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程序员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写在前面
你好呀,我是歪歪。
刚刚在 B 站发布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视频,这一小时的长度,浓缩的就是我,一个在成都某二本院校读了四年大学,经过三年颠沛流离的北漂之后,最终回到成都定居至今三年的普通程序员的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在开始做之前,我就知道最后做出来的视频会很长,这篇文章就是视频对应的文稿,你可以看一下旁边的进度条,你就知道是真的很长。
所以做之前我知道视频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流量的,毕竟谁会愿意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一个比较粗糙的视频,视频里面讲述的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呢?
但是当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的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一种快乐,一种不需要在乎流量、数据、传播,甚至是不需要在乎观众、读者,只需要时时刻刻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的那种简单的,讨好自己,为自己做事的快乐。
不管怎么样,我知道至少会有一个人会有兴趣从头到尾的完整看一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而且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多年后,比如再过十年后的自己,届时已经 38 岁的我,站在即将“不惑” 的年纪前,回头一望,不知道成长路上丢了什么东西,一脸疑惑的想要寻找点什么的时候,或许会翻出这个视频看看。
所以在视频的开头,我就写了:仅以此视频,献给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自己。
视频中体现的是 2012 年到 2022 年,这十年的时光,刚好对应的是我 18 岁到 28 岁的时光,这是人生中多么美好的十年啊。
但是说实话,视频做的不是很好,和我想象中的样子还有一点距离,但是碍于设备、时间和思路的原因,能做成这个样子,我也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反正不管怎么样吧,我也算是交卷了。
十年间总感觉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所以写稿子之前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只写自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对于这十年间,我记录的、让我有感悟的社会新闻,和发生在身边朋友身上的事情,就不体现了。
当我把这些刨除之后,写“十年之约”的稿子的时候,又通读了前面九篇的《我这一年》,在大浪淘沙之后我发现,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因为我发现我把我这十年间最想要说的、最值得记录的事情,在我之前的几篇文章中已经零零散散的写过了,我只需要用时间线把这些散落的片段缝合起来就行。
文章的片段有了,但是一篇文章,最难写的是开头和结尾。
所以到底应该以什么事情作为最开始的切入点呢?
因为视频的整体构思是 28 岁的我对 18 岁的我讲述我这十年间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就在想,在我 18 岁的时候,在刚刚高考结束之后,连最终会不会被大学录取,被哪所大学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于是切入点就找到了,就是:后来,我去拉萨了吗?
这个切入点很奇怪,对不对?
但是这确确实实就是 18 岁时,刚刚高考完之后的我,最关心的问题。
因为在高三最难的那段时间里,就是“去拉萨”这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我向下走,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此了,似乎是在某个地方看到了相关的文章或者只言片语,于是对那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神往。
至于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情不知所起,但是一往而深。
18 岁的时候,不就是天马行空的年纪吗?
于是视频就是从骑行去拉萨作为切入点,拉开了十年的序幕,十年时间听着很长,但是按照阶段划分之后,也不过是四年大学,三年北漂,三年成都而已。
文案写完之后我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感觉,但是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我对着摄像头,读文稿的时候,情绪还是泛起了波澜,情不自已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说到,2013 年要出发骑行川藏线之前一个月的那个端午节,我破天荒的主动回家了一趟,因为山高路远,弯急坡陡,我深知这一路不好走啊,我怕自己在路上出事儿了,回不来了。所以想着还是回一趟家。拍到这部分的时候,想起当年那个极度绝决,不顾生死的自己,我突然就热泪盈眶了。
第二次是我说到,多年之后在工位上听到一首歌的时候,让我想起了那段艰辛的旅程,在工位上流下了那滴本来应该流在布达拉宫的眼泪,读完这句话的时候,脑海里面闪过了当时好多好多很不容易的,很艰难的画面,想起了那个时候才 19 岁、一脸稚嫩的我,想起了在那段旅程之前和旅途之中吃的那么的多苦,历历在目,我也流下了一滴泪。
第三次是我讲到北漂的时候,关于我和那瓶酸奶的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一共写过两次,写的时候其实内心一直很平静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第一次把这个故事亲自以读的方式来讲述的时候,我突然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情绪来的那么的突然和猛烈,导致我一度中断了拍摄。因为那个时候,脑海里面浮现出的是当时那个还在北漂的自己,久久挥之不去,我好想伸手去摸摸他的头,告诉他,都会过去的,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前两次我都剪掉了,只把第三次的片段保留了下来。
我在写文稿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把四年大学和三年北漂写的比较详细,但是在成都的这三年却略过了很多东西。
其实也不算是略过了很多东西,而是我发现越往后的日子就越是千篇一律、平平无奇,甚至是索然无味的。
假设回到 18 岁的时候,我告诉自己 10 年后要做一个视频来总结你这 10 年间的一些经历,我会觉得这事儿很酷,很值得做,而且一定要好好的做,因为那个时候生活于我而言还是未知和新奇的。
虽然还没经历,但是我知道这十年会发生很多很多事情,这让我对于未来有一种强烈的未知感,觉得生活就是一场探索类的解密游戏,所以我会欣然的接受这个任务。
但是,假设现在,28 岁的我,告诉自己 10 年后要做一个视频来总结我 28 岁到 38 岁的这 10 年。此刻,我就觉得这事儿我大概率不会去做。
我知道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我大概也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无非就是还在成都生活,某一年有了个孩子,然后生活的重心开始围绕着孩子。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工作也应该是平平淡淡,唯一不确定的应该是不知道 10 年后我还是不是一个程序员。未来还是有一种未知感,但是不那么强烈了。
现在我觉得往后的日子,不就应该是家庭和工作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但是 10 年前的我,一定不会觉得往后的日子,是家庭和工作。
这是悲哀吗?
不是的,朋友,我认为这就成长,或者说这是成长的代价。
所以我在视频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往后的日子,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一个叫做归属感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我甚至可以预想到,伴随着这份归属感逐渐的加深,往后的日子,绝大概率就是平淡如水的过下去了。
十年前,我会觉得这种平淡的日子是多么的让人绝望。
十年后,我觉得其实一眼望得到头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不管曾经多么轰轰烈烈,最终我们都将趋于平淡。
以前我总幻想着当个英雄,想变成超人,被光环环绕,做出一番惊为天人的成绩来。
后来,
后来啊,我就想着有个小房子,有一个爱人,温暖的灯光,舒服的沙发和冰凉的啤酒。可以的话再养个宠物,猫和狗都可以。
你说这是一种认命的表现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满足于此。这个问题,就留给下一个十年后的我来回答吧。
但是此刻我的回答是,朋友们,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我要做的无非就是偶尔在平静的日子中投入一颗石子。如果你经常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我有一个版块叫做“荒腔走板”。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面,偶尔把一颗石子投入其中,泛起的一丝丝涟漪都显得弥足珍贵,虽然最终还是会趋于平静,但是这一颗石头确实是存在过,这颗石头和涟漪都值得记录,而记录下来的就是“荒腔走板”。
对于以后的我来说,10 年也许已经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了,可能在 3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那个时候再次回望 28 岁之后的这段路。
在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值得纪念的事情,就是我在生活中投入的一颗颗“石子”,我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它们都一一记录并收集起来,最后再拿出来和 Max 同学一一细数。
这就足够了,就很美好了,就很幸福了,就很快乐了。
朋友们,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生活的真相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也不认为此刻我认清的生活的真相和几十年后认清的真相是一样的。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做好一个儿子、一个丈夫,等有孩子了之后再做好一个父亲,并始终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努力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就是我始终如一热爱生活的方式。
12 月 29 日,网易云放出了年度报告。今年我的年度歌手是朴树,听得最多的一首歌是《清白之年》。
因为我原计划是用这首歌作为我视频结尾时的 BGM,后来担心有版权问题就没有使用。
其实朴树作为我今年的年度歌手还是很应景的。
十年前,我相信生如夏花般绚烂。
十年后,我觉得平凡才是一切的答案。
好了,以上大概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做视频的时候的一点感悟,我庆幸自己硬顶着把视频做出来了,虽然做的过程中千般万般的难,遇到了拍摄难题、遇到了软件故障、中招了新冠病毒,但是最后我还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做出来了。
视频做完,最后一次导出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句陪伴着我走过了好多好多年的话:
自己给自己的辛苦不是辛苦,是幸福。
如果你想看视频的话,欢迎移步 B 站搜索“叫我王歪歪”,或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文章和视频都很长,我知道你肯定看不完的,没关系的,能点进来我就很感谢你了,如果可以的话,给个三连吧,谢谢你。
以下是视频对应的文稿的全部内容。
视频文稿
你好呀,我是歪歪。
今天是 2022 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要完成一个长达十年的约定了。
事情是这样的,从 2013 年开始,每年的最后一天,我都会发布一篇叫做“我这一年”的文章。
《2013,我这一年。》 《2014,我这一年。》 《2015,我这一年。》 《2016,我这一年。》 《2017,我这一年。》 《2018,我这一年。》 《2019,我这一年。》 《2020,我这一年。》 《2021,我这一年。》 《2022,我这一年。》
文章的内容是我按照时间线整理的一年中值得记录的一些事情和感悟,所以不能算年终总结。
总结,我感觉是一种为一段经历定性质、下结论的行为。但是我觉得一年时间太短,我总结不出什么东西。
所以它仅仅叫做“我这一年”。
在 2018 年末,也就是写到第六年的时候,我就在想,等我写满 10 年,10 年的时间不短了,可以有一个阶段性的结论了。
今天就是十年之约,兑现之日。
前面的九年,我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的,但是这次我想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赴这个约。
我统计了一下前面 9 篇的数据,已经有 13w 字了,当这 13w 字,以 148 页这样的形式呈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量了一下,2cm。
这 2cm 的厚度,浓缩的就是我,一个在成都某二本院校读了四年大学,经过三年颠沛流离的北漂之后,最终回到成都定居,至今三年的普通程序员的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在开始做这期视频之前,我一直找不到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形式来拍这个视频,去呈现这十年。
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里打印前面几年写的文章,我是从 2013 年开始打印的,当自己多年前写的文字从打印机里面一行行的吐出来的时候,那个感觉非常奇妙,五味杂陈中参杂着一丝丝感动。
那种突如其来的感动怎么说呢?
