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波血赚~

歪歪 why技术 2022-09-23

你好呀,我是歪歪。

今天我发现我发布在今日头条上的文章阅读量已经有 103.1 万了。

总收益 1430.42 元,它这个收益每满 100 就可以提现。

所以我每次基本上满 100 就立马提现了:

猛的一看感觉还可以,但是仔细看第一次提现的时间是 2020 年 6 月 18 日,到现在差不多也快 2 年的时间了。

2 年时间 100w 阅读量,1430 元的收益,平平无奇。

但是转念一想,我每次都是把写在公众号的文章,直接一个 cv 大法,扔在头条里面,然后一点发布就不管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头条的推荐机制了。

基本没啥工作量,还能挣碗稀饭钱,岂不美滋滋。

而且我在头条还是有黄 V 认证的:

我这个认证说来就很巧了,当时偶然的机会加到了头条的运营人员,我说我公众号写了几十篇原创文章了,能不能给我一个黄 V 认证呀?

刚好那段时间头条在搞吸引创作者的活动,运营小姐姐说帮我申请一下,结果没过几天我登录头条发现已经有黄 V 认证了:

现在想要在头条认证一个黄 V 好像还有点困难,所以我把我有黄 V 认证归结于:运气好。

收益里面,最高的一天是 100 元:

而收益最高的一篇文章居然是我当年吐槽小米有品的文章:

不仅收益了 267 元,小米有品官方还找到我给我补发了保护壳和保护膜。

这波纯属血赚了。

每次一谈到写文章的收入的时候,看到能搞钱嘛,就有很多人来问:

我也想做公众号,应该怎么开始呀?

写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刚好借由头条 100w 阅读的这个时间点,回答一下被无数人问起过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要说的是,以下都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感受,而且我只是一个体量非常小的号主,或者说是一个失败的号主。

先说钱。

在公众号里面我真的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我并没有搞到钱。打工才是我的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是非常主要的来源。

确实有其他的号主搞到钱了,好像年入百万已经是标配了。

而且怪就怪在它老是给我一种好像是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的感觉。

哦不,不是感觉,是错觉。

我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我搞了两年多了就这熊样,以后也很难出头的,最终只会走向末路。

特别是今年这么严峻的形势下,想要通过这个搞钱就更难了。

也许我这样的状态才是绝大部分号主的真实写照:感觉好像可以挣到钱,但是确实真的没有挣到钱。

而在读者来看,头部的几个号主都挣的盆满钵满,那我们肯定也挣的不少。

但是,读者不知道的是,他们看到的是几个号主赚的财富自由,而我看到的是通过公众号或者自媒体实现财富自由这条路上,尸横遍野。然而,即使尸横遍野,还是前仆后继。

所以我不算活了下来,只是还没倒下而已。

然后是动手。

其实在我真正开始写公众号之前大概一年多就想着动手干这事了。

而真正开始动手的时候,是一年之后。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总是告诉自己:我要等一个良辰吉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但是现在回顾起来,真正开始的那天就是一时冲动。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做了,那就开始吧,你很难等到一个万事俱备的时候。只有干起来了,才知道这事到底该怎么干。比如我,早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而每十个问我怎么做公众号的人,真正行动起来的可能就一个。

真正行动起来的那一个,也很难持续不断的输出。

和我同一时期开始写文章的人,以及我后面遇到的很多写文章的人,我去看了一下他们的公众号,以及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

每个人放弃的理由都各不一样,但是至少他们曾经干过这事儿。

这让我想起之前我在 B 站看到的一视频:

我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这个节目,但是我小时候是真的喜欢看,每天都守在电视机面前等着这个哥们出来带着我天马行空,变废为宝。

但是,我从来从来从来没有自己动手过。

有的时候看的内心非常的澎湃,内心产生了“这个确实很简单,我好像也可以”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会随着节目的结束而结束。

“你也可以的,你自己试试看看吧”。

这玩意就是一句鸡汤,但是当他以我童年最喜欢的节目剪辑的形式出现的时候,还是对我的内心有一定的触动。

所以如果你也想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做技术分享,我觉得这句话对你也很有用:“你也可以的,你自己试试看看吧”。

而我能给你的一点关于做公众号的几点建议是这样的。

第一个事情是好好的给自己想一个名字。

其实“why技术”也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出来的。

why 不仅代表着多思考为什么,同时也是我名字的首拼音的缩写。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名字并不太好,比如大家叫我“why哥”,打我名字的时候还得切换输入法,而且中英文结合感觉怪怪的。

应该选一个编程相关的或者容易立下个人 IP 的名称,免去以后改名的麻烦。

我早期的文章就自称为“why哥”,但是后来觉得这并不妥,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叫自己“歪歪”。

