生“感恩、敬畏、担当”的品质和“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贯穿课程全过程,将大爱精神传播校内外。




主要特色





(一)严守课堂阵地,讲好7类故事




结合解剖学史,讲好中华民族文明的故事;

结合近现代史,讲好解剖学科学家的故事;

结合校史校情,讲好湘雅解剖学家的感人故事;

结合教学内容,讲好解剖知识的拓展故事;

结合不良事件,讲好教学、科研和临床底线故事;

结合医学人文,讲好有温度的遗体捐献故事;

结合生活感悟,讲好教师自己的人生故事。

以下述3类故事为例:

1.结合校史校情,讲好湘雅解剖学家的感人故事

湘雅解剖思政教育由来已久,1920年10月,教务长胡美在赏菊会上“表演”尸体解剖时,要求在场群众庄严地向尸体鞠躬致敬,以感谢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病理学彭隆祥教授自告奋勇主刀解剖1972年出土的西汉马王堆女尸,此后湘雅人一直承担古尸的保护与研究,肩负文化传承使命。


图1 1916-1918年期间的湘雅医学院解剖课


2.结合身边的感人事迹,讲好有温度的遗体捐献故事
我国内分泌先驱、湘雅老前辈伍汉文教授将遗体捐献给湘雅医学院;湘雅25岁毕业生吴思将遗体捐献给母校;湘雅1949级校友赵存敏、基础医学院前院长谢长松、51岁职工李伯新等义无反顾地自愿向母校捐献遗体……浏阳市淳口镇高田村88名村民在湘雅人捐献事迹的感召下,志愿登记捐献遗体或器官。湘雅人赋予了生命崭新的内涵,这是湘雅精神的完美诠释。

图2 课程团队慰问49级校友赵存敏、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

3.结合人生感悟,讲好教师自己的人生故事

解剖学老教授史毓阶秉承百年湘雅“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严谨作风:“医学教学就好比人体的206块骨头,哪儿也不能多两块儿,哪儿也不能少两块”。国家教学名师罗学港教导学生:“课堂里有我与‘大体老师’两位老师”。他要求学生把人体标本当作病人看待,只有时刻心系患者,才能在学习中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丰富课程内涵,做好3项活动





1.解剖学开课仪式
每学期“解剖学第一课”,缅怀无语体师“以破碎之躯诠释完整的爱”。全体师生在无语体师前肃立默哀,诵读誓词,并向大体老师鞠躬、献花,以此来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敬、感激以及缅怀之情,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并敬畏生命。指导学生进行解剖操作或模拟临床操作时,强调对大体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延伸到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时对患者的关怀,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手术刀所代表的生命之重。

图3 2019年的局部解剖学开课仪式

2.课堂外实践活动

知识不局限于课堂,通过组织线下学科比赛和培训班诸如:解剖学绘画大赛、摸骨识骨大赛、暑期解剖高级培训班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提高解剖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寻访校友,传承历史”湘雅老故事采访活动,记录老一辈湘雅人的历史故事和精神,继承发扬湘雅的优良传统。

图4 摸骨识骨大赛

3.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选取来自遗体捐献者及家庭的照片、视频,学生的心得体会、感恩卡,以及来自社会和文献的调研资料等资源,借助媒体力量,建设一个完善的、有深度、有广度的遗体捐献课程思政案例库,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一捐献一缅怀一新闻”的模式得到同行与社会的高度认可。





(三)搭建网络平台,传播大爱精神


1.微信公众号传递大爱精神
以国家级人体形态科技馆为基础,创建“湘雅数字化科技馆”公众号,向大众科普生命本身便是最美丽的赠予,推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解剖学的历史、湘雅历史、抗疫故事等(近期一项针对医学生进行的“湘雅数字化科技馆”公众号推送湘雅人抗“疫”故事读后问卷调查如图5所示)。创建“遗爱在人间”公众号,科普遗体捐献知识、弘扬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图 5 问卷调查医学生对公众号推送战“疫”事迹体会

2.抗疫特殊时期的“云思政”

2020年春季学期抗疫期间,湘雅医学院联合长沙市红会举办2020年网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逾20万人参与“生命回响,云上缅怀”的主题现场缅怀活动视频直播。通过这堂特殊的“云思政”,感恩遗体捐献、致敬奉献精神。

图6 2020年“生命回响,云上缅怀”学生代表发言

3.跨地区、多平台联动宣传

学校、媒体、师生通力合作,广泛精准传播。解剖绘图大赛宣传报道“仿佛走错片场的解剖绘图”和“一群被医学耽误的灵魂画手”进入热搜,阅读量超5600万。对中南毕业学子吴思、医学大家伍汉文和谢长松教授等感人事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纷纷关注报道,形成过亿级别传播事件。



实践效果






课程思政系列活动屡获佳绩,“医路前行,感恩无语体师”系列活动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科普活动案例精编,成为医学院校遗体捐献工作的标杆。《从“无私的吴思”,到“一个人的球队”》入选教育部2019年优秀新媒体案例。“春暖杏林,遗爱人间”一文获湖南省教育工作委员会主题教育活动一等奖。吴思入选2019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及2019“感动湖南十佳人物”,成为青年一代的道德楷模。“构建解剖学与临床融通平台,提升教学与社会服务质量”荣获2019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文案 | 潘爱华

编辑 | 曾劲标

审核 | 金一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