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病毒、新冠病毒常识(经典重温,不要吃发物!)
请点击上面作者名加关注,以免漏失重要资讯
各位好:
今天新冠第七天,貌似身体虚弱情况有所好转,心脏、肠胃仍有不适感,新冠危险期反复期仍未过去,继续休整中。
特别向大家推荐一篇我将近三年前的旧文,该文时至今日,依然很有参考价值,概念超前,视角独特,可以提高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尤其是新冠康复期少吃发物的内容可能救你一命。
里面还有一些反对躺平的内容,请大家放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及与作者在所有文章里都强调的时间换空间的内容结合起来看。总的来说该文的概念还是领先了好几年。
为了尊重历史,重发依然一字不改,大家也可以找找当时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确实概念超前领先。
本文极其重要!不要用生命去验证!
三年前就有多起报道,新冠痊愈,患者与家人到饭店庆祝,大吃大喝,结果病情复发死亡。
公众号书友可以通过“原文链接”验证重发文章是否一字不改,头条因为担心发链接违规,所以暂时无法提供直接验证,可登录红豆社区,点击作者名看文章,注:红豆有可能历史文章非作者不能查看。以后不说明了。
内容有点长,但绝对超值,以下正文,全部是将近三年前内容:
你不了解的病毒、新冠病毒常识(经典重温,不要吃发物!)
作者星羽(黄伟宏)
2020-3-20
二月十七日,笔者曾发表一篇文章《古代人吃野味为什么不得病》(所有文章的相关链接见文后),里面指出:病毒是地球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病毒无所不在,每天,我们都要接触数以亿计的病毒,没有病毒,全球生态系统就会瘫痪直至死亡,所以,病毒并不可怕,它是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与人类密不可分,即便是有害病毒,一般而言,一旦其突破生物屏障,传染性会不断增强,而毒性会不断减弱,一如流感,它非常容易发生变异,但兴风作浪也就变异后开始一段时间,以后危害性就会逐渐减弱,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其实是近亲,如果疫情范围较大,最后也会走上这条路,只是人类付出的代价会较大而已。
从大自然角度来看,病毒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一个物种,生存繁衍是天赋权利,而且病原体本身也在努力寻求与宿主共存,逐渐变得无害。
引用到此结束。
但是我发现,目前还是有不少人,包括很多自媒体写手,对病毒的认识非常缺乏常识。所以,有必要科普一下,当然,不是教科书那种科普,只是一般科普作者对病毒的认识,不一定规范,但对了解病毒,少闹笑话也够用了,注意,我的文章视角都是独特的,与别人不同,而且通俗易懂,这次新冠疫情,我就先人几步预测了病毒走势,发展方向与特点等,走在众多专家的前面(见我以往的文章,本文后有链接),这也是我所自豪的。所以,我的文章相对更通俗,更容易被人理解。
首先,病毒的定义在长时间内是有争议的,因为,病毒本身缺乏生物的基本要素,它没有生命必须的代谢系统,也无法自行繁殖,甚至不具备生物必须有的细胞,严格说,它只是一段代码,离开宿主,它什么也干不了。
但是,这段代码一旦侵入别的生物,并未被对方的防御系统清除或者最少抑制的话,它就会大举繁殖并分裂,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
其实对病毒而言,它面对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为可侵入生物,一种为不可侵入生物,可侵入生物就是潜在的宿主,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病毒只在有限的生物种群中生存感染繁衍,跨物种传播能力非常小。
其次,病毒作为一种特异生物,因为它只能通过宿主繁衍,出于繁殖壮大种群的需要,它必然要想法设法从一个生物体繁衍到另一个能接触到的生物体,从这类生物体繁衍到另一种生物体,努力将不可侵入物种变为可侵入物种,因为病毒本身就是一段代码,本身不稳定,变异很快,更主要的是病毒数量非常之多,所以,虽然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非常之低,低到亿万分之一,但是挡不住病毒的基数太大,理论上来说,作为小概率事件(比如高尔夫球场上,每一片草叶接到高尔夫球的可能性近似于零,但实际上,总是有一片草叶会接到球),病毒在相近的物种身上,只要双方接触时间够长够频繁,跨物种传播是必然会发生的,迟早会发生的。大自然中,入侵与反入侵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惨烈的进行,尽管绝大多数战役都以病毒(还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的失败而告终,但只要一亿次、一一亿亿次有一次成功,病毒的所有努力就不是白费,而对所侵入物种来说,短时间不啻于灭顶之灾——因为其没有相应抗体。