就像是 10 年前的自己,通过打印机,给我寄来一封信。展信舒颜,见字如面。
所以,我当时就想到了一个非常“俗套”的呈现形式。
十年前的我提问,十年后的我回答。
既然已经往回拨了十年,那么为了更完整的记录从大学开始的人生,索性就再多拨半年,把时间拨回到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我刚好 18 岁。
18 岁,是多么美好的开始啊!
来吧,18 岁的我,想要问 28 岁的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后来我去拉萨了吗?
我就知道,现在的你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毕竟是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你挺过高三最难的那段时间。
前几天刚刚填完高考志愿,对吧?
有一个志愿填写的是西藏大学,是吧,我记得你当时想的是成都录取不上的话,就直奔西藏,两个极端。
很遗憾,最后你被成都留下来了。
但是也很幸运,你执行了你疯狂的想法,从成都出发,沿着 318 国道,骑自行车去西藏。
你上了大学之后,也一直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我现在回想起那个时间,觉得你还挺倔强的,中午经常就吃食堂八角钱的纯素菜,有时候晚上会故意等到食堂快要关门的时候再去吃,因为这个时候你给食堂阿姨说一声,阿姨给我多打一点吧。她就会真的给你多打一点。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多的饭。但是也有时候,食堂买完了,你就吃压缩饼干。
你也会做一点时薪很低的兼职,反正就是各种省吃俭用。
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中一点点的扣出了买车的钱、买装备的钱、还有走在路上的钱。
大一,你啥事儿也没干,就专心骑车,专心拉练,隔段时间就把路线图拿出来幻想一下。在这期间,你也有幸加入了学校的自行车协会,大学期间,它一路陪你走过了四年。
出发的时候是 2013 年 7 月 12 日,是你大一的暑假,你身上揣着 900 多元钱,在那一年的车协会长星哥的带领下,和队友一起出发了。
为什么我现在还记得是 900 多元钱,是因为当时我盘算着在路上,每天包括三餐和住宿,至少至少要 50 元的花费。
然后计划是 30 天的时间到拉萨,也就是最少也得带 1500 元出发,但是出发的时候还差五百多元钱。
这对于当时的你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是你半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是瞒着家里人出发的,所以也没找家里要,想得是先上路再说吧。
你也不可能再等待一年了,因为和你要好的朋友,都在这个夏天出发了。
你可能在想,怎么没有考虑回来的事儿呢?
是的,当时的你真的就没有想过回来的事儿,一心就想着先上路,先出发,实在扛不住了,再开口。
哦,对了,出发之前你还从本来就少的可怜的路费中扣出了一点钱,趁着端午节的机会,回了一趟老家。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回去吗?
因为当时的你想得是一个月后就要出发了,山高路远,弯急坡陡,这一路不好走呀,虽然心比天高,但是命比纸薄啊,还是回去一下吧,看看自己的亲人们。
所以,那个端午节,你破天荒的主动回了家,回家陪妈妈过端午节,随便去串了所有能串的亲戚的门,他们都说你长大了。
只有你自己心里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感。
你要去赴一个约,这个约是高三的你和大学的你的一个约定,你们约定即使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异常艰苦,将生死置之度外,你都要赶往目的地。
说真的,十年后的我,非常的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现在甚至有点理解不了你的这个想法,但是现在的你,一定非常理解一年后的你,为什么会这样坚定的去做这件事儿。
我谢谢你。
在骑往拉萨的路上,那种向着梦想前进的感觉,就感觉全世界都在向你奔涌而来。
在你出发后的第四天,在折多塘落脚休息的时候,那个傍晚,你终于鼓起勇气给妈妈说了你正在骑车前往拉萨的事儿。
在这之前,她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震惊、担心和愤怒。她在电话那头哭的泣不成声,把你骂的狗血淋头。你在电话这头涕泗横流,说不出话。
随后你收到了爸爸的电话,并给爸爸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挂点电话之后,你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
看到爸爸回复“千万小心”的时候,你真的泪如雨下。因为在你假想的画面里面,最差的情况是“立马回家”,而你的应对之策是回复一个:“恕我不孝,叛逆一次,暂不回家。”。
在川藏线上,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你骑行的第七天的时候,在里塘到巴塘的路上被一辆疲劳驾驶的越野车撞了一下,人飞了,左手肉眼可见的肿,自行车也撞坏了。
当时是把你送到巴塘一个医疗设备十分简陋的小医院,医生说:现在医院没有电,所以照不了 X 光。我看你这个问题也不大,我可以先给你简单的摸骨移位,给你掰回来,然后简单的固定一下,接着去 100 公里远的芒康,就有医院可以拍片了。
说着就来叫几个队友给你按着,你的手了,硬生生的掰了几下,然后给你打上了一个简易的绷带。
其他队友为了等你,留在巴塘修整,肇事司机带着你和另外一个队友,也是你在大学遇到的好基友小易,赶往芒康,拍了片子后,左手桡骨骨折,重新打了绷带,慢慢养着,问题不大,但是其实现在也有一点后遗症的,就是你的左手不能很顺畅的做这个动作。
然后所有人都在劝你,回家吧。
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呢?
