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盘水: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 领跑乡村发展“致富路”

水城融媒 2024-03-05

单一性是六盘水农业发展的厚重底色,立足当下,做精一枚果,延长“一条链”对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六盘水市提出建设“两园一田”项目,以“两园一田”为抓手,六盘水大力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重点的山地农业特色产业,当更多“土特产”从磅礴乌蒙中跃起,六盘水“一煤独大”的格局奋力转型“多点共进”。

坐落在北盘江北岸的野钟乡,曾是水城区的“穷乡僻壤”,囿于荒漠化、石漠化的制约,群众只能靠薄土里的玉米、土豆、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2014年,水城区精准选择刺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优质刺梨鲜果年产量1100吨,年产值660万元,喀斯特山地“长”出的“绿色银行”鲜明揭示了发展优质刺梨优质鲜果是适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8月18日,水城区40万亩刺梨丰收的号角在野钟乡发射村吹响。“我们家去年收获了25024斤刺梨果,是全乡收成最多的,收入近70000多元!”谈及刺梨收益,金灿灿的刺梨变身“绿色提款机”在种植大户徐龙贵身上生动演绎。

特色是“生命线”,增效是“压舱石”。山川江河孕育的千年农耕文明中,没有什么比“舌尖上”的幸福来得更直接,也再没有什么比辛勤劳作一年后攥在手里的一沓百元现钞,更让人安稳。

“要在提升刺梨的经济价值与带动16万农户增收两方面同步发力。”作为六盘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紧扣刺梨产业提质增效,与多家科研单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研发上市了刺梨汽泡饮、刺梨原浆、SOD口服液、刺梨复合果汁饮料等多款产品,今年4月,初好成功申报获得了保健品生产资质,成为目前六盘水唯一一家拥有该资质的企业。

跳出一隅,纵览全局。坐拥117.56万亩刺梨的六盘水,是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把规模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六盘水涌现出刺力王、初好、天刺力等刺梨精深加工企业9家。

土地由“散”到“聚”,资源的优化配置,革新了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观念,促使产品链与产业链环环相扣,供应链和价值链互促共进,绿色、生态、高效成为发展共识。

产业由“粗”到“精”,体系的强化链接,引导市场要素与农村特色资源对接,把现代化经营理念引入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粗字号”向“精字号”的递进,为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画上生动注解。

当沉睡的土壤和气候等资源“活”了起来,一颗颗果实汇聚成一条条产业带,绿了陡山坡,富了小村庄。

锚定方向,步履铿锵。以“凉都三宝”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刺梨种植和加工规模全国最大,红心猕猴桃种植规模全省最大,打造了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和贵州最先进的分级包装生产线……今朝千年梦,劲吹“和美”风,在时间的长河里,六盘水提笔“从无到有”的荡气回肠。

一手抓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好“特色牌”、种好“摇钱树”、舞活“产业链”,六盘水用转型之笔勾勒出农业坚定前行的清晰轨迹,这是深入做好山地特色农业文章的题中之义,更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的坚定不移。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2023年,预计全市猕猴桃产量6.3万吨,较去年增长29.9%,刺梨鲜果产量8.6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0.2%;全市投产茶园29万亩,生产干茶产品9163吨,产值23.33亿元……当数据综合在一起,汇成了六盘水一路奋斗的印迹。

前进的道路如攀巨峰,需要目光如炬的智慧,壮士断腕般的决心,赴汤蹈火的勇气,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以及所有人众志成城的毅力。

实践证明,六盘水可以挣脱枷锁,越过藩篱。过去的答卷,已经被装订成册,新的征途,等待着我们继续探索。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   制:水城区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陈龙 汪靖恒

责任编辑:李鸿

编   辑:顾静玲 李晗晓

热   线:0858-6665333

投稿邮箱:scxrmtzx@163.com(附图)

-------------

往期  推荐

徐麟检查调研国庆假期安全稳定工作并看望慰问值班值守人员 时光辉等参加

畅游水城|百车河景区:“泉”心“泉”意陪您过双节

平安水城|水城交警:节日我在岗 安全“不打烊”

百姓健康|这些药停售、召回!看看你家有没有

交通安全|假期出行,请收好这份安全提示!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已有新媒体平台



中国凉都  康养水城


水城融媒公众号

法治水城公众号


水城融媒抖音

法治水城抖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六盘水: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 领跑乡村发展“致富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