取名字的时候应该选一个编程相关的或者容易立下个人 IP 的名称,免去以后改名的麻烦。

第二个事情是好好给自己设计一个公众号头像。

现在的头像其实和公众号的定位没有什么相关度,也没有任何的个人 IP 元素在里面。

当时图省事,就直接用微信头像了。其实后面我几度想要换头像,也一直没敢去换。

因为公众号的头像或者名称发生变化,就非常容易让读者认不出你。一看,这是个啥玩意公众号啊,我记得我没关注啊,啪一下,就是个取关。

第三个事情是好好注意文章的排版。

一个看起来让读者舒服的排版太重要了,而我一直写到了 52 篇原创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排版。

而在这之前,有好几个做公众号认识的大号主,甚至有 10w+ 关注的那种,私信给我说:你要注意你文章的排版呀,现在这个排版太丑了。素材挺好的,文笔也不错,是想转发的,就是排版太难看了,简直就是不堪入目,我还得帮你调,算了。

而我,就是当做耳边风听过就忘了,主要是别人只告诉我要注意排版也没告诉我到底怎么做排版呢?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别人都告诉你方向了,你还非得别人把地图也给你。

总之,我后知后觉,一直写到第 53 篇原创的时候才下定决心,好好搞搞排版。

53 篇啊,我现在想起来就心疼。

这 53 篇文章里面还是有很多很好的文章,但是可能是因为排版的问题,导致投稿成功率不高。

所以,后面给我说想要做公众号的朋友,我都是给他们说:要注意排版,排版很重要。

如果说,我写第一篇的时候,排版不那么随意,刻意去找到一个好的排版模板之后再去编排文字,后面的每一篇都注重排版,可能我前面的路走的就不是那么艰难了。

比如我写文章就是用 markdown 格式,然后写完之后用 mdnice 这个网站转一下格式。

就可以一键复制粘贴到各大技术平台了,现在各个平台都支持 markdown 格式。

第四个事情是做好调研工作。

我说了嘛,当时是脑子一热,说干就干了,没有翻阅过任何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每一个把公众号做起来了的人都明白名字、头像、排版、标题、运营的重要性。大多数人也像我一样把它写了出来,复盘也好,经验分享也好。

但是我没有去主动调研就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每一个坑我都再去踩了一遍。

我知道有几个在入场以前进行过长时间调研的号主朋友,入场不到一年,已经甩我好几条街了。

细节,决定成败。

第五个事情是好好重视留言功能。

先说说明一下只是我自己对于该功能比较有执念,也有很多没有留言功能的号主,把自己做大做强了。

其实我申请公众号的时候就发现我这个号没有留言功能了,而且我也知道我大学的时候申请的一个公众号应该是有留言功能的,虽然那个号被回收了,但应该是可以找回来的。

然而我觉得麻烦,于是就偷懒了,就将就着用吧。

这是我早期做的最最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导致我后面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弯路。

留言功能是连接读者的一个非常好的通道,读者能在这个通道反馈自己看完文章之后的感受,而号主大多数时候能在这个通道感受到正反馈。

第六个事情是多想着引流。

公众号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平台,如果你不主动做推广,不引流也不投稿,基本上很难有关注。

比如我,早期埋头写文,过了半年,也只有 2000 关注。

最早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是埋着头一直写啊,写啊。新手上路嘛,感觉文思泉涌,随手都是素材。

但是就是累。

不夸张的说,我马上坚持三年了,至少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周写完文章,点击发送按钮的那一刻,我真个人都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高潮,这是一种 KPI 完成之后的快感。

当然,我知道这个快感来的有点变态。

而我写完文章发布之后,自己就很少去看了,想都不会想着自己再去看一遍。

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写的,写的过程中已经读过无数次了,内容烂熟于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在刻意回避。

我不知道你懂不懂这种刻意回避的感觉,就是你费尽心思弄出来的东西,没弄成之前,你就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是只要弄成了,之后你就不会想着再去碰它了,甚至会把它放在角落里面吃灰。

基于这种奇怪的心理,我早期的文章只在公众号里面发布,没有去其他平台同步,给自己引流。那个时候各大平台对于文末保留二维码控制的还不是那么严格,所以错过了一波引流的机会。

第七个事情是可以分享生活。

我在过往的文章中偶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为什么我偶尔会发一些生活相关的文章呢?