其实你在被撞飞之后,爬起来看了自己的伤势后,知道自己的脚没事,右手没事的时候,你就做好决定了,你要继续骑。
出发的时候,你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说你想要到拉萨看看信仰是什么东西,它能让人强大到如此可怕,在那一刻,你寻找到了答案,因为你也有一个坚定的信仰。
当时的肇事司机把你送到芒康的医院之后,就想要开溜,并拒绝和你当面沟通。
于是你拨通了人生中的第一通报警电话。
最后在警察的协调下,肇事司机赔了你一辆自行车的钱,1000 多块,又给你赔了 7300 元的医药费钱。
是的,你突然就有钱了,你的资金难题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化解了。
于是第二天,你就在芒康的一家自行车修理店铺里,花了 550 元买了店里仅有的一辆二手自行车,那车很难骑,但是总比没有好。
接着,你又包了一辆面包车,因为有钱了嘛,叫司机驱车 100 km,把你和小易送回了巴塘。
因为巴塘到芒康这段路,很重要,经过金沙江大桥,桥的这头是四川,桥的那头是西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所以你必须要和队友们一起骑过去,至少要把小易送回去,不能让他留遗憾。
在巴塘,你和队友见了面,你告诉星哥,你还要骑,并给他展示你买的二手车,展示你的决心,请求他继续带着你上路。
星哥思考了良久,在住宿的地方,主持了一次全队会议,会议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们每一个人都送上了一个护身符。
会议的最后,全体达成一致,说:明天我们陪着你骑到金沙江大桥,这一段路,30 多公里。
过了金沙江,你必须搭车去芒康,在芒康帮我们定好住宿,等我们。至于后面能不能再往下骑,看你明天这 30km 骑的情况如何。
听到这个决定的时候,你还是非常激动的,因为你知道队友不会抛弃你,你们还是可以一起出发,一起到达。
所以,在金沙江大桥上,你拍下了这张照片,可以看到,你的右手是戴着手套的,而你的左手是没有手套的,因为左手绑着绷带,刚刚摔伤的前几天浮肿的厉害,已经戴不进去手套了:
于是你一只手,骑进了西藏界,骑到了拉萨。
这张照片就是在东达山的垭口,队友抓拍到的你:
车头的左边,就是星哥送给你的那个附身符。
但是,你一直比较遗憾的是,骑上业拉山后,你没有成功的挑战怒江七十二拐的下坡,因为你只有一只手可以用,星哥强烈要求你必须搭车下山。
你一只手骑行了 14 天,骑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你常常给自己打气,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子不得虚。
这件事儿,你从大二,吹到大四毕业。
其实还有一件事儿,更加的危险。
色季拉山,川藏线上的倒数第二座山,那个时候手上的伤好了很多,但是还是吊着胳膊,在山上休整完毕之后,准备下山,刚刚放完一个缓坡之后,速度有点起来了,你按了一下刹车,你发现你的刹车线松了,右手刹车按死也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而你的左手还在胸前吊着。
眼看着车速越来越快,是你及时大声呼喊,被两个队友听到,小易和胡总,了解到情况之后,他们在下坡路段加速,想抢在你前面,然后在你经过的时候,拉住你的托包。
你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一次,他们来不及把车停好,你就已经从他们身边滑过了。
后面几次,都是直接把车一扔就准备拉你,拉了三次,终于在你已经做好摔车准备的时候,把你拉停了。
说是救了你一命,也不为过。
你是在 2013 年 8 月 4 日晚上到拉萨的,共计历时 25 天,全程 2154 公里。
到拉萨之后,看到“幸福拉萨欢迎您”的时候,你内心非常的平静,甚至没有一丝波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心潮澎湃。只是感慨,感慨一路走来的各种心酸,感谢一路走来队友的不离不弃。
到拉萨的那一天晚上,你还和一辆自行车迎面相撞,又摔了一跤,去了一家医院,拍了片,医生说:你这个最好做个手术。
然后,你拿着 ct 片和之前在芒康的时候拍的仔细做了个对比,感觉也没啥变化,你觉得医院就是想坑你一点钱,所以也就没有管它。实际上,从现在来看,确实没有什么影响。
后来,当你站在布达拉宫广场前的时候,也没有梦中多次出现的对着布达拉宫泪流满面的场景,你就静静的看着她,脑海里面浮出了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辛苦不是辛苦,是幸福。
骑到拉萨之后,你在自行车上挂了一个“此车出售”的牌子,在拉萨城里瞎逛,一个藏族同胞 450 元买了你的车。所以你常常调侃说:相当于花了 100 元钱的车钱,就到了拉萨。
在拉萨待了几天之后,一算身上的钱,还够去一趟西北大环线,于是买了个背包,吊着一只手,和小易坐上了前往兰州的火车,沿着西北环线,走了一圈。
在兰州的一个晚上,不知道怎么钻到了某个夜市一样的街道,这个夜市的布局和全国各地的夜市都大同小异。
在夜市里面我们买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的饮料,两块钱一杯,印象很模糊了,我只记得是冰的,似乎是陈皮味儿的,又有一丝丝甜,是当地特有的饮料,当时觉得很好喝。
我们拿着一瓶饮料,咬着吸管,在夜市里面背着巨大的背包,漫无目的的四处晃荡,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左顾右盼,伴随着一片学生时代特有的茫然,也伴随着一片不知所以的期待。
那一年,你 19 岁。
直到很多年后,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你听到一首歌,《金城兰州》,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
夜市里灯火通明
人群中的两个外地青年
就是这样的一句歌词,一瞬间,你就像被电击了一样,想起了你和小易在兰州夜市晃荡的那个夜晚。
年轻,迷茫,憧憬,未知,期待,在灯红酒绿中,和无数的陌生人擦肩而过。喝了一杯从来没有喝过的,当时觉得好喝,之后想喝也再想不起到底是什么的饮料。
想起了属于你们的、再也回不去的峥嵘岁月,回忆一幕幕涌上来的那一刻,你坐在工位上留下了那一滴本来应该流在布达拉宫前面的眼泪。
去年,也就是 2021 年 3 月份,星哥路过成都办事,请我们一帮老朋友吃了一顿饭。
吃饭期间自然聊到了我们当年一起骑车的那档子事,他问我:如果现在再走一遍,你受伤了,你还会继续往下走吗?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会了,我会直接回家。保命要紧。
是的,随着年岁的增长,让人犹豫和考虑的事儿就越来越多了,自川藏线 后的这几年,我再也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目标性如此强,让我心无旁骛的事情了。我怀念那种感觉,但是我知道回不去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之后我才意识到,随着人的阅历的变化,人的思维和心境真的是会变的。
一件在当时看起来是无比正确的、异常神圣的事情,时隔几年之后再次审视,发现它其实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或者换句话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过了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做,那么这件事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也有可能过了这个阶段,再去做这些事情,就已经没有意义了。
所以,现在的我非常感谢你,当年这么坚决的要去干这件事儿,而且干成了。
以后的你,碰到什么艰难险阻的时候,都会觉得你已经面对过比这更难的事儿了,没啥可怕的。
如果让我对这十年的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进行一个排序,骑行川藏线一定是排名靠前的。
那个时候,我每天的任务就是骑车,目的地就是布达拉宫,心无旁骛,一心向前,非常的直接而单纯。
我在这件事上,长时间的体会到了这种目的十分明确,任务异常清晰,每日进度反馈及时的情况。
所以我对这种感觉记得特别清楚,经此一役,在你后面的人生中,当你碰到很棘手的问题的时候,你都会非常刻意的让自己进入到当时的场景下,调整出当时的感受,并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中,无坚不破,百试不爽。
这件事情,对塑造你以后的性格、素养、能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算得上是人生重大转折点之一。
所以,你一定要仔细体会,牢记并感谢这段经历,让你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
关于奋斗、关于目标、关于团队、关于逐梦、关于年少轻狂,关于坚韧不拔。
关于,老子不得虚。
我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
你的大学啊,分为两个部分吧。前两年和后两年。
前两年,你没有认真学习。前面说了,一心一意的骑行,每天都想着要去哪里玩一趟。
疯狂的玩耍,那两年,每个周末,每个节假日,你都在路上,有时候为了出去玩,翘了周五或者周一的课也是经常的事儿。
你走过了很多地方,走遍了成都周围能叫的出名字的景点,你还去环了一圈青海湖,然后去了一趟新疆。
你也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到了十年后的今天。
虽然没有把时间放在学习上,但是也没花费在网络游戏里面,所以你并不后悔。
只是挂了几门科,重修费交起来确实是心疼。90 元一个学分,光高数一门就是 540 元,你半个月的生活费了,关键你还挂了两次。
有一次辅导员还找你单独谈话:"说你在这样下去,学不到专业知识,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呢?"
