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大师”于丹的堕落史,远比你想得更恶劣

思维前沿 2023-03-01
提起于丹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在16年前,火爆程度堪比头部流量明星,一度火到日本,被称为“女孔子”

具体有多夸张?
当时,她的出场费都是按小时计算,一场2小时演讲要收6万。要知道,当年如日中天的韩庚,单场活动费也才5万块。
不仅如此,她出的书一年就卖了600万册,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名,仅次于“造金小能手”郭敬明。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她会更上一个台阶时,她苦心经营的大师人设却崩塌了,身边人爆料:
台下的她不但做人虚伪、耍大牌、没文化、没教养,还曾被北大学生当众轰下台。
几年不到,爆火的于丹就被迫跌下了神坛。
如果细细挖掘她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她的悲惨结局并非偶然,而是早有预兆……
一、成也闯劲败也闯劲

1965年,于丹出生在北京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父亲于廉,曾是中华书局的副总经理,还在1987年出任了新闻出版署的特邀顾问。
在父亲于廉的熏陶下,童年时期的于丹就接触到了古典文学,还被父亲教会了《论语》和《庄子》。
在于廉的人生观里,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古典文学的根底非常重要。
然而,学生时期的于丹,虽然语文十分优秀,但数学一塌糊涂,偏科严重。
但好在家里重视教育,有点门道,把她送进了“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四中。

于丹全家福

1982年,于丹如愿考进了北京联合大学,在那里,她发掘到了自己骨子里的天性——敢闯敢干。
暑假时,她就敢带着仅有的200块跑去新疆,独自一人勇闯沙漠,因为经验不足差点迷失。
也正是靠着这骨子里的闯劲,才让于丹有胆量踏上《百家讲坛》的舞台,也为她日后的一步登天埋下了伏笔。
2006年,正值国内掀起了狂热的国学风潮,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等学者先后在《百家讲坛》“出道”。
当时,正在北师大担任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教师的于丹,也收到了节目组的邀约。
于是,在国庆黄金周时期,留着干练短发、穿着条纹西服的于丹,开启了她为期7天的“论语之路”。
相较于传统学者,于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式的讲法,让大家耳目一新: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
听了她的讲解后,大家立刻“恍然大悟“:哦,原来论语是这样的呀,瞬间学习兴趣大增。
于是,影视学博士出身的她,带着她独创的论语心得瞬间出圈,从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一跃成为当红专家。
或许是成名来得过于突然,没有做足准备就火速蹿红的于丹,并没有完美接住这巨大的流量。
还没承受几天赞许,海量的质疑和批评便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
二、名利场中逐渐迷失
于丹爆火才几个月,某知名论坛突然出现了一篇“批判神贴”—— 《<论语>可以乱讲吗?——批评于丹》。
全帖近3万余字,对于丹的讲解抽丝剥茧、逐句分析,总共找出了14处谬误。
其中,帖主“塞外李悦”还针对这14处谬误,进行了详细纠正,每一字每一句都精准打在了于丹的脸上。

帖主罗列的14处谬误
面对这篇论据十足的“神贴”,原本就对于丹充满怀疑的网友们,也开始了应援式跟帖。
从一开始的内容纠错,逐渐深扒到对于丹学术能力的质疑,再到直接把于丹打成“搞传销”式教学:
于丹的毛病在于把《论语》解读成‘心灵鸡汤’。
易中天像说书的,于丹像搞传销的。
眼见事态逐渐扩大, 刚把“国学专家”屁股坐热的于丹,直接站出来反击网友:
那是我在《百家讲坛》的讲稿,不可能像大学的讲稿那么系统,所以叫‘心得’。

于丹回应
面对这一解释,网友显然并不买账,慢慢地开始有人出来爆料,说这位“国学专家”已经把中华书局上上下下都折腾得够呛。
据爆料者所说,当时中华书局正在筹备《百家讲坛》专家的出书计划,然而,在收到于丹的稿件后,编辑都震惊了。
因为,于丹的稿件弊病百出,达不到出版要求,可“于丹热”就在眼前,为了销量,出版社必须在热头上把书赶出来。
于是,中华书局只能紧急组织出一个编辑团队,从章节编排到遣词造句,再到每一处引文都一一核实,相当于重编了整本书。
经过了一系列紧急操作后,终于在热头上将《于丹〈论语〉心得》赶了出来。
首印60万册,首场签售会来了一万多名粉丝,当天就卖出了1.4万册,主办方都被吓懵了。
然而,相较于狂热的购书浪潮,这本书的风评大方位扑街,口碑一面倒,一星、两星的评价比比皆是。

