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城:科技特派团猕猴桃产业小组“送技下乡”助农增收

水城融媒 2024-03-05


2023年以来,派驻水城区的科技特派团猕猴桃产业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产业发展建议,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撒在水城这片乡野沃土,助力水城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因为去年这片果园遭了冰雹的伤害,所以我们主要是修剪整理、恢复树势。现在整个果园测产下来,产量还是符合我们预期的。”

科技特派员猕猴桃产业小组组员在测产。李燕利 摄

8月25日,记者在水城区米箩镇猕猴桃种植基地看到,一颗颗诱人的果实挂满枝头,省级科技特派员(猕猴桃产业小组成员)徐特正和组员观察猕猴桃的长势,采取“之”字型取样的方法对猕猴桃进行测产。

据了解,猕猴桃产业小组是派驻水城区的科技特派团按照水城区产业发展需要,在深入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时组建的八个产业小组之一,成员主要来自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贵州农科院、贵州科学院、贵阳学院等科研院校。小组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针对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问题,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开展应用示范,实现带动猕猴桃产业增效、果农持续增收。

科技特派员猕猴桃产业小组组员在查看芽变品种。李燕利 摄

贵州科学院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振诚介绍:“作为水城区的科技特派员,这几年针对水城猕猴桃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一是猕猴桃授粉不足的问题,我们就提出在雄株不足的果园进行补种雄株的方案;二是枝芽管理的问题,水城好多地区猕猴桃枝芽管理不规范,我们就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技术准则,来给种植户们进行培训指导;三是针对水城存在冰雹和一些其他自然灾害等问题,我们通过到外地考察和实地调研,结合水城当地地形,请团队来进行设计了这款屋脊式防雹网,它不仅坚固耐用,还能进行拉伸,在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收起来。”

米箩猕猴桃种植地。李燕利 摄

目前,科技特派团猕猴桃产业小组在水城区培训相关人员有7000余人,培养的二传手有20余人,全面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在水城区果布戛乡、新街乡和蟠龙镇开展猕猴桃高效液体授粉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71亩,红心猕猴桃坐果率达90%以上;在果布示范区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与培训,示范区内猕猴桃溃疡病获得了有效控制,土壤墒情显著改善。

“下一步,针对整个水城区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我们重点还是放在防灾减灾措施上面。我们不仅要选择白色防雹网,还会增加一些光选择性的防雹网来提升果园的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防虫害和增加光效利用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会结合近两年的气候变化情况,增加土壤保墒以及生草来保持土壤的湿度。”贵州农科院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特告诉记者,“在农技人员培训方面,我们会增加果园机械化,或者无人机操作等技术,来提升我们整个果园栽培管理的效率,希望能够让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李燕利

编   制:水城区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陈龙 汪靖恒

责任编辑:李鸿

编   辑:王茹 陶佳丽

热   线:0858-6665333

投稿邮箱:scxrmtzx@163.com(附图)

-------------

往期  推荐

聚焦高质量发展 | 水城区2023年烤烟收购工作全面铺开 预计收购烟叶7.5万担
都格镇:金秋助学 圆学子大学梦
局地大到暴雨!贵州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聚焦高质量发展 | 水城区:红心猕猴桃进入采摘期 集中收购助力农户增收产业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 | 野钟乡:“辣”开产业路 奏出“椒”响曲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已有新媒体平台



中国凉都  康养水城

水城融媒公众号

法治水城公众号

水城发布抖音

法治水城抖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水城:科技特派团猕猴桃产业小组“送技下乡”助农增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