因为我想给大家呈现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订阅号,这个号的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活,和大家一样的热血青年。可以和读者拉近距离。

包括我现在有时候会在文章里面写的荒腔走板。

从很早期就关注我的朋友应该是知道我文章里面的“荒腔走板”环节是怎么来的。

每次写完文章之后,需要找一个封面图。找封面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可是太痛苦了,还不能随便找一张来路不明的图片。因为是有版权问题的。

所以后来我思来想去,决定用自己拍的图片作为封面图。然后在技术文开篇之前写几句话介绍一下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个环节于是慢慢的就演变成现在的荒腔走板。

我翻了一下历史文章,最早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开始我把这个小节放在文首。

有的人告诉我:我可太喜欢你这个环节,每次看完荒腔走板就走了。

也有人告诉我:你这啥玩意啊,这个环节一点都不好,和技术都不搭边。

后来我才把这个环节调整到了技术文章写完之后。

所以,后面关注过来的朋友,看完技术文之后,马上进入一个荒腔走板的环节,感觉很突兀。

但是,我喜欢这个环节。大多数情况下,我写这个环节的时候都是开心的。

因为我感觉这也是一种和大家拉近关系的方式。

如果你喜欢看,我谢谢你。如果你不喜欢,划过去就行了。

也有人给我建议说写技术就好好写技术,不要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是我想起刚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一个号主给我的寄语:

所以我还是决定,为了自己开心,把这部分留下来。

在我写“荒腔走板”之前,我总是感觉每周的日子大多都过的平淡如水,很难找到闪光点。

但是我开始写“荒腔走板”之后,我开始处处留心,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就发现了很喜欢的素材,实在没有喜欢的,也会去翻翻过往的照片,在回忆里面去搜素自己喜欢的地方、人和事。

生活还是很美好滴。

另外说一下,荒腔走板这个词我是从 B 站 UP 主,电影最 TOP 那里学来的,我可太喜欢老张了,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年了。

虽然我从来没有给他一键三连过,一直白票他,但是一有机会我就会把他安利给身边的朋友。

这能叫白票吗?

如果这也算白票,我希望你们向我学习。

第八个事情是要坚持。

写了这么久的公众号,我发现坚持写作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很难的事情。或者说坚持创作,包括文字创作和视频创作。

我记得以前我喜欢看一个博主的视频,那个博主是一个周更博主,他每周五更新。我每周都追着看,每周五的晚上我去他的主页都能看到他最新的视频。

有一期看到最后的时候博主说他下一周有事情,实在是没有时间做视频了,所以会停更一周。

恰好我看到了一个略带“嘲讽”的弹幕:能有多忙啊,一周弄不出一个十多分钟的视频?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我还点了个赞。

现在想起来,真不是个东西。当持续输出的博主说自己没时间的时候是真的没时间了,说自己想休息一下的时候是真的已经顶不住了。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什么秘诀?

我的回答是:没有秘诀,这是一件前期投入大,但是很难看到回报的事情。所以这事很难,贵在坚持。需要那种苦行僧似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坚持。

很多人担心的自己身上没有多少货可以输出的这个问题,我倒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

坚持输出一定对应着坚持输入。如果你只出不进,不管你经验、经历有多丰富,一定会有被榨干的一天,到那个时候你一定会逼着自己去输入的。

前提是这事你得去坚持,很多人都是在自己身上的货都没有输出完成就放弃了。

还谈啥的倒逼输入?

大多数人最开始雄心壮志,然后中途放弃的原因我觉得无外乎就是两种。

  • 一是写了东西没人看,自己持续在输出,但是没有收到一个持续的正反馈。
  • 二是觉得自己从准备文章到输出文章之间的时间很长,有这个时间自己还不如去学一点新的技术。

先说第一个没有正反馈的事,拿我自己举例。

首先我觉得是自己的心态问题。不能刚刚开始做就想着我写了这个东西之后,会有多少阅读量,会引来多少的关注。

这是不可取的。起步阶段是很难的,而且你要知道公众号这个事情想要把它做起来是有一定概率性的。做技术分享的公众号不计其数,但是你能看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你看到的那几个在你看起来也许就也是平平无奇,导致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这事很简单嘛,我肯定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件百死一生的事情。

前期要坚定的走下去,你得想明白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做公众号?

这个问题你得想清楚了,一条一条的列下来。

我能想到的一个点,基本上是绝大部分想做技术公众号的人的初衷,那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分享出来,刚好有时间,刚刚有点东西想写一下,那就写着玩嘛。

仅仅是分享出来,至于有没有人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外输出了,这是我自己的原创,有我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我把这事儿干了。

有人看,非常好。没人看,没关系。

所以当你在持续输出的过程中,发现我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好没有动力啊。没关系的,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你不是为了阅读量而出发的,在这个阶段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初衷。

等你慢慢成长后,你会发现:哎呦,还能有点意外收入呢?一天几块、几毛钱的。

这个收入不是你最开始出发的目的,但是这就是强烈的正反馈。所以我才说,如果你出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那么你基本上要凉。

当然这是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当你慢慢的关注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想法肯定会发生变化:要是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就更好了。

