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资讯 | 政策观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开启新时代的标准化路程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于2021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该文件的出台基本设定了未来1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的目标和蓝图。文件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更加健全的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全面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政策要点速递】《纲要》重点提出我国标准化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要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标准群。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以标准化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要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

四是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要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城市标准化行动。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围绕乡村治理、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织密筑牢重点领域安全标准网。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开展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

五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要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责任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大力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六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要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动形成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健全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修订的机制。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

七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要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构建以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龙头,行业、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骨干的标准化科技体系。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培育壮大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环境。


《纲要》出台至今虽一年不到,但自公布之后各地迅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2021年底,河北、重庆、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4省(区、市)率先制定发布了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随后2022年初,上海、海南、广西、四川成都等省市也分别对应出台相关文件落实意见。各地政府纷纷紧扣《纲要》提出的“四个转变”、“四个目标”,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尤其是十四五规划抓紧落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创新性提出要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相关地区协同发展、协同研制共同适用标准,推进标准化合作等原则贯穿重庆市《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成为该市执行《纲要》政策亮点之一。

另外针对《纲要》文件,上海市政府也作出了迅速反应。当前,上海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截至2021年底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5项,并率先颁布《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上海市始终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比例显著提高。特别是近两年培育评定“上海标准”21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金融、先进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充分体现标准在先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城市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开放及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支撑、衡量、引领等作用。

未来,随着《纲要》文件的不断落实推进,会有更多政府参与进来,标准化政策的出台将有效促进各行各业规范化运行,加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地位。


往期推荐



活动回顾 | 上海市2022年人工智能团体标准宣讲与征集活动成功举办

研究资讯 | 机器学习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

研究资讯 |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判

研究资讯 | 数字技术成为能源变革的关键支撑

【研究资讯】元宇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