《于丹〈论语〉心得》评价
然而,当时的于丹已经拥有了大量拥趸,这点小负面显然并不能影响什么,尤其是在巨大的名利面前。
于是,于丹开始深深迷失在了名利场之中……


三、才女火速跌落神坛
在接二连三的质疑声中,于丹开启了一次次的捞金之路。
在当时,于丹的身价已经飙升为“身价最高演讲人”,捞金能力连易中天老师都忍不住感叹一句“于丹,真棒!”

于丹和易中天合影
然而,这一盛况并没有维持多久,2009年,于丹遭遇了她人生中的滑铁卢。
当时,她的英文版《于丹〈论语〉心得》准备在伦敦首发。
然而,还没等发书的新闻传回国内,一篇于丹的翻译写的《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据爆料者说,于丹到达伦敦后,虽然入住的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高档酒店,但她仍嫌酒店档次不够,3天换了3个房间。
不但如此,在于丹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并没有按照规定给翻译人员留翻译时间,而是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没完。
等到翻译给她信号,让她稍作停顿时,于丹不但不配合,反而愤怒地让翻译不要打断她说话。
翻译有不确定的地方,想向于丹核实时,于丹也只是训斥道:
我刚说过呀,你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记下来?

来源:成都晚报
很快,这篇《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就传到了于丹耳朵里,于丹对此只是淡淡地回应道:
完全是因为该翻译能力有限,无法胜任。
然而,于丹的回应再次遭到了大家的质疑,因为她嘴里“无法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在读博士。
相较于于丹的说辞,大家更倾向于信任翻译的描述,于是,被不断诟病的于丹,经过这次闹剧,口碑再次一落千丈。

于丹回应截图
然而,这件事情还没消停多久,于丹又摊上了新的麻烦。
2010年,于丹将孔子的第75代后人孔健告上了法庭,指控孔健在书中使用了自己在日本的演讲,并要求全国书店将孔健的侵权书籍下架。
然而,孔健并不认同于丹的指控,说之前已经受到了于丹的授权,现在却出尔反尔,不讲诚信。
孔健还说,自己曾出面组织相关机构在2007年和2008年,两次邀请于丹访问日本,总共花费了100多万元。
其中,光为于丹购买与日本首相见面的一件衣服,就花了130万日元……
于是,在经过了一系列反复论证后,孔健不断拿出新的证据,就这样,于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孔健回应新闻截图
2012年,于丹受邀参加北大的一个昆曲表演讲座,昆曲老艺术家们表演结束后,主办方邀请于丹上台发表总结感言。
当时,于丹身着一件紧身黑裙、黑色丝袜,以及高跟鞋便上了讲台,台下学子们见状,心生不满:
这么多昆曲大师都没话讲,你于丹凭什么上来发表总结?
于是,当于丹拿起麦克风刚说到“我代表大家……”时,下面响起阵阵嘘声,说她德不配位

经过了这几次闹剧,于丹的名声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风评也逐渐失控,观众也逐渐不买她的账了。
一些知名报社评论员,也开始公开评论于丹的“心灵鸡汤既没有营养,也容易反胃。”

《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
北大教授钱理群也公开评判,说于丹“有意遮蔽孔子批评家的一面,对中国现实的矛盾避而不谈,这是诱惑百姓,逃避社会。”
就这样,网上掀起了对于丹的声讨,“国学专家”、“论语大师”的头衔也演变成了对于丹的讽刺。
或许,最初走向《百家讲坛》的于丹,并非如此不堪,或许,只是爆红后的她在名与利的冲击下,逐渐迷失了自我。
在名利场这个大江湖中,要想不随波逐流,要么头脑清醒、要么武功盖世,如果只是外强中干,那么它将会彻底改写你的故事。
于丹的坠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上海公务员:上海的生命线是怎么被掐断的?

韩红明确拒绝支援上海反被上海人点赞 张杰力挺上海反惹众怒 为何?

天天笑阿三,看完这些你笑得出来吗?

胆子太大!港珠澳大桥混凝土检测造假揭秘……

上海越隔离阳性越多的真正原因

大米的惊天秘密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观看最新热点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