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语|随手翻:Zine的零负担阅读
工作坊海报
艺术与媒介实验室于10月19号邀请到艺术家王笑语在“传播思想史”课程上为我们带来课程展览《Zine!Zine!Zine—流动的思想》展前工作坊。工作坊以“随手翻:Zine的零负担阅读”为主题,从传播思想史出发,围绕Zine这一媒介,王笑语将理论知识和个人艺术实践经历相结合,与“传播思想史”课程学生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Zine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呈现课程展览。
“Zine” 通常指发⾏量⼩于 1000 的⾃出版物。追溯到上世纪,它是朋克运动诞⽣、亚⽂化兴起的产物,70年代末英国朋克运动的思潮,鼓舞了一批思想先进的青年,开始大规模出版zine的前身 fanzine。带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和个⼈视角,加上其丰富的形式和较低的创作门槛,zine成为个人和小众圈层进行表达的选择媒介,在下个月的《Zine!Zine!Zine—流动的思想》课程展览上,学生将采用这一媒介,表达自己对于“传播思想”的个人思考和理解。
工作坊现场图片
zine是什么?
本次工作坊的主题叫《随手翻:Zine的零负担阅读》是因为Zine正如一种图书届的短视频,它非常短,可能只有十页到20页的篇幅,几乎不会带来阅读负担。每一个人都可以来做自己的zine,这一次工作坊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动手去做一项作品。在动手前,我们需要对zine进行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zine其实不同于手帐、漫画书、艺术书籍、独立出版物。它是一种独立出版,小规模制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形式自由,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区别于主流传媒的小众文化产物。王笑语在此将其称为文化产物是因为她认为zine除了是一本作品以外,很多时候更是一种制作行为和一种表达方式。
从zine的发展历史来说,ZINE这个名称是从“FANZINE”的简称而来。FANZINE是“Fan”(粉丝)与“magazine”(杂志)的合成自创字。是由粉丝们自主独立发行、册数有限的同人志或小册子。发展到后来,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形态。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在宾州的一所精神病医院里做出了第一本只向医患发放的文学刊物;同时期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则用小册子进行宣传,他发表的宣传小册子《常识》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科幻迷创作了《FANZINE》 ,来对抗主流文学批评界。近代的zine跳出科幻界,开始实现跨界宣传,运用到各个文化领域。70年代末英国朋克运动的思潮下,大规模的 fanzine被出版;还有R&B歌手Frank Ocea与其新专辑同时发布的共创杂志《Boys Don’t Cry》和耐克推出的一本名为《On Design》的季刊则是运用zine来巩固自己的粉丝社群,现在也有一些流行歌手和品牌等等将zine作为自己的宣传类目,利用其号召力和凝聚性巩固其社群。
部分FANZINE图片
我们很难看到一本zine在大众中流通,因为zine具备一定的读者筛选性,只有在拥有共同的观念和情怀的前提下,我才会接收到你的观点。地铁广告等大众传播方式,它并没有对受众群体进行筛选,你只要会走进地铁,都会成为其受众;但是在zine里面,它将被动传播完全变成了一种主动传播和主动接受的状态,比方说我喜欢某一种花,我为了这种花制作了一本zine,当我把这本zine拿到市面上来寻求我的受众群体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已经被筛选过了,首先会看到zine的人,他们是对文化、对艺术、对zine感兴趣的人;其次,对于里面的细分主题——花或是植物感兴趣,才会接受到我所创作的这本书。这样被层层筛选下来的受众就是和你最对口的受众群体。
王笑语认为zine是一种面向大众但是不断筛选大众的一种传播方式,这是它没有能够进入主流文化的重要原因,但也是它的珍贵之处,zine因此拥有对于某一群体的凝聚力。
如何制作一本zine?