你回答的很迅速:"学了也没用,反正以后不会从事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
其实你内心很清楚,这就是一种任性且逃避的回答,你甚至都不知道专业相关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工作。
哦,对了,忘了给你说了,你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调剂过来的,当时你倒是觉得无所谓,有大学能收你就很开心了。但是我站在 10 年后的视角来看,你小子运气是真的好,刚好赶上了互联网的这一波浪潮。
反正你就一直挥霍青春到了大二下学期的时候。
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你的大学生涯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让你自己都惊讶的改变发生在了你的身上。
第一件是参加学校的编程比赛的活动,叫做奔腾杯。
我还记得那一年大赛的宣传语就是:坚持梦想,看我奔腾。
奔腾杯是我们学校技术含量最高的比赛之一。
由于含金量比较高,你开始的想法是跟大神组队,你端茶递水打下手,蹭一个证书。但是,大神都要和大神组队,不带你这样的小白飞。
最后,你受刺激了:他们不带你,那你自己搞。
于是你提交了报名表,最后参赛名单公布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40 多个参赛队伍,30 多个都是大神组团报名,极少有单枪匹马干的,而你就是其中一个。
报名之后,你冷静了:你除了会玩,比赛相关的,你 TM 什么都不会啊!
后来你就憋着一口气,天天泡在图书馆,下了一套建站相关的学习视频,一个月后你拿出了一个叫做《在路上》的纯静态网站,而且只能在你的电脑上演示,放到其他电脑上格式就乱成一团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做自适应,而那个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还有自适应这个技术。
就是在初赛的那一个月里面,你每天在图书馆待到 22 点熄灯的时候,开始爱上了图书馆。
初赛的那一天,你看到了别人的作品,感觉每一个做的都比你好。
到你展示的时候,讲到一大半,笔记本电脑突然没电了,心想,这下是彻底的完了。
但是老师却告诉你说:回去好好改改,半决赛好好加油。
这一句话就像一颗炸弹在你的脑中爆炸,本来你就是抱着初赛被刷的准备来的,但是现在初赛却过了,四十多个作品,初赛砍掉一半,单枪匹马,你就过了。
这是你的大学生涯中,在学习上,第一次被肯定。
初赛过后,给了半个月时间准备半决赛。
那半个月,你还是在图书馆里面继续学习,但是你的代码,一行未改。因为你想好了,你要放弃了,实力悬殊实在太大。
很快到了半决赛的那天。
你展示的时候第一句话是:“各位评委老师,参赛选手大家好,对不起,这半个月,我放弃比赛了。”
接下来,你没有讲你的作品,而是讲你为什么参赛,为什么做网站,为什么要放弃。
在半决赛结束之后,你的班主任,杨老师,也是评委老师,把你叫住了,仔细的看了你的作品,指出了几个修改的地方,说作品看的出来是用心做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其实还是不错的,再改改吧。
之后的第二天晚上,你收到了进入决赛的通知短信。
很奇怪,对不对,你明明都放弃了,但是为什么能过半决赛呢?
因为在初赛过后,半决赛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因为你知道老师在图书馆有一个工作室,所以有一天傍晚,你鼓起勇气主动去工作室里面找了老师,面对面的和他交谈,告诉他你的困惑,告诉他你想学,虽然没有清晰的方向,但是自始至终你都没有想过放弃,只是觉得没有目标的坚持,好累。
如果说奔腾杯是你大学生涯学习的起点,那么这次和大学班主任的一次谈话,就是你迈向程序员道路的第一步。
也是这次谈话,让老师注意到了你,让他知道了,你是想学习的。
所以,这次谈话没几天后,就是半决赛。能进入决赛,我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自己觉得,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老师在暗中相助,他是评委,甚至可能帮我拉票了。
你放弃了你自己,但是老师还没放弃你。
收到决赛通知的那天,你非常中二的在手机便签里面写了一句话:
从此,我的人生中再无放弃二字!
决赛在活动中心举行,学校办活动规格最高的地方。
全系的老师,同学都在下面坐着。
在后台候场的时候你一点都不紧张,因为能走进决赛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到你展示的时候,你简短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作品,主要介绍了你为什么要参赛,为什么做网站,为什么站在了这里。
你说:
我为什么要来参加奔腾杯的比赛?我就是为了要证明,大神能做到的事情,小白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做到!今天我站在了这个舞台上面,就是说明,我证明到了。
奔腾杯之后,你爱上了图书馆,大二结束前的一个月,是你的大学学习生涯的起点。
回到和老师的那场对话的最后,他给你了一套 java 入门学习资料,里面分为 25 天课程,平均每天 8 小时。
大三上学期刚刚开学的时候,消化完那一套课程,是你当时的目标。
有目标了,就像在迷失在大海里面水手,突然看到了灯塔一样。已经迫不及待了,所以暑假你提前了几天来学校,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那套视频,你在图书馆一共完完整整看了 4 次,跟着讲师敲了 4 遍。
每天早上 9 点进馆,晚上 10 点出馆,回到宿舍还会继续学习,去掉吃饭,休息,上专业课的时间。
你进入高强度的学习状态,拒绝了所有可以拒绝的无用社交。
后来,你常坐在图书馆三楼左边靠近体育馆的座位,因为这个位置上,学累了,可以一眼望到塑胶跑道。在图书馆都觉得实在是学不动了的时候,学到自己恶心想吐的时候,你就会到操场上去跑步,释放自己的压力。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个阶段是每一个想要通过自学进入到计算机行业的人都必须经历的一步:
在这期间,我无数次的处于崩溃的边缘,无数次的强打起精神,无数次的敲击着键盘,无数次的自我怀疑,但是没有一次想要放弃。
我觉得每一个自学编程的人,都会经历一个“至暗时刻”,就是自己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感觉还是没有长进,于是你开始自我怀疑,目标动摇,而这样的时刻会反复的出现,最终把你推向崩溃的边缘,如果被推下去,你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你挺过去了,恭喜你,算是入门了。
在读书馆自学的那一段时间,可以说就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就是你的至暗时刻。
三个月之后,磕磕绊绊,你终于吃透了那套视频,算是java的入门选手了。并且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你整个大三基本上都在图书馆。把前两年落下的东西,全部学了回来,并且提前把大四的专业课程自学完毕。
于是大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暑假之前,你又去找了班主任,给他汇报了你的学习成果,然后说:"老师,我大四的时候想实习,如果你有实习机会的话给我介绍一个吧,我可以不要薪资的。"
老师说:"暑假早点来学校,我工作室这边刚好有一个机会。"
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面试,你直接在大三的暑假,得到了一个实习机会。而这次实习经历,又直接决定了你毕业之后的道理,并帮助你走的更稳。
真的,你都不知道你的运气是有多么的好。
2015 年 7 月 23 日,你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放假后的第 7 天,你就从老家回到了学校,开始实习。
由于你之前都是自己跟着电脑敲代码,做的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项目,纯属自娱自乐。
实习就是一个让你从自己写着玩的代码过渡到真实生产使用的项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你也比较争气,刚开始去的时候就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但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同事的帮助,逐渐的上道了。
虽然你说的你不要工资,但是老师还是给你发了一个月 800 元的实习工资,而且在你结束实习的时候还一次性给了 4000 元项目奖金。
这对于当时的你来说,是一笔巨款。
在实习的时候,你还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带你的师傅,是大你一届的学长。
你们之前并不认识,之后也再没有联络。
但是在你实习的期间,你们关系相处非常融洽,有一天下班了,他邀请你去他家里吃饭。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几乎是扯着嗓子喊出了那句,时隔七年,我还记忆清晰的话,他说:
这个项目做完后,我要去深圳了,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一个程序员都应该有一个北上广的梦想。
那一年,你 21 岁,很容易就被“梦想”这个词给煽动起情绪。
所以从那时起,“北上广”就时不时的从内心的某个地方蹦进了脑海中,特别是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时候。
2015 年的最后一天, 12 月 31 日,项目已经做到收尾阶段了,你也主动结束了为期 5 个月的实习,准备大四上期的期末考试。
2016 年春节期间,你接到了老师的电话,他告诉你说:"手上现在有一个新项目,需要找人开发,你之前实习表现得还不错,这个项目你愿意试一试吗?一个月3000元钱,餐补另算。三月份开始,计划做三个月,刚好不耽误你毕业。”
接到电话的时候,你没有想这么多,想着是一个机会,果断的就答应了。
答应之前,你根本没有想到,这就标志着你大学生涯已经结束了,想象中的毕业旅行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2016 年 3 月,大四下学期,学校已经没有课程,只有一个毕业设计,所以你开始正式的上班了。
这是一个需要人员驻场的外包项目,上班的地点在软件园这边,距离学校非常的远,所以老师在那边租了一套房子,好在一起住的人还是实习的时候就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家彼此都比较熟悉。
时间很快,来到了 2016 年 5 月 26 日,那天是你毕业答辩,答辩的很顺利,毕业也是近在眼前。
那天晚上,你在宿舍的阳台上,思考了很久,接下的路应该怎么走。就一直思考了两天,因为这个决定太重要了,直接决定了你以后的人生走向。
到 2016 年 5 月 28 日晚上,你写下了这三条路:
第一条,从7月份开始准备12月份的考研,问了很多有考研经历的同学和学长,综合各方意见,觉得时间还是太短。不考虑了。
第二条,直接开始工作,不再考虑考研的事,但是,一定要去一线城市。
第三条,在成都先工作半年,然后准备17年的考研。
2016 年 5 月 28 日晚上,你最后倾向于了第二条路。你的人生轨迹在那天晚上有一个明显的顿号,这个顿号关于三条路的慎重思考。
你离开宿舍的日子是 6 月 22 日,晚上19点整。
你是真舍不得走,东西早就收拾好了,室友你也一个个的送走了,就硬生生的在宿舍坐到了 19 点整。宿舍门关上的那一下,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拖着箱子,从宿舍走到校门口,你走的很慢,特地选了大一来报道的时候走的那条路。
走出校门的时候,你想起小易毕业的时候,大家聚餐到深夜,后来你喝醉了,走到校门口的时候蹲在地上哭到打滚,边滚边说:为什么要毕业啊。
那天你站在校门口,叫住一个陌生的同学,请他帮你拍了一张和校门的合影,然后你的大学,也结束了。
毕业之后呢?我去哪里了?