于是你会去琢磨怎么写的更生动形象一点,怎么排版能让人看的更加舒服一点。开始去研究那些阅读量高的公众号是怎么输出内容的,怎么才能写出扩散度高的文章。

这个时候,你才是勉强上道。

然后再说一下,有写文章这个时间自己还不如去学一点新的技术这事。

这个想法我也有过。

但是当我仔仔细细回想起之前写过的文章,其实很多知识点在我写文章之前,我并没有了解到那么细致,可能是了解了 80%,但是写完文章之后,对于这个点我巩固到了 100%,甚至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延伸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有三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开发者去做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很多东西你可能都知道,你也说的出来。但是你总是觉得差了点什么。

我那个时候也是,总是觉得自己知道,但是总是差了点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

现在我知道了,差了一点实践,差了一点自己的研究。

以前你学到的这个知识点是你在官网、视频、博客、书籍中学到的东西,你也记下来了。但是你差了一点实践,差了一点自己亲自跑一下相关的程序的这个流程。

我写文章的时候,对应的知识点的 Demo 都是要自己亲自搭起来,然后一步步的 debug 清楚了,才敢去动笔。

以前说到某个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没有经过实践的知识点的时候。当别人反问:“你确定吗?”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点虚的。

现在讨论到我写过的知识点的时候,完全不虚。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在某个版本里面肯定是这样的,我亲自验证过。

更重要的是,写的东西很多都是实际生产中会用到的东西。以前觉得看一些比较高深难懂的技术的时候心里难免打退堂鼓,或者就想着看看就行,搭个 Demo 太复杂了,浪费时间。

但是实际情况是,基于这个 Demo 再去学习,学的过程中还得想着怎么写出来给读者看,整体来看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那么你想想自己,之前看过了文章,学到了新知识,里面的代码你亲自跑过吗?

古人早就说过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九个事情是不要飘。

稍微做出一点成绩之后,通过你文章的认识你的人就越来越多,上来就是“大神”、“大佬”一声声的叫。

要识别赞扬,也要识别捧杀。

就拿我自己举例。

我真的不是大家口中的“大佬“,“大神”。

我就是一枚普普通通的码农,在普普通通的岗位,拿着普普通通的工资,写着普普通通的业务代码。

只是自己有幸干一行爱一行,平时喜欢写点东西。有的东西略知一二,有的东西从未涉猎。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总之,距离大神这个定义差异甚远。

但是在写公众号这两年的时间里有幸认识了很多真正的大佬,有时和他们沟通,也许他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推动你走出一些困境,甚至给我指明一个方向,让我朝一个我没有想到过的地方去看看。

然后就是认识了很多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程序员们。

虽然素未蒙面,但是他们有时会向我倾诉一些迷茫和困境。

有些问题以我有限的人生阅历确实是超纲了,我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对于这些倾诉,偶尔是解惑,常常是安慰,更多是倾听。

这些倾诉就是源于一种信任感,而信任感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难能可贵。

一批志同道合的号主朋友,一群信任我的读者朋友,和一些奇奇怪怪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点。

这才是我干这事最大的收获。

不是人家叫你大佬你就是大佬了,不要飘。

荒腔走板

原来人随着自己的长大,是真的会一不小心忘记自己的生日。

比如今天凌晨的时候妈妈给我发来红包和一大段话,我才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呀:

我的生日,就是妈妈多年前的受难日。

看《你好,李焕英》的时候,影片的最后,有一排字幕,是这样的: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在家里看到一个很老的相册,里面有一张我父母的合影。

爸爸穿着西服,打着领带,里面还有一件白色的衬衣,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模样,留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大背头。妈妈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一头浓密的黑发,依靠在爸爸的肩膀上。

这张照片的背后有三行字,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花了,但是还是看得出来:

这应该是我妈妈生日的时候,爸爸专门带着她去影楼拍摄的。

照片上的妈妈 22 岁,正是花季少女的样子。

但是我分明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妈妈已经叫我帮她拔一下白头发了。

一年又一年,我越长越大,慢慢走向当打之年,而时间的魔爪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伸向我的父母了。

青春已迟暮,岁月催人老。

··································

推荐👍 :数据库性能优化八大方案。

推荐👍 :一不小心节约了 591 台机器!

推荐👍 :我复现了Spring的漏洞,害怕!

推荐👍 :当Synchronized遇到这玩意儿,有个大坑,要注意!

推荐👍 :2021,我这一年。

你好呀,我是歪歪。一个主要敲代码,经常怼文章,偶尔拍视频的成都人。

我没进过一线大厂,没创过业,也没写过书,更不是技术专家,所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title。

当年以超过二本线 13 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进入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误打误撞,进入了程序员的行列,开始了运气爆棚的程序员之路。

说起程序员之路还是有点意思,可以看看。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程序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