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林 | 点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
导
语
2022年2月14日,《经济日报》对我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三调)结果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保饭碗的耕地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减少,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事实触目惊心。目前,一些省份耕地保有量已突破耕地红线,有的甚至低于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如何切实评估全国土地现状?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我们特邀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老师进行点评,分享如下:
在“没有新闻”的年代,这篇报道属于有价值的新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有足够的迹象表明:中国耕地减少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这样说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关于全国的耕地面积数据,“三调”的口径与“二调”并不相同。按照“二调”的口径,据说最初统计出来的数字是少于18亿亩。但如此公布太具有冲击性,因此调整了口径,公报数据是19.18亿亩。我们难以确切地知道同口径条件下究竟减少了多少,但是从有关湖北省“三调”结果的报道可以推断,全国“可稳定利用的耕地面积”实际上只有报告耕地面积的83.8%(湖北省是93.80%,“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其乘以19.18亿亩,得出的数字是16.07亿亩。如果二调报告的20.308亿亩也都是“可稳定利用的耕地面积”,那么中国在2009年以后的十年间净减少的耕地将是4亿2354万亩——不是“三调”公报显示的1亿1284万亩。
二是绝大部分省区的耕地减少幅度都超过全国的平均减少幅度。对各地公布的数据分析表明,与“二调”数据相比,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6个行政区的耕地是减少的,其中17个减幅超过10%(全国为5.6%),11个减幅超过20%,而福建、海南、浙江和北京的减幅分别为30.5%、33.3%、35.0%和58.8%。就减少的绝对数量来看,减少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山东、河南、浙江等8个省区,其中四川省减少了2959万亩。另有10个省区的耕地面积已经低于中央政府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其中浙江和海南、陕西都低出20%左右,广东低出26%,北京则低出50%。与此相对,有5个省区(新、蒙、黑、吉、辽)的耕地面积是增加的,总计增加了9135万亩,其中新疆增加2873万亩,内蒙增加3472万亩,增幅分别为37.4%和25.2%。考虑到新增的耕地可能较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生态环境后果值得警惕。
三是各地政府及新闻媒体对于耕地减少的态度。与“二调”数据出笼后的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显示的开放性和“忧患意识”相比,“三调”数据出笼后的公报和报道普遍是宣扬成绩,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绝大部分省区的相关机构在解读公报时没有提到耕地减少了多少,有的媒体报告了发布会却偏偏不提耕地面积,有的省区甚至免去了新闻发布会。对待耕地锐减的这种态度,也许比耕地的锐减本身更让人担忧。
(注:前文的数据皆来源于各地第二次、第三次公报。基本农田数据见国务院对各地土地利用规划的批复。)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经济日报”,2022-2-14;原文标题是《经济日报耕地问题调查:数量在减少!局部质量在变差!怎么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
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意味着,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数量上不能减少,质量上也不能搞“变通”。
然而,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保饭碗的耕地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
文章详细内容请读者朋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移步网站查看!
张玉林,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92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主攻农业哲学-农村社会学;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起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的农村问题与环境问题。
转载责编 | 曼逸
后台编辑 | 侯米
生 态 · 合 作 · 共 享
网站:https://www.shiwuzq.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微博/今日头条:食物天地人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