2016 年 7 月 6 日,项目中你负责的部分完工,正式离职,从那个时候起,你既不是成都的学生,也不是成都的工人。
但是你一直在为去一线城市做着各种准备,你逢人就说:我毕业之后要去北上广。
因为你怕自己怯弱了,最后没去,但是自己又放把话放出去了,不去丢人。
2016年 7 月 7 日,离职后的第一天,那天深夜,你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逃离北上广的说法》:
这个问题下面,只有一个回答,但是够了,因为这是你想要的答案:去都没去,说什么逃离?
北京、上海、深圳,对你来说是一样的,一样的陌生,一样的形单影只,一样的举目无亲。
最后你选择去了北京,当个北漂。
而选择北京的原因,是偶然的、盲目的,为的是那份不明所以的悲壮感。
这份悲壮感,来自于你在知乎上看到的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打拼,即使过得平淡,远离亲友,仍然义无反顾》,下的一个回答。
很短,只有一句话:
我有个发小,问他为什么留在气候差的北京。他说:“黄沙万里觅封侯。”
就因为这个回答,你选择了北京,在毕业后的一个月,2016 年 7 月 20 日,你怀揣着北漂的梦想,第一次站在了首都的土地上。
在大四开始实习之后,你再也没有找家里要过生活费,买完去北京的机票之后,还剩下 6544 元。
到北京的那天,你下载了一个记账软件,并记了第一笔账,从此你记账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那天北京下着大暴雨,虽然打着伞,但是等你上公交车后,鞋子已经完全湿透了,衣服贴在身上。从机场到公交的路上,你心里只是默念那句在川藏线上给自己打气的话:老子不得虚。
你刚到的时候,借住在大学朋友震宇兄那边,到的那天,他在石门地铁口接的你,请你去吃了一碗面,他是山东人,他说这是他们的习俗:“送行饺子接风面”。
你在北京找了九天工作,面试了九家公司,最后,你运气是真的好,居然有 4 家公司面到了谈 offer 阶段。
这 4 家公司给出的薪资分别是:4k、6k、6.3k、7k。
最后选择了 7k 这家:
2016 年 8 月 1 日,是你入职的第一天,因为这家公司提供住宿,所以你先背了一个薄薄的被单来报道,想的是等到下一个周末再去震宇兄那边拉行李箱。
晚上同事把我领到宿舍的路上给我说: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我们的宿舍在老北京的胡同,叫做东廊下胡同,在二环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到天安门只有不到5公里,但是房间里面的卫生间只能上小号,大号的话得下楼,去楼下的公用卫生间。由于是男生宿舍,卫生条件可能差点。
于是一路上你都在做心理建设,但是看到房间的第一眼,还是给了你一定的视觉冲击:极度的脏乱差,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地板上踩起来甚至有点黏黏的感觉。
那是一个三室没有厅。你住的那个房间,由于没有空调,而且当时正值夏天,特别的炎热,所以一直没有人住,但是有个好处是可以一个人住那个房间,其他的房间里都需要住 2 人。
那天晚上,你正坐在床边想着一定要出去租房子住,这个地方只是临时落脚。妈妈给你打电话:问宿舍怎么样。
你本来想说的是:"还是挺不好的,想出去住。"
后来转念一想,这样说家里人肯定担心,于是说:"一个人一个房间还挺好的。房间空间也特别大。有个风扇,也不会太热"。
其实,那个房间里面,除了一张1.5m的床,一个矮矮的电视桌,一个不能摇头的电风扇,一个有点漏风的窗户,剩下的就全是灰。
那天晚上你在床上裹着自己背来的薄毯子,没有枕头,就枕着自己的书包,算了一下身上的钱,打消了出去租房的念头。
但是并没有气馁,最难的已经过去了,所以内心的喜悦远大于这个小插曲带来的惆怅。
你能感受到,北京就像一幅画,一副举世无双的画,正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住宿舍每个月只需要从工资里面扣 500 元钱就可以,让你极大的节约了房租这笔开销,所以你在宿舍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还搬过一次宿舍,换到了一个三人间。
刨去所有的扣除项之后,你试用期到手的工资是 3978 元,试用期之后到手的工资是 5163 元,这样的收入持续了一年多的一段时间。
我翻看了一下那几天的记账记录,每一笔账你都记录了下来,甚至包括一根一块钱的雪糕。
上面记录的每一笔支出,都是你在北京用力生活过的见证。
我还记得你曾经去胡同口的蔬菜店买菜,煮面吃。
3 个西红柿,8 块钱,觉得好贵啊,甚至想放一个回去,但是碍于面子,还是买了下来。
于是在手机便签里面狠狠的记录了一下:
我也翻到了那天的记账记录,在记账 APP 上记账的时间是 19 点 51 分,在手机便签里面记录的时间是 19 点 56 分:
中间的 5 分钟,你都在想一个事情:
你自己买菜、买面煮饭吃,就是为了省钱,但是为什么 3 个西红柿就要了 8 元钱呢?这是为什么呢?
舍不得花钱,但是也存不下来钱,就是那个时候的常态。
我看了一下 2016 年一整年,到年底的时候,你结余了 12975.09 元:
这其中还包含你去北京的那一天身上的 6544 元。
8 月 1 日参加工作,也就是在北京工作了 5 个月,存下了 6431 元。而这 6431 元中,还有 5880 元属于公积金。
是的,公积金你也记账了,虽然这个钱暂时取不出来。
也就是说,在没有乱用钱,甚至每用一笔都是深思熟虑的情况下,5 个月存了 552 元的现金。
当时你最害怕听见的消息,就是有朋友来北京了,见个面吧。
那份局促感、窘迫感,让你和朋友待在一起的时候,手足无措。
好在这样的时刻并不多。
然后在 2017 年的时候,那一年你 23 岁,工资从税前 7k 到税前 10k 了。
当时特别开心,第一时间就给家里报喜了。这可是一万块钱啊,你也可以拿到一万块钱了啊!
