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如野草,不屈不挠!掌声给到王宝强!

歪歪 why技术 2023-10-26

你好呀,我是歪歪。

这是一期荒腔走板,感觉好久没聊电影了。

周末去看了一部电影:

我是六月份在微博上突然刷到这部电影的预告片,看完预告片之后,我就知道,上映后我第一定会去看。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发生在 2017 年 7 月,引爆网络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时隔六年,我到现在都还比较清楚的记得这个热搜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看到相关报道,我也看到了那个格斗视频: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八角笼中相互格斗,那一份拳拳到肉的狠劲儿,出现在两个孩子身上,显得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再加上周围鼓掌叫好的成年观众。

然后某些媒体在没有深入调查事件就对于这个事件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甚至添油加醋,或者恶意揣测,引导着舆论的大方向。

“格斗少年”、“格斗孤儿”、“凉山格斗孤儿”这一词条迅速点爆网络,人们都开始对这个事情进行点评。

铺天盖地的舆论迅速引起了当地部门的注意,成立了调查组。

一个月后,这个成立了十多年的俱乐部就要面临解散了。

然后,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上面这个小孩叫做阿杰,当时 12 岁,是当时俱乐部最看好的队员之一。

他的爸爸外出打工被火车撞死,母亲改嫁到其他村子,家中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爷爷。

爷爷就是他的监护人,但是出了事情之后,他的爷爷坚决不允许他继续留在这里。

无论阿杰怎么和爷爷说,爷爷都不予理睬,执意要把他带回去。

阿杰后来在接受采访的说:他走得前一晚,他想了一夜如何说服爷爷留下来。他想说:这里是怎样的我很清楚。在这儿的话,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我也特别喜欢打拳。而且在这里每个周末,都带我们出去玩,吃肯德基,看电影,我在老家的时候没吃过肯德基。

但是第二天,爷爷拉着他强行在合约上强行按了手印。这个画面,当时对我的冲击力太强了。

我甚至把它写进了《2017,我这一年》的回忆录里面:

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20号,微博有个热搜叫做“凉山格斗孤儿”,内容是说自7月份曝光之后,收养“格斗孤儿”的俱乐部要解散了,但是自始至终那些孩子没有一个人想走的。这就是一场键盘侠们一厢情愿的解救。他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这些孩子,他们说俱乐部的负责人好可恶,但他们看不见自己的丑恶的嘴脸,单凭自己的好恶,就把这些孩子带离了俱乐部。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不是被迫爱上格斗的,但是他们都是被迫去读书的。在采访中,有一个孩子叫阿杰,他五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后来妈妈也改嫁了,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照顾他,他说他坚决不会走的,他要留在俱乐部。最后呢,阿杰被几个大人,强行在纸上按了手印,强行啊!在视频中阿杰哭成了泪人,但是他还是被他爷爷带走了。俱乐部的解散,是键盘侠们的一场伟大的胜利!

这件事件从 8 月之后,就开始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关注,尽力的为这件事情发声。

到了 12 月,我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后续,也记录在了那一年的回忆录里面:

12月23号,我看到了“凉山格斗孤儿”后续:俱乐部与体校合作,将恢复招生。
有一个评论是这样的说的:在三种颜色幼儿园的事爆出来后,这个新闻可以给一点安慰,至少在这些发生的热度新闻中,有一件事情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八角笼中

《八角笼中》这部电影的底,就是上面我说的这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大泷山,就是当年的大凉山。里面的小朋友,就是当年那一群“格斗孤儿”。

电影的前大半段,里面基本上把这个故事进行一遍讲述,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当年的事件和舆论冲击之下的俱乐部。

特别是孩子们被一个个强行带走时的那一场戏,每一个孩子都说自己不愿意离开,但是没有一个大人愿意听他们的诉求。

在当年的真实事件中,我记得在网上看到的评论是:这些孩子都是被俱乐部洗脑了,所以才不愿意离开。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一部分孩子被接回去之后,可能会面临更加残忍的生活。

对于其中一部分约等于“孤儿”的孩子,格斗,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但确实是他们的唯一的出路。

电影里面有一个画面,是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教练,带着两个孩子想要去他们的家里找家人赔钱。

后来由于看到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还倒贴了一点钱进去。

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一群孩子为什么那么的不愿意回家,因为每个家门背后都有一个难以诉说的困难。

然后,他站在一个山头上,放眼远方,全是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大山:

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大山深处,这四个字我们说的时候,可以轻飘飘的说出来。

但是当这四个字横在一群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的时候,要翻过去,很难,要吃很多苦,走很远的路。

我曾经去过一个山区里面的学校,那个学校就在大山深处,很深很深的深处。

坐车需要在山路上颠簸很长的时间。

当时坐在学校门口的土墩子叫其他的志愿者帮我拍了一张。

一眼望去,延绵不绝的群山。

“大山深处”这么具象的展示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能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那么的少,那么的难能可贵。

在电影里面,最开始的时候,不良奸商伙同向腾辉给孩子们编了一个故事,给他们看了一眼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当孩子们看到这种可能性之后,就赶也赶不走了。

那个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格斗,他们只知道再差也不会比当下的生活更烂了。

在媒体揭露“孤儿格斗”,俱乐部解散之后,向腾辉亲自面对媒体的时候,说了一句话:

家,家没有。地,地没有。工作,工作没有。钱,钱更没有。我把他们骗出那个山沟沟,我骗他们格斗,我骗他们拿冠军……咋就是骗咯!

我看电影院的时候,当向腾辉走进演播厅的时候,我私以为这场戏,将会是整个电影的高潮,是整个电影最核心的部分。

但是这场戏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是:出拳了,但是没用力。

我觉得这部分是一个败笔,最后我看到一个评论:电影嘛,也不能完全照着现实来说,不能说多了,说多了过不了审。

那一刻,我笑了,我懂了,也就释怀了。

话说回来,这一场戏王宝强演得真的好。除了他的四川话确实有点让我出戏之外,他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这就是一个格斗俱乐部的教练的样子。这群孩子就是他带出来的。

这一群孩子也选的很好,符合这一句电影里面的口号:

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最后这群孩子都通过格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也对应了电影院里面向腾辉回老家,看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的时候,母亲喃喃自语说的那一句:

这里的孩子苦,要走出去不容易。

是啊,“这里的孩子苦,要走出去不容易”,类似的话,几年前,“格斗孤儿”事件热议的时候,也有人说了这样的话,可惜,被淹没于“一边倒”的舆论之中了。

这部电影,我能给 7.5 分。

6 分给到电影本身。

1 分给到王宝强导演的真诚。

0.5 分作为鼓励分。

谁能想到当年《天下无贼》里面的傻根,时隔近 20 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变成了现在的王导。

最后那一场擂台赛,确实差点意思,有点过去牵强了。

但是电影嘛,生活的比喻,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想要获得冠军的心。

可以,宝强,很强。

无题

这部电影表面上讲的是热血体育格斗的故事。

但是我作为一个观众,还看到了另外一个角度: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中国太大了,大到一定有一些地方还没有“脱贫致富”,大到一些地区的家长对于孩子“只管生,不管养”,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毫不重视。

你要相信,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无穷无尽,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的。有些贫困地区没有老师,当地的孩子只能靠过来支教的老师。

但是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事实是,这样的地方现在确实越来越少了。

除了国家的扶持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自我的觉醒”。

我曾经问过一个在山区支教的老师:你觉得这些孩子以后能走出大山的几率有多大?

老师说:大部分孩子都能走出大山,但是他们去不了很远的地方,他们最终会回到大山,和现在这个地方的老人一样,因为他们没有知识,除了做农活,就只能做力气活。

我问:那你觉得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师说:他们这一代人我帮助不了什么,我只能在他们心里播下一定要走出大山的种子。即使他们这一代走不出去,这颗种子也会由他们种给自己的下一代。这一代的老人,他们心里就没有这样的信念,我不能让这一代孩子,也没有这样的信念。在这个地方,走出大山,脱贫致富,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需要几代人一起努力。

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其中的某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走出大山,山的那边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而走出去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习。即使家里的大人告诉你学习是没用的,但是你自己要坚信,学习改变命运。

如果这些孩子能在学校里面,从小接受正规的教育。我想,那么也不会想要苦哈哈的走上格斗的道路吧。

如果一个人能吃苦,确实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只能靠吃苦走出一条路,那么记住:

苦难不值得被赞美,苦难就是苦难。

··············  END  ··············

你好呀,我是歪歪。我没进过一线大厂,没创过业,也没写过书,更不是技术专家,所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title。

当年高考,随缘调剂到了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纯属误打误撞,进入程序员的行列,之后开始了运气爆棚的程序员之路。

说起程序员之路还是有点意思,可以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程序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