其三,当然,我们也不必要谈病毒色变,因为我们就生活在病毒的汪洋大海之中,无处可逃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你身体里面就有大量病毒,数量可达数百亿个,你生命DNA的信息百分之八来源于病毒,每天你都会至少接触八亿个病毒,而绝大部分病毒对人是无害的,没有病毒,你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病毒是大自然的清道夫,现在自然界大约有数百万种到数千万种病毒,其中被人所认识的只有四千种,可谓是沧海一粟,所以,人类对病毒远远没有了解,但是,没有病毒,所有的生物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消亡,消灭病毒不可能,所以,双方最理想的相处方式,是井水不犯河水,当双方猝不及防发生短兵相接的遭遇战时,就要尽可能脱离接触,减少暴露面,来筑起人类对有害病毒的坚强防线。
正如我们对非典、埃博拉等病毒曾经做过的那样。
为了更好的对抗病毒,你还有必要了解以下几点。
所以,第二,首代跨物种传播的病毒,总是毒性最大,但经过一代代自然淘汰——太厉害的病毒杀死了宿主,自己也失去了进一步传播的机会,而没有杀死宿主的那些病毒,显然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机会,所以,病毒的传播特点,总是传播能力与传染性越来越强,毒性却越来越低,正如西班牙流感那样。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如果其变异不快,则可通过疫苗免疫,如果与流感一样多变,则最终我们只能自然免疫,不过请放心,到那个时候,病毒毒性已经很低了,有可能变成大号流感。
第三,和致病细菌可以被消灭不同,病毒实际上是杀不死的——当然,不包括将宿主一起扔进焚化炉——世界上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基本上都是在抑制病毒的活力与繁殖,或者如中药那样,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增强人的抵抗力,清扫体内自由基等等,以此对抗病毒。
所以,很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最后不是以病毒被彻底消灭而终结,而是病毒在体内得到了抑制,失去活力而临床治愈。
这是一个灭活的过程,如果能不断维持这个过程,则病毒性疾病将会彻底痊愈,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往往曲折反复而且不彻底,这也造成了病毒性疾病的难缠。
比如大名鼎鼎的乙肝病毒,很多患者都能临床治愈,但依然有复发的可能,还有的,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发病,也可能永远不发作,但他们依然有感染力。
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各类疱疹,有很多种疱疹病毒就是不死幽灵,你明明治愈了,但是,只要你未来某一天抵抗力降低了,或者吃了太厉害的发物,它就会死灰复燃,像个幽灵那样又冒了出来,有的疱疹会反复发作数十次之多,长达数十年才慢慢失去活力,正常情况下不发作了,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在未来受到强刺激的情况下,它会不会再度兴风作浪,所以,很多病毒性疾病在痊愈后,医生都会叮嘱,不要吃海鲜,想想就知道,如果病毒已经被彻底消灭,吃海鲜会有任何影响吗?
海鲜属于发物,“发物”的概念,是中医和东方文化圈特有的,西医理解不了,其实通俗一点讲,发物就是有可能引起疾病复发或者过敏性疾病的事物——主要是食物。
常见的发物,主要有,鱼虾蟹鳖海鲜水产类,(鲤鱼比一般鱼更发),鸡(尤其是公鸡)以及一些动物肉(尤其是狗肉),笋,甜酒酿、葱韭大蒜等,而且也是因病、因体质,因人而异。
而病毒性疾病,对各种发物最敏感,最近武汉一家三口新冠病人出院后全部复阳,偶然可能性很小,最大可能是吃了比较厉害的发物,比如庆祝疾病痊愈,大吃大喝,尤其是海鲜、鸡、小龙虾等,这个可能性值得得过新冠肺炎病人的高度重视,也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不过估计做不到,大家能转发就转发吧。
既然疾病可能因为各种“发物”而复发,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可知实际上一部分病毒性疾病所谓的“治愈”实际上是要加引号的,实际上其只是致病病毒在人体内受到抑制,一旦受到刺激,依然可能复发,所以病毒只能被抑制,并一步步失去活力,不可能一夜之间被消灭。换言之,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体只是一种代码,这种代码可以被抑制,会休眠,但在特定条件下又会被唤醒复活,这也是病毒性疾病的难缠之处。
第四,由于病毒结构的特殊性,病毒是在不断快速变异中的,比如流感,所以,很难找到一劳永逸对抗病毒的疫苗,所以,所谓的群体防疫是非常不靠谱的,人类对流感事实上早已经形成了群体防疫,但由于其不断变异,群体防疫也就失效,所以每年基本上都会流行,更不要说大自然中病毒种类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病毒入侵也会越来越频繁,不可能每一次病毒入侵都来一次“群体防疫”,所以,代价最小的办法依然是尽可能将病毒挡在人类种群以外。而且正如我在《“群体防疫”计划是反人类罪!》一文中说过的那样,群体防疫的代价绝不仅仅只有百分之二的死亡率,因为,一旦感染率超过百分之一,就是人间地狱,超过百分之五,任何医疗系统都会崩溃,死亡率将会直冲百分之五十,意大利目前感染率刚达到千分之一,病患死亡率就已经接近百分之十!如果感染百分之一,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六十,后果可想而知,我也看了一些相关文章,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甚至还有人为之辩护,可叹可悲。
