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硕士妈妈都交底了:这份大语文学习规划图,请务必收藏
昨天,在胖爸引荐下,很多相见恨晚的朋友来报到,小五妈必须得提一杯,给大家整两盘硬菜。
每次小五妈有了新朋友,我都要做好准备,回答一拨比较有共性的问题,关于识字、写作、名著阅读、古诗词、古文、历史文化……
有些问题我写过不少专门的文章,下周我会给大家搞个合集,供大家集中补课——给娃的培训砍掉了,给老母亲的培训必须得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势来,大家说是不是呢?
大家别看到小五妈说下周才出合集,就失望了。因为今天的文章,可以说是合集的前言、纲领,是小五妈所有读者的入坑扫盲贴(文章略长,务必收藏)。
我知道,大部分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语文成绩的显性化。可是,大语文的学习是很难量化的,往往是平时看似一帆风顺,落实到课内成绩上就出问题,比如——
孩子很喜欢看书,但讨厌做语文作业,考试时基础知识错一堆。
孩子小时候阅读量很大,知识面也很广,但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却写不好了。
孩子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挺好的,初中却越来越差。
……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条。
第一,该学的知识没学、该培养的能力没培养。
第二,想学某些知识、想培养某些能力,但错过了最合适的时间,导致效率低、效果差。
那么,有没有一个路线规划,让大家知道,要想语文成绩好,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每个年龄段是否有侧重?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透,小五妈回顾自己当年的学习经历,结合现在的语文学习特点,专门做了一套独家的【分年龄段语文学习规划】。
上篇:大语文的“非常2+5”
我知道大家想急着往后翻,看看自己家神兽对应的年龄段,有什么语文“驯化”大法。
但是,我建议大家还是先看一下,在大语文学习的漫长进阶之路上,需要攻克哪些项目。
大语文的教育重点,概括来说,就是:“2”项知识积累,加“5”项能力培养。
语文基础知识,是传统语文科目里占比最大的部分。
比如拼音、笔顺、字形、近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组词造句、固定搭配、找病句、背课文、背文学常识……这些扎扎实实的训练,是一定要做好的。
综合知识,包括各科的综合知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历史和传统文化,其次是地理、艺术、政治等科目,这是最近这些年语文科目最大的变化,也是“大语文”这个概念最主要的产生背景。总之,现在“偏科”越来越难了,因为科目之间融会贯通,偏一科,就影响其他科。
另外要强调的是,再我的教育观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接受教育,综合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从现实社会学习的知识,我希望孩子一定要做一个胸怀经典、眼望众生的人。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语文考场上最主要的决胜局。
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考试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题目。
这几年高考语文改革的趋势,就是语文试卷卷面字数大幅增加,阅读题题量更大,阅读内容要求更高,这都是考验孩子的阅读能力。
而且,孩子积累课外知识,最主要也是通过阅读来实现。
另外,除了语文,现在各个科目的题目都越来越长,字数越来越多,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影响的可不止是语文成绩!
写作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它是对语文基本功和各种综合能力的考察。现在中考光是纯作文题就有50分,还不算其他的“小写作题”。
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多妈妈在孩子语文学习时最容易忽略的项目。虽然考试不考口语表达,但这项能力却是写作能力的“先行官”,而且是从孩子很小就可以开始练习的。
思辨能力,是所有科目都需要的,也是这么多年教育改革的方向。
让孩子学习观察、探索、思考、归纳、总结,不只是学自然科学的要求,也是学社会科学的要求。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把知识学通、学活、学扎实。
很多孩子低年级时成绩不错,年级高了成绩就掉下去了,可能就是思辨能力不够,应付不了更复杂的知识体系。
共情能力,就是对各种感情的理解能力。
我觉得我之所以语文学得好,还喜欢上了北大中文系,可能最主要就是因为我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我能从词语、文章里,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能有身临其境的快乐,于是就更加喜欢阅读。
我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喜怒哀乐有很敏感的感知,于是就更喜欢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的文章也就更容易打动人。
共情能力的培养,有两个最主要的路径,一是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二是我前边所说的,在现实世界接受教育,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点点滴滴。
下篇:不同年龄段,小五妈来画重点
看了前边的“非常2+5”,大家就应该知道了,要想学好语文,这些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缺一不可。
而且它们之间是一环套一环,互相影响。
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认的字多,阅读速度就更快;阅读障碍解决了,就更喜欢看书,就积累更多综合知识;综合知识丰富了,写作素材就多了,写的文章就更有内容、更有深度……
那么,每个年龄段,应该侧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下边这幅图也是小五妈亲手做的——
0-3岁
重点能力:口语表达
教育要领:开心陪伴,大量运动,尽情玩儿
其实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让孩子开口说话。
爸妈多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大量运动、尽情玩儿。丰富多彩的世界、爸爸妈妈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好的教具。
如果这个时候非要学语文基础知识,那可以背几首诗,不愿背诗的,就背歌谣,让孩子感受到汉语的音韵美。
综合知识方面,最主要就是带孩子认识身边的世界,刺激孩子大脑发育——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的过程。
当然,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绘本,一方面可以感知更大范围的世界,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就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小五现在刚刚度过这个阶段,我也算是过来人了,回头可以多写一些文章。
3-7岁
重点能力:口语表达
教育要领:聊天儿,讲故事,认字
这个阶段,妈妈最重要的任务是,跟孩子像大人一样地说话。
真正地跟孩子交朋友,聊生活,聊学校,聊工作,聊故事,聊动画片……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多样的情绪,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高兴、犹豫、尴尬、意外等种种心理。
这些工作,都是为以后孩子上了学做看图说话、写小作文打基础的。
爸妈跟孩子聊天儿,一方面是聊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则是讲故事。
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感受虚构世界里人物的感情,是提高孩子共情能力、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讲故事可以是爸爸妈妈来讲,也可以让孩子听音频,还有就是常抓不懈地读故事类绘本。
上边说的是在能力培养方面,那么在知识积累方面呢?后台有的妈妈问我,5岁了,能不能推荐一个学拼音的APP?4岁要不要让孩子学写字?
