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梯不是这么建的,观《流浪地球2》有感
请点击上面作者名加关注,以免漏失感兴趣文章
太空电梯不是这么建的,观《流浪地球2》有感
昨天(2023年2月20日),我在云南建水国际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
然后回来手机上跳出写影评的邀请,本来这一律不予理睬,不过这次倒是有感慨要慨上一慨。
很多年没看电影,最后一场电影还是将近八年前在广西金秀避暑看的,什么电影忘了,这个日期还记得,是因为那年我刚刚办完退休。
一直以来我在广西巴马大山深处养生,去县城尚且不易,急急忙忙办完事就回家,看电影更是奢望,即便是红极一时的《流浪地球1》我也没看过,网上可能有吧,但那已经离我很遥远了,至于这部电影,一个是正好碰上,一个,也是因为怀旧吧。刘慈欣的电影,遇上了,还是要捧场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界凋敝,本来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科技大兴,科幻也随之热火,光是科幻或者科学的杂志就有很多种,但是八十年代中期,突起一阵歪风,将这个大好的势头打了下去,整个中国,就只剩下一个四川成都的《科学文艺》还在苟延残喘,事实上,有一段时期,《科学文艺》也改了,基本不发表科幻小说(九十年代初改为《科幻世界》才重新刊登豆腐块科幻小说)。
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写科幻小说,第一篇题目忘了,主题是人的发展进化缓慢,机器人一日千里,所以后者必然超过人类,出路只有人机结合,那时我想象的人机结合,只有芯片插入。
第二篇好像有“宇宙非周期震荡”的字样,讲的是时空管理局与走私分子殊死战斗的故事,这些都是当时的新概念,但与主流观点(机器人永远不会超过人类)背道而驰,所以根本不能发表。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发表作品看,整个中国也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几个科幻作者还在写科幻,王晋康,韩松,还有谁记不太清楚,刘慈欣好像还晚一点,年代久远,不是太准确。
这个时候的《科幻世界》虽然开始发表科幻小说,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只发表豆腐块,记得我那篇时空走私与一篇写人类灭绝后人工智能房子《百年孤独》的故事的,一起投稿一起通过初审,但要求我压缩文章,将近两万字的长篇底子的反时空走私内容压到五千字,另一篇房子压到一千五百字,这个当然做不到,后来只将后者压到三千多字寄出,发表时被强行压到一千余字,因为被改得面目全非,连最后点出主人公是一幢房子的内容都被删除,所以不忍卒读,本来这个题材是非常超前的,但人们看不懂写的什么。
当年我创作了大量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如《梦醒三只手》、《与狼共舞》、《与猿共舞》等,都因为篇幅关系无法发表。
即便是发表的,也都因为篇幅压缩而失色很多,比如有一篇《Ⅱ号的悲剧》,科幻世界发表时改为《出气筒》,将结尾最人性的部分删掉了,还有一些小小说也是改得面目全非,一点可看性也没有了。
不过总的来说,《科幻世界》对中国的科幻界是有巨大的贡献的。
作为我个人,可能在九四年前后,因为给编辑部寄了一份批评信,列举了当时一篇小说错误百出,如宇宙空间居然还能说话,激光枪居然像电焊一样洒落火花等十多处低级错误,让人实在看不下去,后来我的文章怎么也发不了了,估计是哪位工作人员的小说被我触动逆鳞,所以被封杀。
说到刘慈欣,其实我与他有很多共同之处,都一直在坚持写科幻,当时都算是《科幻世界》发表文章比较多的,当时一些文章说起中国科幻作家还是提到我的,可惜我文章都比较长,改过以后发表的实在是水平太差,所以被遗忘了。
被封杀后,直接导致了我创作科幻作品数量与质量上的下降,大约后三十年,一共才写了三四十部科幻作品,除了创意外,本身水平不值一提,所以虽然网上也有发表,但都泯然众人。
我与刘慈欣一个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将自己的作品讲给自己的儿子听,可惜我大量的作品都没记下来,当时比较得意的,是一个“逃出XX星球”系列,类似于美国外星探险的连戏剧,但没有地方发,当时有一部分还写成了文字,将来有一天回家还可以找找看。
说回《流浪地球2》,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优秀的科幻电影,毕竟这是在中国,商业化电影,也没办法完全避开硬伤,娱乐而已,要求不能太高。
主要是《流浪地球》的原著似乎与电影有很大差异(年代久远记不清),原来主要是科幻故事,现在改成了商业电影,与美国好莱坞一样,当然,这从普及,吸引人们注意力来说还是大有好处,但从科幻角度来看就差了一点。
太多的内容我就不说了,尤其是无人机袭击场面十分壮观令人震撼,好像这是原著中没有的,印象深刻。
有点硬伤的是太空电梯,我觉得不太合理,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写过一篇科幻推理,《天仙子》,文中对太空电梯描写比较详细,太空电梯应该是全封闭的一个塔或者一根绳索,由于材料强度关系(不可能等材料完全达标才去做,那样可能永远建不成),做成上大下小从太空往下建造,下面则是一个下大上小圆台往上建(太高会被自己的重量压崩溃),这篇文章是中篇科幻推理小说,早年被某个手机网买断过,以前在网上还能找到,现在难度太大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电影中太空平台(或者叫别的什么名字,都一样)的坠落情节不合理,因为整个太空电梯,是靠悬浮在同步轨道之上的太空平台拉住的,如果被击毁,则平台会掉到天上去,这个问题一句话说不完,打算另外写一篇文章说明,我相信不是原著的硬伤,刘慈欣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估计是导演的锅。可以将坠落主体换成某一节电梯,在同步轨道以下是可以坠落的。
另外,拍摄细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完全可以超过好莱坞大片,比如太空平台坠落过程,可以多角度拍摄,慢进与快进交替,发动机解体过程,也可以拍得更加细致,核爆,可以从常规炸药引爆——原子弹再引爆氢弹——外围原子弹增加威力这一连锁反应过程分解慢速拍摄,灾后的细微场景等。
电影改编后,娱乐性做到了,但科学性有所削弱,硬塞进说教,脸谱化,部分情节牵强,逻辑性不够,当然,有的是本身缺陷,有的是电影无法避免的。八十五分。
当然,这些都留给电影界专业人士,文字作者只是纸上谈兵,还有很多影评,肯定都提到了,我也没有功夫去看,只是信笔由缰,贻笑大方,不值一提。
没看过流浪地球1,仅就2就事论事。
最后在此向刘慈欣表示祝贺。
赞同请转发,谢谢。
往期推荐:
ChatGPT不是人类末日,但在人类找到更适合与人工智能共存方式之前,确实有必要加以限制
ChatGPT只是时代风口人工智能下面的一条小缝,人类很快将通过拥有自己的智能管家而彻底改变自己生活以至于整个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