这是你记录的 2017 年一整年的财务情况:
那一年,你从 4 月份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收入。
你看最后一行 12 月的第二个数字,53000,代表到年底的时候,你想存下来 53000 元钱。
实际呢,你看 12 月的第三个数字,47374。一年省吃俭用,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存下了 47374 元,和既定目标还差 5926 元。
再往后的 2018 年,其实也差不太多,但是工资也涨了一些,每个月到手能有一万了。
但是你看 2018 年的结余,是一个负数:
因为这一年 4 月,你女朋友在成都摇到号了,(等等,你说女朋友~)于是就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买房上车了。
当时你身上的全部积蓄只有 59764 元了,你只能拿出来 5w,给自己留了几千块钱。
那一年女朋友还在读研究生,所以没有公积金贷款,只能商贷。
商贷了 100w,后来一算贷款方式,等额本金比等额本息节约了 22w 的样子,相当于一辆车了啊。
一咬牙一跺脚,选了等额本金,一个月还 7k 多。
比你刚刚去北京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当时妈妈还给你发了这样的一条微信。
妈妈告诉我: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一个月几千块的房贷算不上什么。
虽然房贷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没有什么压力,但是对于 2018 年的时候的我,几乎可以说是压的喘不过气。
既然妈妈这样说,但是买房的时候自己没出多少钱,还房贷那必须得自己全权负责啊。
你也很争气的一直没有找家里要钱给房贷,因为你知道他们拿出的那部分首付,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所以,2018 年干完之后,你还欠了 3000 多元,应该是欠在了花呗里面。
那个时候你一个月到手就 10k 出头,还房贷 7K 多,还剩下 3k ,理所当然的又回到了月光的状态,但是开心啊,毕竟每还一次款,就距离自己的家更进一步。
所以其实这两年你个人也没有存到什么钱,钱基本都交给开发商了。
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司不再提供宿舍了,你和同事一起在新宫附近租了一个隔断,房租一个月 3k,一人出 1.5k,更加加大了你的经济压力。
所以,你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关于生活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在北京基本上每个月收支平衡。
我每周逛一次永辉超市,买一点生活必需品。有一次我看见一个酸奶,感觉特别好喝,我特别想买,但是它超出了我的预算。其实没有超多少,但是就是超了,那我就觉得不划算。
以后的每次逛超市,我都要去看一眼,那个酸奶有没有打折,很遗憾,每次都没有。
一直到有一次我涨工资了,涨了很多。
发完工资的那个周末,我终于买了那个酸奶,喝了一下,真的很好喝。
但是那个周末的再下一个周末,我的房贷批下来了。
我每个月又要开始还房贷了。
之后,我再也没有喝过那个酸奶。也没有去关注过它的价格。
为了那个酸奶,你是经历过强烈的心理挣扎。
后来,每当我在北京感到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酸奶,它能激励我前进。
在北京的时候,早期虽然物质生活确实贫瘠,但是你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真的是提升了不少。
可以说是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一起,突飞猛进。
从试用期开始你特别珍惜那份工作,特别害怕自己过不了试用期。在工作上就会非常努力的去学习,如饥似渴般的去看,去学。
因为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技术知识储备不够,带来的结果就是常常拿着一个需求不知道如何下手。
每写一行代码,都是胆战心惊,步履维艰。
我记得第一个需求就是写一个分页查询,但是学艺不精,还带了个 BUG 上去,这就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生产 BUG。
好在当时的同事对你都非常好,包容你,在工作上给你指点了很多。你每天都有很多的问题,他们就不厌其烦的给你讲业务流程和系统逻辑。
最后,你平稳的渡过了试用期。随后赶上公司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期间,你汲取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是海量的。
为了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你也得不断地学习,在北京也没有什么社交。
于是你每个周末都在学习,真的是每个周末都在学习。用学习来抵抗焦虑。
当然带来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甚至可以用技术爆炸来形容。
寒来暑往,时间很快来到了 2018 年中旬,也就是你买房后的两个有,那一年你 24 岁,
你所在的交易组面临了一次拆分,你的领导被委以重任,去开拓新的业务条线。
他找我面谈了一次,问你愿不愿意跟着他干,他可以从组里面带走一两个人,想带着你走。你要同意他就去跟领导申请。
你想着交易也干了这么长时间了,感觉已经进入平稳期了,而且本来你们私交也是非常不错,于是就跟着他去了新的业务条线。
在这条全新的业务线上,他非常信任你,并给了你很大的发挥空间。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再到设计落地,他把控全局,然后让你全程跟进并主导开发,这是一个真正的从 0 到 1 的过程。
同时项目组人手不够,面试招人,让你做一面面试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你面了很多人,有了宝贵的做面试官的经历。
那段时间,真的是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你去做,去解决,而且优先级都很高,所以晚上加班、周末加班那是常有的事儿。但是你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因为你也是发自内心的想把这事干好。
每次加完班,由于你和领导住的也比较近,经常坐他车回家,你们在车上从来都心照不宣的、不聊工作上的事儿,就天南地北的扯淡,偶尔聊一聊家事儿。
一次聊天中,他知道了你的困境,得知你快要给不起房贷的时候,他直接转你了一笔钱,说:先拿着用,不着急还。
新业务线上,我当时对接的是跨境电商,有时候出问题了,早上 4 点多就得爬起来解决问题。
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是看着一整套系统从 0 到 1 ,慢慢的完善起来了,是感觉真的值得。
就是这段经历,让你的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较大的提升。
也是这段经历,给予了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的自信心。
在贫瘠的生活、技术的精进之间,你还坚持着跑步这项运动,在北京待了三年,你就跑了三年的北京马拉松。
而且你还跑完北京的一环到四环,骑共享单车骑完了五环。
以后,每当你回想起这件事,就会觉得,你的脚步包围了整个北京,这都是你在北京用力生活过的证明。
以上大概就是你在北京三年的经历。
你在北京一共漂了 1003 天。
2019 年 4 月 14 日,是你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周日,请震宇兄吃了个饭,理由就是“送风饺子迎风面”,他送了你一本书。地铁上分开的时候你抱了一下他,说: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他说:别这样,还会再见的。
2019 年 4 月 18 日,你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办完离职后,你团队的小伙伴们都在会议室里开会,你说:我走了啊,谢谢各位这几年的陪伴,大家加油啊。
其实你准备了一大段话要说,但是一看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刚刚说了第一句话,就红了眼眶,我不能再说下去了,于是转身离开了。
晚上,亮总请你吃饭, 吃完后已经是深夜,分别之前他给你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你握着他的手,听着听着就流出了眼泪,最后抱着他哭了起来。久久不愿意松开,因为你知道,他是你在北京抱的最后一个人,松开之后,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
2019 年 4 月 19 日,你坐上了回成都的火车,这一天也恰巧是你 25 岁生日。
在这一天离开,完完全全是一个巧合,没有刻意安排。
如果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说的话,这可能是宿命送我的一份生日大礼。
离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女朋友毕业了,她留在了成都工作。
当年她找工作的时候问我:要不我也来北京工作吧?
我想了想:算了吧,成都挺好的。我到时候也回来。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2018 年的国庆你回了一趟成都,某个晚上在酒店和朋友一起喝酒,你喝的伶仃大醉,不省人事。
送走了朋友后,女朋友说你哭的稀里哗啦的,说着一些她听不懂的话。
于是她给你录了下来。
第二天起来你完全不记得这些事,然后她把视频拿给你看。
都哭的有点抽抽了,你也听不清楚在说什么,但是视频里面女朋友问了你一个问题:这几年你在北京过的开心吗?
你回答到:不开心啊,我不开心啊。
她追问到:“为什么不开心呢?”
