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选登 | 《地下铁道》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土木院雷明峰 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2-06-09

课程简介

《地下铁道》为土木工程专业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系统介绍城市地下铁道的路网规划、线路设计、区间隧道、地铁车站、地铁设备、结构设计与计算、施工技术、盾构法隧道、沉管隧道、地下铁道运营维护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相关知识。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具备从事与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有关的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在线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化平台(软件)使用方案

1


在线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科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创新在线教学模式,交叉使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方案如下图。

中国大学MOOC在线平台:提供学生在线自学、课后测试、答疑互动和在线讨论平台,发布学习公告等。

企业微信:发布学习进度安排、在线视屏教学与讨论交流等。

中南大学可视化教学平台:提供教学用PPT、教材等教学资源下载。

问卷星:教学效果、学习效率、信息平台使用情况等调查反馈。

教学资源提供方式

2


中国大学MOOC在线平台:知识点精讲短视频57个、单元测验题7套、重点知识点研讨与案列分析题27个。

中南大学可视化教学平台:各章《知识点串讲》、《问题讨论》PPT14讲、PDF格式教材1套,校内选课学生可自由下载。

音视频方式:使用企业微信直播、会议功能开展在线教学与研讨互动。



文字沟通、互动方式:企业微信群聊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疑惑,采取即时答疑的方式开展交流与互动;中国大学MOOC平台交流区主要针对设计的重点知识点讨论题和案例分析开展课后交流互动。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3


学习效果评价从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养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各环节占比分别为:单元测验15%,课堂讨论25%,线上讨论10%,期末考试50%。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教学目标(含课程思政目标)

1


植入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等,激发学生的行业自豪感、建设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为国家建设奉献的精神(思政育人);

掌握地下铁道的基本概念、功能与特点及路网规划(扎实基础);

了解地下铁道的建设前提条件和发展趋势(前瞻视野)。

总体教学设计

2


教学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和流程如图:

课前准备阶段:提供教学资源、发布学习计划、学生自主学习;

课中组织阶段: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总结梳理(穿插思政教育);

课后提高阶段:课后答疑、单元测验。



具体教学过程

3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课前完成)

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教学资源,课前学生自主观看学习相关知识点的短视频,并提供学习笔记:

(1)1.1 地下铁道的概念、功能与特点;

(2)2.1 地下铁道路网规划;

(3)2.2 地下铁道路网组成;

(4)2.3 地铁线路设计(1);

(5)2.4 地铁线路设计(2);

(6)2.5 地下铁道的轨道。

学生分组调查环节(课前完成)

根据给定两个专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资料收据、案例调查并在组内讨论形成调查成果,制作讨论交流用PPT。


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资料收集与加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我国的行业发展优势,激发学生的行业自豪感,并提高学生素材提炼、PPT制作等文字处理能力。


学生研讨交流环节(分组展示成果,合计约30min,PPT屏幕共享功能)

(1)讨论主题

① 选择所在省份或邻近省份的某一城市,调研其地铁建设情况及规划情况,根据所学内容讨论路网规划和组成的合理性。

② 调研某一地铁线路区间隧道的平面和纵断面的设计情况,结合地铁线路平纵断面的设计要求,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讨论过程

各组学生提前组织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调查工作,并准备好PPT和分解讲述内容,依次通过分享屏幕的方式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同学、老师可就展示的内容开展交流互动。

特色: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应用新知识、新成果,多维度、多角度开展在线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系统化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工程案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对于工程建设合理性与安全性的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师总结梳理——重点知识串讲环节(约40min,PPT屏幕共享功能)

根据教学重点、知识难点以及学生提供的视频学习笔记,梳理关键知识点,制作PPT,通过企业微信屏幕共享功能完成串讲。








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总结梳理——工程案例分析环节(约20min,PPT屏幕共享功能)

(1)针对专题1,补充了我国地铁建设情况及统计数据,并结合长沙地铁、南京地铁、武汉地铁进一步讲解和分析了地铁路网规划与组成。









(2)针对专题2,分别以南昌地铁3号线八大山人站-施尧站区间、京家山站-十字街站区间详细分析计算了地铁区间隧道的平、纵断面设计,突出了本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曲线段隧道加宽、加高计算方法)。








特色: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间思政教育环节(约6min,在线播放)

播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钱七虎院士专题纪录片(https://v.qq. com/x/page/q0827uq45ad.html)。

特色:旨在通过先进人物事例弘扬工程科学家“赤子情怀、为国铸盾”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课后作业环节

课后作业及交流、答疑均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线完成。

师生对教学效果的感受

(1)本课程校内选课人数120人,到课率、在线视屏观看率、课后单元测验完成率均在90%以上。特别是,通过对学生自学学习笔记的检查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为课程重点知识串讲环节提供指导。

(2)通过专题研讨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策划、自主演讲,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课程的陈礼睿同学就自主制作了《地铁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发展》小视频,发布于“哔哩哔哩”平台,目前累计播放近千次,值得点赞。

(3)从教学效果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最大的不足便是互动性,相比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效果均较差,无法满足必要的情感交流,再加之学习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们容易分神,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END ●


文案 | 土木工程学院雷明峰

编辑 | 曾劲标

审核 | 金一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