我觉得,学写字、学拼音,都不用太早,这个阶段如果非要语文基础知识,那就是认字和背诵经典文章。
认字,远比写字更重要。因为认字多了,就可以尽早进入自主阅读,读情节更丰富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背诵经典文章,从小到大、长期坚持,虽然有点枯燥,但通过一定技巧还是可以趣味化的,特别是古诗词,音韵和谐,尤其适合小孩背诵。
7-9岁
重点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共情能力
教育要领:狠抓基础,培养习惯;贴近真实,告别童话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
学拼音,学各种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学造句,学变换句子结构,大量地背诗词、背课文……总之,都是比较枯燥的任务。
有的妈妈在上学前很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虽然知识很“渊博”,但是,如果不在上学后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那语文考试成绩就会比较难看,然后就会打击孩子学语文的积极性。
在这一点上,我的想法可能不太符合有些妈妈“快乐教育”、“开发孩子内驱力”的理念,我宁愿用胡萝卜加大棒,威逼利诱,帮孩子把作业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好,把学习习惯建立起来。
我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没有课程表,老师的备课本只在上级检查时才有用,平时老师就是一遍一遍地让我们抄生字生词、背课文,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我能全部背下来(包括生字表)。
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我倒是稀里糊涂地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现在虽然不能直接用这种“粗暴”的方式了,但是扎实的基础,是一定要帮孩子打牢的。
图片来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基础知识,这个年龄段还要注意培养共情能力。
我们不能只让孩子接触真善美的童话世界,而是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和社会中来,看社会上的人间百态,那些助人为乐的英雄、那些贫苦不能上学的孩子、那些与病魔抗争的病人……都会让孩子的视野和心胸更加广阔。
给孩子读的书,也要逐渐从绘本故事,过渡到朝代兴亡、人物传记、以儿童为主角的经典小说等作品上来。
9-12岁
重点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教育要领:多看多写,水到渠成,适当做技巧性训练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大语文学习成果的收割期,因为语文考试开始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两个重头戏上,老母亲之前孜孜不倦地陪孩子练字、读书、背诗词……现在终于可以见到真章了。
如果前期把口语表达练好,把基础知识打牢,把阅读兴趣建立起来,把共情能力培养起来,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就会轻松很多了。
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大火猛攻,把阅读量加起来,把阅读速度提起来。让孩子扔掉图画书、桥梁书、初章书,进阶到长篇文学作品,同时各种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书也多多地加上来。
这时孩子还可能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那就围绕孩子喜欢的这一点,买更深层次的书,让孩子成为这方面的“小专家”。
在写作方面,让孩子自己独立记日记、做阅读摘抄本、写读后感,还可以拿孩子的文章去投稿。总之,一般情况下,阅读能力强的,写作能力也差不了。
12-15岁
重点能力:综合知识、思辨能力
教育要领:把知识模块化、体系化,融会贯通
如果您家里有初中生,我要恭喜哦,因为终于可以只出钱、不出力了——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出不动力了!
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的科目大大增加,进入了“知识大爆炸”阶段。
在语文学习方面,卷面越来越综合,“大语文”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作文也开始以记叙文为主过渡到议论文为主。
我记得自己很多小学时成绩不错的同学,到初中开始跟不上了。而这些同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学习刻苦、基础知识扎实,但是思辨能力不足,靠死记硬背,结果大脑CPU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了。
而有一些原本语文偏科、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语文成绩却开始有了起色。小五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个理科生,他在语文考试中,是用理科生的思维去分析出题规律,总结答题公式。
而且在写作方面,写议论文也同样需要比较好的思辨能力,否则光有文采没有思想,也拿不了高分。
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我觉得除了继续大量阅读和写作训练以外,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知识模块化、系统化,用各种思维导图、表格,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掌握知识点,又锻炼了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成长路线,衡中和北大中文系虽然是我的人生高光时刻(关于我从农村小学到北大的奋斗故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但真正的基础是从小学到初中时就奠定的,跟我这篇文章里规划的路线基本吻合——
我上学以前,主要就是跟小伙伴玩、帮妈妈干农活、听姥姥讲故事,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共情能力和口语表达方面很突出;
低年级时,在村里的小学,启蒙老师很严厉,虽然学历不高,但认真严谨,在老师严格的要求下,作业做得好,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基础知识扎得特别牢;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的课内成绩很扎实,富余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那些优秀作品的文字给了我心灵的洗礼和启迪,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初中时,我进入了教学水平更高的县中学,眼界大大开阔,跟县城的同学相比,我没有耽误综合知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人生、对世界,我的认识境界得以升华。
最后,我再次建议大家收藏这张图——
【小五妈碎碎念】
今天的文章,我只是把孩子不同学习阶段的重点作了规划,但其实每个阶段各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都不能忽略。
爸妈们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具体怎么实操、读哪些书,我会不断去收集研究,然后按主题、按年龄段,一点一点“掰饽饽说馅”,给大家说透。
大家希望小五妈从哪一part开始写,欢迎留言分享,我可以按照点赞量来安排作业,嘿嘿!
最后给大家来个饭后甜点,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课本电子版】【阅读指导目录】【易读错字】【唐诗宋词】,看看有哪些惊喜吧!
(部分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