第五,病毒生命力可以说脆弱,也可以说顽强,说脆弱,一般离开宿主后数小时就会迅速失去活力,说顽强,是指在合适条件下,比如冰层中,可以存在千百万年,所以,病毒群体(大的飞沫中病毒数可达数百万之多)在离开宿主后,有活力的病毒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但就是超过其理论存活时间后,依然会有少量病毒存在,当然,时间越久,有活力的病毒就越少,传染力就越低。所以人会不会感染病毒,除了病毒本身的传染力、人自身的抵抗力外,还与病毒的浓度与暴露时间有关,所以,在开阔地带,阳光下,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感染都发生在密闭空间。
第六,病毒不会一下子被消灭,但我们可以采纳一些抑制、降低病毒活性的方法与措施(与洗手、消毒等人为措施无关)。
1,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室内,多接触大自然。这是因为,大自然中,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可以有效稀释病毒,而病毒没达到一定浓度,进入人体很大概率会被消灭或者灭活,而阳光,也有一定消毒作用。
其实,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是有一定灭杀作用的,即便不能灭杀,阳光会干燥飞沫、尘埃上的水分,降低病毒的活力与感染力,一大波龙精虎猛的病毒与一群数量更少而萎靡不振的病毒对人体的威胁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一些空气中的颗粒物在失去水分后会沉降,降低威胁。同时,阳光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更有效的抗击病毒。
2,可多吃一些板蓝根(包括其叶子大青叶,也是一种中药,效果等同板蓝根)、观音草、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黄芩、黄连、黄柏等既能广谱抑制病毒,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所谓扶正祛邪的中草药,也可以吃一些补气血的中药与食物,如黄芪,茯苓、薏米、人参等。气血足了,外邪就难以侵入。
3,少吃发物!少吃发物!!少吃发物!!!尤其是那些得过新冠肺炎又“痊愈”的患者,千万谨记!由于舆论管控,我这篇文章很难进入你们的视线,希望有人会转发吧,我尽到自己责任了。
4,宅在家中的朋友,也要多注意运动、锻炼身体好,得病的几率就小,病症也会相对较轻,更容易痊愈,同时也能防止其他疾病的侵袭。
5,人会不会得病毒性疾病,由三方面因素决定,首先是病毒的传染性,传染途径;其次是人的抵抗能力也就是身体状况,第三,就是接触病毒时间与浓度,第一条不由我们自己决定,第二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但实际上我们除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外,短时间并没有多大调节能力,所以,第三条才是关键,尤其是病毒流行期,要少去人流扎堆的地方,少用交通工具快速旅行,相反,在开阔地带徒步等慢速活动受感染可能性最小,因工作生活需要出入危险区,要带上口罩,尽可能缩短停留时间,少与人面对面交流,同时,做好事后消毒工作,并加强均衡营养的保持,同时,喝一些能扶正却邪的中药作为辅助。
最后,是不要太担心,要乐观,无论你怕不怕,病毒都在那里,就像狗一样,你越怕对方越凶。长期维持担心受怕的心态,会降低人的免疫能力,从而更容易中招,疾病也会来得更凶猛。
最后说一下,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在夏天消失,因为泰国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泰国最近的最高气温都已经达到了三十五六度,所以,高温对新冠病毒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效果十分可疑,如此看来,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之势已经不可避免,任何“可防可控”的豪言壮语都是谎言,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扫门前雪(允许的情况下扫扫他人瓦上霜),确保国内安全,维持的比别的国家更久,用时间来换取病毒毒性的不断下降,从而为我们民族赢得更大的缓冲。
《巴马候鸟人养生居住宝典》介绍巴马吃喝住行玩养生的工具书,喜欢的朋友可向我购买。
很多有价值的科普帖子人家看不到啊,不了解的东西才危险,喜欢的话就转发吧。
(以下为截止四月十四日,新冠爆发三个多月来我发表的部分文章,还有一些文章因为被删已经找不到了,因为担心违规,所以链接不发了,大家可以进入红豆社区点击作者名查看)
发表于2020-04-1410:22第5楼
疫情发生后,到四月十四日我发表的所有文章,注意发表时间,它们提出的建议都是先人一步走在疫情前面。
人民战争,这一仗能打赢!
古代人吃野味为何不得病?
再探新冠病毒趋势
大疫面前,武汉卫健委交的绝不是合格的答卷
“群体防疫”计划是反人类罪!
再谈群体防疫是反人类罪
科幻小说作者神预测新冠病毒情况——抗疫笔记
新冠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吗?
闭国锁国对防御新冠病毒有用吗?
世界疫情走势展望
全文完
如果你能看完,说明还是有一定收获的,转发给别人看看,拯救更多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