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这个新型「文旅产业」,极其无奈的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废弃的建筑、清冷的街巷、紧闭的店铺……以前有多光鲜,如今就有多惨烈。要知道,巅峰期的2017年,18个省份摩拳擦掌,相继提出创建特色小镇计划,合计总数超过1000个。耗资3.5亿元的陕西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业当天接待游客高达12万人次,之后便下坡路走到底,不得不拆除告终。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00家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 与此同时,对于各类企业来说,融合文化、旅游、居住、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也恰好是升级的好跳板,简直不异于“天赐良机”。于是乎,房产巨头、旅游企业、互联网公司等一哄而上,高调公开“小镇计划”,动辄百亿、千亿的投资数额,真实演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其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中心区尚且没有集聚条件,何谈特色小镇。陕西省的“大动作”,让急于上马的四川看到了突破口,并决心要在体量和声势上压过一头。总投资约20亿元的成都市成华区的龙潭水乡自带光环,不惜打上“清明上河图”的口号,野心一览无余。珠玉在前,更多的省市感到了无形的“压力”。由于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很多根本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为了“从无到有”,打起了挖湖、造绿、扩建湿地的歪主意,硬挤进特色小镇行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实在想不到招的中部某省直接挂牌了个“香菇小镇”。对此,当地居民戏称,这哪是什么特色小镇,就是企业一个大的香菇生产基地而已。先例一开,各地以农作物命名的小镇纷纷冒头:葡萄小镇、萝卜小镇、胡椒小镇、油茶小镇……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接力“报菜名”。“小镇故事少,充满假和炒;若到小镇来,你会很难过;看似一个样,吃喝差不多。”当外地访客走进一个“某特色小镇”的地方,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踩坑网友们的血泪名言。仅靠东拼西凑的各种舶来品进行主题规划,却不深入挖掘成都蜀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资源,本末倒置的结果是,龙潭水乡成了“四不像”。人流量的锐减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商家经营困难,再加上高额租金和运营成本,多数人无力续约。关门停业后的龙潭水乡越发萧条,空空如也的街道上,只剩下野狗在游荡。还有一些特色小镇则自作聪明,干脆反古味而行之,大搞洋味小镇。这种刻意的“伪造”,既不符合大众审美与消费需求,又无法真正传达德国的风土人情,倒闭是必然结局。虽高举文化的旗帜,却偏离文化本质,仅仅停留在“赚快钱”的表层思维上,是这类旅游型特色小镇倒下的根本原因。乱象远不止表面看到的这么多,冰山一角下,另有暗流涌动。由于各地对特色小镇的土地获取方式有特殊政策,不需要经过“招、拍、挂”,大批心思活络的投资人和房地产企业,明目张胆地将签约特色小镇当成了“发财捷径”。如今已退出舞台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项目擅自占用土地,当地默许此事的领导曾被陕西省政府点名约谈。比圈地性质更为恶劣的,是以“假小镇”,行“真地产”之实。从被寄予厚望到一地鸡毛,谁能想到,占了天时、地利的“特色小镇”,栽在了人祸上。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已公布的特色小镇进行优胜劣汰测评,同年12月31日,全国共淘汰整改419个“问题小镇”。2020年7月,发改委再次出手,要求各省市全面启动自查自纠。每个进入“特色小镇”赛道者,都曾抱着无往不利的自负,直到大败折戟,还一味怨天尤人,不甘直视自身。因为笑到最后的,从来不会是投机者,而是真正能 “用心”之人。
★天天笑阿三,看完这些你笑得出来吗?
★砖家们,给老百姓留条活路吧!
★大米的惊天秘密
★探访中朝边境小镇:河对岸的人拼了命想过来,河这边的人却正在大规模离去
★今明两年,普通老百姓或将面临4大难题,要提前准备
★深度文章:胡温老了,原来那10年发生了那么多事!!!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观看最新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