你边哭边说:“不知道啊,我不知道啊。”
其实你也不是觉得那时的日子过的很苦,只是突然被问起来:开不开心或者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儿。
真就想半天也答不上来。
你看着视频里面的那个你不认识的潜意识的“你”,潜意识说他不开心,那一定是不开心了。
就这事,其实就埋下了你想要回成都的种子。
走之前你去了一个地方,北京西单的那一架天桥,这是你在北京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桥下车水马龙,桥上人来人往,周遭就是花花世界,放眼望去全是灯红酒绿。
但是没有一辆车、一个人、一朵花、一盏灯和我有关,那一刻的心情和思想是极其复杂和跳跃的。
关于背井离乡、关于触手可及、关于一无所有、关于依无所依、关于颠倒梦想、关于无数的远方。
你离开的时候特意又去了一次,特意选的晚上。
那天你就站在桥上,想起了三年前刚刚来的时候自己,和彼时站在桥上的自己,在生活上虽然一直贫瘠,但是在技术上算是羽翼渐满,自己扑腾扑腾也算是能飞走了。
于是,喝完最后一场酒,和最后一个人用力拥抱之后,你收起了行囊,离开了北京。
其实现在我给你讲起北漂的一些经历,感觉像是一场梦,或者是别人的故事。
之前看到一句话:
北漂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等到离开北京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如果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让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
我十分感谢那个当年一直逼自己来北京的自己,这几年,我认真洗了,离开的时候光亮如新。
你说的“女朋友”,还是她吗?
你说的她是指 Max 同学,对吧,你的高中同桌,站在你的时间节点上,你们在一起一年时间了。
但是你觉得呢?十年过去了,你们还在一起吗?
十年时间真的是太长了,长到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所以很遗憾, Max 同学已经不是你女朋友了,她变成了你的老婆。
她被温江的一所大学录取了。
你们的学校相距 16 公里,你骑自行车,基本上一小时内就可以出现在她的面前。
从你的学校后门出发到她的宿舍楼下,这条路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有你压过的痕迹,早上或者中午出发,晚上再回到学校,现在我闭着眼睛都感受到那个单车上的少年乘着风,奔赴温江的喜悦。
可以说大学四年,你们之间就靠着一辆单车来维持你们的感情,如果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吵架了或者她觉得有什么事情让她不开心了,你可以在一小时内出现在她的面前。
但是你们的关系一直就处于地下的状态,直到她出考研成绩的时候,我们才告知彼此的父母。
你给妈妈说了后,妈妈非常淡定,笑着说:她呀,那个女孩我就知道,你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你们了。那个时候你们还是同桌呢。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还见过她妈妈。
当即你们就得到了家里的祝福,第二天你就去她家吃了一个饭。
大学的时候其实你们也有闹矛盾,出现感情危机的时候,但是好在彼此相隔不远。
大学毕业之后就不一样了,她留在了成都读研究生,你选择了北上当个北漂,你们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异地恋。
每年她都会利用假期来北京找你。
有一次你们租了一个民宿,在国贸附近,有一个大大的落地窗,视野特别好。
中午的时候太阳照进来,整个客厅都充满了阳光,你们就窝在沙发里面,听音箱里面放着的悠扬的音乐,感觉非常温暖。
当时你还说:这个房子感觉好棒啊,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要是也能有落地窗就好了。
现在,此刻,你录制这个视频的地方,就是你们的小屋,也有落地窗。
期间你去上班,她在专门去民宿附近的超市买了食材,给你做了一顿饭,两菜一汤,火腿西兰花,糖醋排骨,还有火腿青菜汤,还买了一瓶起泡酒,她做了一个下午。
当你吃到她给你夹的第一块排骨,倒上一杯酒的时候你觉得:哇塞,这可能才是生活吧。
这时你在北京吃了两年外卖,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家做了饭等你回家吃饭。
所以现在的你,也就是我,逛超市的时候看到起泡酒,就会想起这顿饭,在我的记忆里,泡酒就是爱情的味道。
2016 年底的时候,因为公司要组织出国游,你请假回了一趟老家去办护照。
然后去成都找了她,分别的时候她给你发了一条信息:
希望我们都能以更好的姿态到达那个目的地。
如果当年的这个截图里面说的目的地就是你们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的话,那么你们在 2022 年 1 月 28 日,都以最好的姿态到达了这个目的地。这是你们举行婚礼的日子。
所以,现在,她已经不是你的女朋友了,她变成了你的老婆
结婚的那天,你在台上对着她说:从校服到婚纱,从哪个老是拉黑我的你到眼前站在我面前穿着婚纱的你,我迎娶的是年少的喜欢呀。
回成都之后呢?
你坐的火车,是 4 月 21 日抵达成都的,下火车之后,站在火车北站的广场前的那一刻,虽然你带着巨多巨重的行李,但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心里喊的是那句:老子又回来了!
和新公司约的是 5 月 5 日入职,所以你有长达半个月的窗口期。
这半个月你真的是太快乐了。
成都之后,你和 Max 同学暂住在黄同学家,先用了 3 天,在五根松地铁口租到了一个 60 平米的套一,只要 1900 元,从床上到工位之只需要 20 分钟。
这是你回到成都之后,第一件让你觉得非常有幸福感的事情。
接着你带着 max 同学去北海涠洲岛、桂林阳朔肆无忌惮的玩了一周的时间,非常的开心。
是的,就是那条姐姐带着你刚刚才去了的路线,一路风景给你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你前几天在涠洲岛的时候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带着 max 同学,再来玩一次。
你在 7 年后,实现了这个愿望。
回成都之后,还有另外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有了生活气息。
在北京是生存,在成都才是生活。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你回来后参加了一场大学同学聚会,这是毕业三年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参加了一场朋友的婚礼,小易和震宇也分别从重庆和北京回到了成都,这是我们毕业后第一次集体碰面;和高中同学在老家的一个茶馆聊了一整个下午...
这些都是你很想赴的约,但是如果在北京,你肯定付不了约。
当然更多的生活气息来自于家里。
比如每周末的做饭,不再是简单的米饭拌腊肉,面条加鸡蛋了。而是架起了锅,烧起了油,炒起了菜,因为饭桌上,不再只是你一个人吃饭了。
说实话,回到成都后有女朋友在身边,父母在车程只要 3 小时的老家,你真个人心里都踏实了很多。
在北京的时候,妈妈每隔几天就会打电话给你,问你的近况如何,需不需要从家里寄点吃的来。其实你知道,她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过的不好。
现在回成都了,妈妈就很少主动打电话了。这一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她说:你回到成都了我就不担心了,女朋友也在身边,离家近,一天就可以跑个来回。放心了,也就不打电话了。
家人永远是自己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有的时候他们不说,但是离他们更近一点,他们就更放心一点。
所以后来有人问你:还想不想去北京?
