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情教育讲座第五讲丨李从军: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五讲于11月21日举行。本场讲座邀请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博士主讲,讲座题目为“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李从军从自身在新闻战线的工作及研究经历出发,与同学们详细探讨了“网络信息时代传媒业”“传统媒体、新媒体与媒体融合发展”“今天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从业者”“媒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等四个议题。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师生们以及上海市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国情教育讲座。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五讲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主持。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新华社上海分社党组书记姜微、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王永前、新华社上海分社常务副总编辑杨金志等出席讲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将讲座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组织本科生、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线下集中学习,新华社上海分社组织采编人员到场听课,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百余名师生们也到场听会学习。上海交大、上大、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及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线上听讲,线上线下听课总人数超2000人次。
在90分钟的讲座中,李从军以“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为题,为大家深入阐述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工作,传统媒体与媒体从业者怎样应对风险与挑战。
李从军首先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主题、内容、载体、媒介、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重要挑战。他用“重大变革”、“剧烈竞争”、“深度整合”、“局部洗牌”四个关键词概括传媒格局的深刻变革。全球化与信息化这两个最重要的浪潮彼此交会,正在重绘世界史,传媒业需要“在变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变革”。
在谈到传统媒体、新媒体与媒体融合发展时,李从军先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传统媒体会消亡吗?”他指出,无论媒介形态怎样变革、传播形式怎样变化,内容永远是信息传播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只要顺应发展潮流、勇于改革创新、找准自身定位、突出特色优势,传统媒体在和新媒体深度融合中,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要打造融媒体生产的聚合机构,就必须改造调整组织架构、升级采编平台、再造报道流程。通过路透社的实验室、新华社的713实验室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强调:在5G和人工智能时代,媒体的融合转型必须要重视技术的作用,谁的技术实力更强大,谁就能占据发展的主动权。
今天的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从业者?李从军认为,新闻从业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二,按照“四力”的要求——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和新闻采写能力;第三,要坚持坚守;第四,拥有新闻业务某方面的专长,“术业有专攻”;第五,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思维意识、综合素质和跨界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运用数字技术能力。要树立全媒体的新闻思维,要尽可能掌握最新的数字技术相关的业务和操作。
最后,李从军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正在参与塑造人类的未来,将带来全面性的冲击和挑战。以此为契机,我们也要抓住机遇,能够有效地掌握运用AI技术,更好地传播,导向正确的新闻信息和新闻文化。李从军将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风险归纳为四个层面:一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风险;二是对现有社会规则的执行和制定形成挑战;三是造成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危机和混乱;四是长远来看,会不会制造出具有与人类同样思维和感情的新“生物体”,进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李从军提出,这些问题并不遥远,是现实的问题,学界、业界必须尽早应对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分析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抢抓机遇、把握先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将风险转化为新的机遇,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新闻工作服务。
张涛甫在讲座小结中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张涛甫认为,李从军社长的讲座饱满、前沿、精彩、深刻,为师生上了一堂思想大课、专业大课、思政大课。未来已来,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可以迭代,场景可以变化,但新闻传媒业所具有的新闻敏感、专业判断、价值观以及硬核能力可以穿越时间,是无法替代的。广大新闻传播学子应当从李从军社长的讲座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勇于迎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挑战,抓住战略机遇,练就本领,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大显身手。
各院校学生收听收看情况
学生听讲心得
复旦大学学生董睿晗、汪雨迪、陈卓等
李从军老师围绕“在网络信息时代,特别是面临人工智能技术,新闻媒体行业应该如何转型重构发展下去”展开讲座,从网络信息时代传播的新特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新时代从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媒体如何应对新挑战这几方面展开阐述。chatgpt诞生已有一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给新闻媒体带来新挑战,对此,李从军老师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启发我们要有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学习中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拓展技能边界,顺应时代潮流,善用AI技术延伸自己的视野和足迹,同时也要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要持续坚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和手段,让新闻真正回到新闻发生的语境与场景中。对于未来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如何做到不被技术替代。面对这个问题,保持个人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也许是根本。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杨晨伟、刘澍岳等
李从军老师关于“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的授课,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颠覆并重塑了新闻生产、分发等各个环节。让我对AI技术助力新闻“采写编评”的流程有了崭新的认识及思考。AI可以帮助自动化新闻生成,完成个性化新闻推荐,实现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进行事实检查和可信度评估,提升编辑和写作辅助,但从中也有不可忽视的风险,诸如算法偏见、失业风险、隐私问题。这种基于本体论视角上的新闻生产分析,突出一种“平本体论”观念,这意味着所有的物都是平等的,人与非人的区别也并不存在,曾经隐藏在内容和数据背后的基础设施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浮出水面,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提出一条“物质-社会”的分析路径,在技术变迁过程中同时将人与技术都纳入思考的范围,从而也避免了“技术决定论”或技术发展过程中仅仅看到技术带来的挑战的问题。
同济大学学生徐敏儿、陈依阳等
看到主题“网络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我首先想到的是新闻从业者的就业困境,但是李从军老师却用自身的例子告诉我们:应当乐观地拥抱新技术。虽然李老师坚持手写讲稿,但是却依然会使用ChatGPT来辅助工作,这样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令我们敬佩。李从军老师强调了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他提醒我们作为新闻从业者和信息接收者,我们应该保持批判的思维和判断力,不盲从、不信谣传谣。面对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困扰,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识别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新闻传播者。无论是网络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始终是人。我们应该始终关注人类的需求和价值,尊重事实,传播真相,用好科技的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高晨飞、周宇瑶
李从军老师在讲座上详细分析了信息时代下传媒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这次精彩的讲座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优秀的前辈敏锐的洞察力、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我们对于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和更加明确的定位。在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传媒行业的影响。从最初的网络传播到后来的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新闻的传播方式一直在变化。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变革。网络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技术的变化,同时也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挑战,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新闻传播事业。
上海大学学生邓钰琦、魏可意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李从军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带我们回顾了他的从业历程,并基于丰厚的知识积淀和高政治站位,对新时代的新闻行业进行展望。在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可信度备受挑战,即将步入媒体行业的我们更需要坚守职业道德,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勇于追寻事实真相。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仍值得我们关注。虽然人工智能能够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但是它们并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感受,在这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也仍需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去维护,以确保人工智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赵怡如、吴昕妮等
李从军老师的讲座“网络到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为我打开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全新视角,李老师所阐述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八大特点,让我深刻感受到传播方式的巨大转变,尤其是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从单一平面到多维一体的跨越,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全新演进。同时,他关于新闻传播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如自动摘要生成、辅助新闻写作和推荐系统的执行等方面的见解,也阐明了新闻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李老师指出,传媒业正在并且将会继续发生巨大的变革,新媒体传播趋势将朝着终端移动化、生成智能化、内容可视化、传播社交化的方向发展。李老师还强调了“媒体融合”的概念,指出媒体融合包含资源整合、内容融合、渠道聚合多个因素,我们要系统性地构建融媒体生产机构。总而言之,李从军老师的讲座不仅传递了知识的精华,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启发。他的见解和经验为我们的学术探索和职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为新闻传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李颜玥涵
图片|徐昳清、谢哈维尔
编辑|孙小璇
审核|陆优优
👇 轻点支持
告诉大家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