王笑语带了一些zine的现场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展现了zine的实际制作,制作一本zine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选择装帧方式和选择材质。
在主题上,有6个常见的主题——小故事、短篇漫画、生活记录、作品集、诗集和特定主题。第一种小故事可以说是一种面向成人的绘本,与儿童绘本不同之处在于题材上没有限制以及定价没有一定的标准。第二种短篇漫画的制作则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些漫画里面没有任何文字,需要纯靠大家对图画和它分镜头的理解。第三种生活记录的实操性极强,是将我们生活里所见到的一些东西整理编辑成册,比如说可以对平时发的朋友圈、或者写的日记和微博进行整理。第四种作品集的实用性更强,它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对你自己的创作进行梳理;另外是作品集如果足够优秀的话,也会成为非常好的简历。第五种诗集和文本记录,主要是以文本为主;大家如果自己平时有写一些小文章或者是作品的话,都可以订成一本小册子。第六种特定主题是没有限制的,可以就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索,比如说母亲对于成为一个母亲这一选择的想法和绿色的植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zine在制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装帧方式,但不同于正规出版物,zine的装帧不需要达到某一标准,但它还是具备一定的技巧性。王笑语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装帧方式和技巧:首先是骑马钉,它其实是用订书机完成的,过程十分简单,在打印店就可以做。第二种是活页装帧,它的玩法较多,活扣可以选择专业活扣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钥匙圈、皮筋等,其好处在于它可以打开拿下任意一张。第三种是线装,它一般会出现在古籍里面,最普通的线装就像我们缝衣服一样在纸的中间正反面各穿一下,最后打结就可以了。而胶装、平装、精装则可以在打印店实现,它的优势在于保存时间较长。最后王笑语着重介绍了只需要一张纸的装帧方式,这种方式只需要一张A4纸,包括包心折、风琴折、关门折、东南西北折等。除了这些,还可以用一些细节上的巧妙设计来为zine增加小趣味,比如《妈妈的手提包》中就把钱包做了翻页的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选择好装帧工艺后,就到了印制工艺上。当一本zine的装帧工艺和印制工艺结合得足够好,它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具备艺术性的作品。手工绘制是最常见的一种印制工艺,特点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还有一种方式是拼贴,我们可以用身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拼贴,拼贴艺术在早期出现的时候和zine一样也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它们经常合二为一,也因为拼贴和zine都是非常自由的题材。如果手工能力没有那么强的话,可以借助电子工具,比如找到一些图片,把想要的素材抠下来然后打印下来或者扫描相关素材。机器生产之外,也可以用手工性更强的板印,最简单的胶版印刷可以用一块橡皮雕刻好你想要的图案,再印上油墨,转印到纸上,版印优点在于既具备了手工感,又具备了无限的复制性,比数码更具备收藏性一点。另外比较常见的就是数码印刷和微喷,数码印刷的颜色能够很大程度地还原原作,但做不到完全还原,微喷则会更加专业,多数采用特种纸,印刷效果更为还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zine在纸张的选择上非常多。日常可以使用的纸张里,素描纸十分适合手绘;普通A4纸的优点是它价格低廉,而且随手可得;荷兰白卡的优点在于不易损坏。另外还有一些特种纸,比如宣纸、肌理纸、复印纸、硫酸纸等等。除了纸张,也可以采用布料等其他材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结合案例具体讲解了zine的制作后,王笑语跟大家分享了两个自己的作品,一个是女性主题的《痕迹》,这本zine将女性的身体和蜗牛来做类比,描绘了我们在生活里经历到负面情绪和伤害之后,其实内心会多少会留下一些印记的事,采用了数字微喷和有细碎纹理的蚕丝纸以及风琴折的装帧方式。另外一本是卷轴设计,叫做《再展开,新名字的故事》,是艺术家对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致敬,整个长卷有1.6米,使用艺术微喷在宣纸上进行制作。
艺术家简介
王笑语,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硕士,作为参展艺术家参与2022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平步昏氛》群展 、2021青岛黄盒子美术馆-平步昏氛群展、20192021北京Hi21冬季艺术展览 、2021画英雄x大屋顶 造像艺术节、2021浙江美术馆《窗外的风景》项目等展览、艺术家以及艺术项目。
以上讲稿由李雅宁整理,并由分享者确认并授权发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仅做此次工作坊分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