如果当年自己没去北京,而是直接留在了成都,你的回答肯定是不想去,但是这个不想是因为不敢。
现在是真的不想去了。
不想,和不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回成都之后的第 4 个月,8 月 26 日,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你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取名叫做why技术。
其实在这之前,想要写点什么东西的念头也时不时的在你脑海里面冒出来,但是总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搪塞过去,想要等待一个良辰吉日。但是那天确实是稀松平常的一天,这事儿就算开始了,然后一直持续到现在。
你持续不断的写了非常多的技术相关的文章,偶尔在其中荒腔走板的穿插着一些生活相关的文章,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你,有了一点点关注量。
你一直保持着一周至少一篇原创的节奏,基本上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扑在公众号里面了。
特别是第一年做的时候,甚至有点沉迷于写文章了,家人聚餐、朋友聚会能推的,不能推的全都推了。
你开始想得的写满 50 篇之后就放松一下,到 50 篇之后又把这条线直接调整到了 100 篇。
总之,慢慢的走上了一条叫做自媒体的道路,截至目前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所以写文章,就基本上是贯穿了你的整个回到成都之后的生活,变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在北京是你技术突飞猛进的三年,写技术文章的这三年就是你沉淀知识,打造自己武器库的三年。
哦,对了。
2020 年的 4 月,开发商告诉你们可以收房了,于是你们欢呼雀跃的第一次踏进了自己的家。
紧接你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改造了装修,费劲了心思,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跑过来看看装修的进度,憧憬着搬家之后的日子。
尽管家里多次表达了想要出钱帮忙装修的意愿,但是那个时候,你们两个人都在挣钱,齐心协力,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装修没有用家里一分钱。
现在,对你来说,虽然钱挣得还是不多,但是至少不用再把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了,在生活上不在克扣自己的饮食,现在的你买一瓶酸奶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喜欢的电子产品,经过短暂的犹犹豫豫之后还是会买下来。也有钱去买一些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的票了。
去年 3 月,你和 max 同学结束了两年的租房生涯,正式搬家了。在你 27 岁的时候,你和 max 同学住进了属于你们的房子。
你给自己的搬家礼物是一个带鱼屏的显示器,等安装好了之后,max 同学还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再次成为同桌。
是啊,11 年时间,兜兜转转,从高考,到大学,从北漂,到蓉漂,从租房,到搬家。
经历千帆,你们又做回同桌了。
往后的日子,你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一个叫做归属感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甚至可以预想到,伴随着这份归属感逐渐的加深,往后的日子,绝大概率就是平淡如水的过下去了。
十年前,你会觉得这种平淡的日子是多么的让人绝望。
十年后,我觉得其实一眼望得到头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不管曾经多么轰轰烈烈,最终我们都将趋于平淡。
以前你总幻想着当个英雄,想变成超人,被光环环绕,做出一番惊为天人的成绩来。
后来,
后来啊,你就想着有个小房子,有一个爱人,温暖的灯光,舒服的沙发和冰凉的啤酒。可以的话再养个宠物,猫和狗都可以。
你说这是一种认命的表现吗?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就留给下一个十年后的我来回答吧。
以上就是你从 18 岁到 28 岁的这十年,磕磕绊绊又闪闪发光的十年。
你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呢?
想了一下,没有什么特别多想说的,就希望好好的,更多的记录生活吧。
记录生活的目的是因为文字可以抵抗遗忘。任何形式的记录,无论是朋友圈、便签、笔记本,还是文字、照片、视频,只要是能记录当下,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这个意义不会体现在当下,而是在未来的某个失意天,回头看到这些普普通通又鲜活无比的日子,它会给你一种走下去的力量。
开心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想着去看之前开心的日子,只有困难痛苦、失意难过的时候,才会想起之前写过的文章中的某个片段,然后翻出来,读一遍。
所以,记录当下,是一种你对我的鼓励,是一种增援未来的方式。
你其实已经做的算不错了,所以我想给你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给时光以生命,什么叫有岁月可回首。
还有,前面说了,2016 年 5 月 28 日晚上,你写下了关乎于未来的三条路,你选择了其中的一条。
现在虽然我已经走过了其中一条,但是我还是很难告诉你,当时选择的是否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确实选择了其中最难走的一条路。
你很有勇气,而你当时的勇气,正在随着岁月的增加,被我一点点的丢失。
在成长的路上,我收获了很多,但是你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品质,不只是勇气。
所以,我还想给你说一声:对不起。
最后,如果真的能给你说上一句话的话,其他的就算了,但是请一定一定记得:
在 2019 年,在你 28 岁的时候,你要离开北京,回到成都。因为错过这次,后面会碰到一个叫做新冠的家伙,再想走,就很难了。在北京你是奋进的,但是在成都你是快乐的。
快乐,也是很重要的。
你是怎么评价你这 10 年的呢?
我觉得这十年真的是老天爷在帮我,或者说我运气真的是很好。
前几天我还在和 Max 同学说:如果当时高考的时候,你被上海录取了,我们应该就走不到现在了。
我们填写志愿的时候甚至都没有相互通气,填写完成之后才告诉彼此。
老天爷帮我,把我们都留在了成都。才有了属于我们后面的故事。
然后,我对于大学学什么专业完全没有任何计划性,即将录取我的大学就只有六个本科专业,我按照报纸上的 01 到 06 挨个填写,然后漫不经心的勾选了服从调剂。
因为我高考只超过二本线 13 分,所以我是调剂进入计算机系的,入学前不温不火,但是毕业后赶好上了互联网这一波浪潮,这是运气。
接着,在川藏线上,虽然我出了点事儿,但是团队对我不离不弃,每天帮我绑托包,帮我洗衣服,帮我换药,带我到拉萨,没有让我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能够如愿以偿。
然后,大二结束的时候我都坚定的认为,我以后不会从事计算机行业,想着转到其他专业,最后学校转专业要求比较严格,仅不允许有挂科记录就直接堵死了我的想法,走无可走,选择了继续走向下,这是运气。
大三下期的时候,仅仅懂点皮毛,想着去找实习,最后老师让我免试进入了他的工作室,让我遇到了给我传播“北上广梦想”的那位,这是运气。
大四毕业,我拿着一份毫无亮点的简历,在面试了九天之后,在北京找到一份 7K 一个月的工作,这是运气。
很庆幸的是我一直知道这一份运气的存在,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知,没有盲目自信。
然后步入社会,在北京历练了三年。
这三年,我得到的所有的东西,包括成功,失败和遗憾,全是靠我自己一点点的咬着牙拼来的。
我非常感谢在北京遇到的公司、遇到的人,这三年真的是我技术突飞猛进,个人成长极快的三年。
但是我一点都不感谢我在北京的这一段整体来说没钱的、窘迫的、苦难的经历,我再也不想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我会牢牢的记住它,如果以后的人生中出现了变数,让我不得不再次过上这样窘迫的生活,我会觉得曾经经历过,所以这一次也不算什么。
海明威有一句话叫做: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我想,这句话就适用于我的北漂。
但是即使生活贫瘠,我还是在北京体会到北国的四季分明,花谢花开,还记得南方孩子在北京初遇大雪纷飞的那份欣喜和激动,还记得我看到了很多叫做希望和机会的东西。
所以我依然热爱北京。
在北京期间,老天爷还是帮了我两次。
第一次是 2018 年 4 月,max 同学抱着帮我熟悉购房摇号流程的态度第一次摇号就摇中了。
摇中后,三天时间内就要选房子,也就是要准备好首付的钱。那天我们准备分别给自己的父母说这件事,本来就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领结婚证,双方的父母甚至还没有见过面,结果他们都全力支持我们买房,就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我们凑够了首付。
这是老天爷帮了大忙,不仅让我们摇中了号,还帮我们促成了双方父母在选房现场的第一见面。
接着在 2019 年 3 月老天爷又帮了我一次。
因为 6 月的时候 max 同学就要毕业了,所以 3 月的时候,我请了一周的假回成都,用 3 天时间面试了 6 家企业,拿到了 4 个 offer。
让我顺利结束北漂,回到成都。
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下定决心离开北京,内心更多的想法是最好再干一年,就这样离开了有点不甘心。所以只是想着回家碰碰运气,面试前甚至都没有做充足的准备,但是如果当时错过了 3 月这个节点,拖到了年末,或者第二年。
那个时候,我会遇到一个叫做新冠的家伙,再想要离开北京,回到成都,这么顺利找到工作,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把老天爷帮忙换个说法,把它叫做机遇,那么这十年我遇到了很多机遇。甚至很多机遇都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也把握住了。
回望这一段经历,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咬着牙走了这么长的路,宛如十年前在川藏线上的自己。
一只手,流着汗,顶着风,只看眼前路,翻山越岭,停下来的时候,回头一望,已然走过了 2000 多公里。
原来,当年那一个月的川藏线之旅,就是我之后十年人生的一个缩影。
当时我对着布达拉宫的方向说的是:老子不得虚。
这句话,也送给我之后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视频开头的时候写了,仅以此视频献给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自己。
这里面大多都是在说十年前的自己,
十年后的自己呢?
喂,问你呢,十年后的我,你为什么又来看这个视频了,你在寻找什么,又在思考什么?
这一路上你收获满满的时候,又把多少东西给我搞丢了?
好了,视频就到这里吧。
对于我个人而言,2012 到 2022 这十年,特别是最近的三年,我对于一位老者的话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悟。
那么就用它来作为视频的结尾吧: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 歪歪,2022年11月27日-12月31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