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智能设计与建造团队招收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2023级)
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招募
01
博士后研究员招聘信息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建筑学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增强建筑设计、建筑机器人建造、性能化建构研究等。
应聘条件
1、已经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3年以内),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35周岁);
2、建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学等相关专业。
薪酬待遇
1、普通博士后税前年薪30万+,在站工作期限为24至36个月;
2、博士后研究员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依据博士后获得各类资助计划,学校给予相应配套。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税前年薪42万+,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 税前年薪36万+;
3、可以向学校申请博士后公寓;
4、学校每年为博士后提供免费体检;
5、子女入学(小学)、入托等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办理借读.
详情:https://hr.tongji.edu.cn/33/2f/c4429a144175/page.htm
招聘方式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研究工作内容、代表论文著作、获奖情况等)和潜在合作意向(或研究方向)发送至邮箱philipyuan007@tongji.edu.cn,收到申请材料经过初筛以后,将尽快进行电话面试与现场面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师介绍
袁烽 Prof. Dr. Philip F. Yuan
招收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
详细介绍:https://archi-caup.tongji.edu.cn/Data/View/1757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MIT、RMIT客座教授,UVA托马斯·杰佛逊教席教授。“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高峰学科建设PI学术带头人,DigitalFUTURES创始人,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主编等。他长期专注于建筑数字化建构理论、建筑智能设计与建造领域研发与实践,主持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10余本著作。其设计屡获国际、国家级设计奖项,建筑作品被纽约MOMA、香港M+、法国蓬皮杜等艺术博物馆收藏。
02
国际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信息
研究方向
DigitalFUTURES国际博士生课程聚焦建筑智能科学前沿,构建全球知识学习网络,探索生成、模拟、优化、感知、建造等智能设计与建造哲学、技术、方法与实践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建筑学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增强建筑设计、建筑机器人建造、性能化建构研究等。
要求
本项目授课语言为英语。博士生学习期间须参与课程学习以获得所需学分,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必修环节考核、完成博士论文写作。申请人应持有非中国护照(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或台湾移民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非中国护照至少4年,并且在过去4年中至少有2年在中国境外学习工作),并且从所认可的机构获得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至少已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团队将根据个人学术背景与能力进行综合选拔。要求意向博士生有端正的科研态度、学术精神和一定学术积累,入学以后能够全职在读。
详情:https://digitalfutures.tongji.edu.cn/
招生方式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已获科研成果(论文全文、专利或其它获奖记录)、作品集、研究计划发送至邮箱philipyuan007@tongji.edu.cn,收到申请材料经过初筛后,收到申请材料经过初筛以后,将尽快进行电话面试与现场面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师介绍
尼尔·里奇 Prof. Dr. Neil Leach
招收博士研究生
详细介绍:https://neilleach.wordpress.com/
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欧洲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同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高峰学科建设Co-PI。他专注于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方面的理论研究,执教过十余所全球顶尖大学,出版了二十余本建筑理论著作,其中,许多著作被翻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他的研究曾获得数十项基金资助,也曾作为美国宇航局创新概念专家参与了一项外太空建筑三维打印的研究。由于对数字化设计与建造领域具有杰出贡献,他在2015年被授予欧洲科学院院士头衔。
帕特里克·舒马赫 Patrik Schumacher
招收博士研究生
详细介绍:https://www.zaha-hadid.com/people/patrik-schumacher/
自1990年代末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以来,帕特里克·舒马赫担任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成为事务所合伙人。自2016年4月哈迪德去世以来,他领导事务所进行了全球百余项设计与建造工作。自1992年起,他任教于英国、欧洲、美国等多所建筑学院校,自1996年起,他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担任设计研究实验室联席主任。曾经,他与扎哈·哈迪德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共同教授一系列研究生课程。目前,他是因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终身教授。
谢亿民 Prof. Dr. Yi Min ‘Mike’ Xie
招收博士研究生
详细介绍:https://www.cism.org.au/people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现任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率先提出“渐进结构优化法”,在国际结构优化设计领域形成深远影响。迄今,他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被引用两万四千余次。2002年,他被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聘为土木工程系终身教授、系主任,2011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017年,他荣获澳大利亚机械工程领域最高奖米歇尔奖章(AGM Michell Medal)。由于长期在建筑与工程结构设计领域的卓越贡献,2019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国家勋章(Memb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和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桂冠教授(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获得充足科研基金资助。此外,他以在建立国际常用设计算法过程中所展现的领导力、决心、创造力,赢得了2020年度维多利亚科学创新奖。
袁烽 Prof. Dr. Philip F. Yuan
招收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
详细介绍:https://archi-caup.tongji.edu.cn/Data/View/1757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MIT、RMIT客座教授,UVA托马斯·杰佛逊教席教授。“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高峰学科建设PI学术带头人,DigitalFUTURES创始人,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主编等。他长期专注于建筑数字化建构理论、建筑智能设计与建造领域研发与实践,主持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10余本著作。其设计屡获国际、国家级设计奖项,建筑作品被纽约MOMA、香港M+、法国蓬皮杜等艺术博物馆收藏。
03
团队其它信息
学术活动
至2022年,由实验室博士生导师袁烽教授与尼尔·里奇教授联合发起的DigitalFUTURES活动已走过十二年。活动着眼于建筑数字化变革的各个层面,包括暑期工作营、会议、讲座与其它学术活动等形式,研究数字设计与建造相关等主题。2022年,DigitalFUTURE活动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全面转变为线上工作营模式,以“One Planet”为主题,通过24/7的接力活动形式,在全球不同时区连续运作。暑期工作营邀请到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115个机构的320名导师组成了跨越三个时区的133组工作营矩阵。5月末启动招生以来,截至6月7日,短短半个月时间,组委会共收到7238份报名申请,其中1551名正式学员、5687名旁听学员。
2022年DigitalFUTURES主题‘One Planet’
2022年DigitalFUTURES申请者学术背景
2021年DigitalFUTURES成果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16-5983-6
学术成果与实践成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能设计与建造团队在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领域深耕多年,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广泛影响,同时,团队打通了“产-学-研-用”的全过程,形成了一系列应用工程示范。
编辑:Jiayan,Cora,Junyao
DigitalFUTURES is launched by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CAUP), Tongji University and Shanghai Digital Architecture Fabri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SFAB) in 2011.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 (UIA),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ASC),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Prefabrication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Shanghai China (ASSC) collaborate with global renowned scholars, architects, designers, enterprises and academic media in this field to establish a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educational platform relying on DigitalFUTURES. The events are consisting of lectures, conferences, workshops and exhibitions, etc. Nowadays, DigitalFUTURES as a global architecture exchange community, with the platform www.digitalfutures.world, encourag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global knowledge in architecture and emphasizes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digital design theory,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robotic fabrication, etc.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