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探索——成都京东方医院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4-08-31

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038辑特辑:

医疗未来时

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探索

——成都京东方医院


<<<

唐茜嵘

TANG Qianrong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成卓

CHENG Zhuo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刘曦文

LIU Xiwen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创设计师




为应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严重分布不均的现状,伴随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规模在1,500床以上的超大型综合医院,以结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的医学诊疗水平,包括深圳滨海医院(2,000床)、无锡医疗中心(1,800床)、成都京东方医院(2,000床)等等。


医院规模超大化衍生出新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加大了其高效运维的压力,对医疗建筑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以成都京东方医院为例,浅谈超大型医院设计策略,探讨如何为新的运营管理理念适配创新的医疗空间布局,合理应用设计标准化策略,打造超大规模智慧医院。


1  “卓越中心”+“大综合”医疗模式


超大规模医院如果简单采用“门诊–医技–住院”的传统功能分类排列、治疗集中布置的模式,会造成医护、病患、物品等各流线冗长,医护工作点多且散以及运行效率较低的情况。在医疗精准化、个性化的今天,医院也从以医疗功能为中心的模式逐步向以病患为中心的模式发展。成都京东方医院设计将病房、门诊及共享医技等医院模块打乱重组,并围绕不同专科/疾病的分类原则规划布局——采用“卓越中心”+“大综合”的医疗模式,实现超大型医院医疗资源“共享”与“专享”的平衡。


“大综合”之适当规模的综合共享医疗:疾病有种类繁多、发病多寡、相互交错的特点,综合医院的模式可以满足全方位治疗需求。在超大医院中设置一定床位规模的综合治疗,可以使医护诊疗更为集约高效,并灵活可变地应对各类病患的诊疗需求。成都京东方医院设置了928床规模的中心综合医疗区,其门诊、住院的设置同常规医院,医技方面除适配928床综合医技需求外,还集中了整个医院的高端通用型医疗设备,如数字手术室、杂交手术室、检验中心、物流供应等,同时依托于信息共享化、物流智能化和核心功能集中化等理念,为各个卓越中心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以达到使医院投资合理、使用高效的目的。


“卓越中心”之重点学科的独立专项医疗:针对病患数量较多、诊疗自成体系的医院重点学科,设置妇儿中心、老年康复中心、肿瘤中心和神经心血管中心四个卓越中心,围绕综合中心医院设置。在每个卓越中心单独设置专属门诊、小型医技及功能检查、住院部,实现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如妇儿中心涵盖了妇女&儿童医学中的全方位医学诊疗及健康管理服务。集中专项的物理空间,使医护专注于同学科的疾病治疗、信息并及时沟通与共享,同时也使病患感受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各卓越中心通过二层连廊与综合医技中心连接,共享核心综合医疗区的医疗资源,从真正意义上为病患提供全周期的安心诊疗。

医院一期规划


此外,穿插于综合医院和卓越中心之间的各类服务设施、公共连廊与中庭,室内外景观庭院与平台则构建出成都京东方医院的独特空间氛围。


2  构建一体化协同的智慧医院


随着“十四五”规划对智慧医疗的倡导,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医疗建筑设计中。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以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与弱电智能化设计为亮点,结合数字化管理设施设备的引入,实现建筑空间、软件、设备协同的智慧医院建设。


首先,构建智慧医院的最强大脑。弱电智能化系统及数据中心、灾备系统设计是构建智慧医院的重要保障。作为京东方医院集团的信息资源库,数据中心在南、北地块分别设置,实现信息机房的“一用一备”,通过对数据中心高等级灾备规划,使信息中心获得更安全、更稳定的运行环境。


第二,陆空一体化立体智慧救援。医院在神经心血管中心顶层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同时利用3t容量的急救专用电梯垂直联系首层急救中心以及二层手术中心、DSA中心及ICU,结合配置5G技术的移动救护单元,确保及时、精准、高效的救治。


第三,构建全方位感知的智慧病房。为提高病患治疗过程安全性,病房设置了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非接触式体征监测系统、床旁信息交互系统、移动护理和医生工作站、临床移动终端NDA、病区智能药品管理系统,构建护士站的全方位远程监控网络。


第四,智慧手术及智慧物流。二层的手术中心西侧设置智能更衣区,引入智能权限管理,对物品进行实时库存管理与动态库存管理;三层中心供应设置手供一体化系垂直仓储设施,直接与手术中心联通,设计通过防火构造设计及井道内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加强手供一体化使用的消防安全性;采用包含全自动箱式物流、气动物流与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内的复合智慧物流模式,并择取三层作为内部使用层,在设置院内管理、员工服务设施的同时,作为箱式物流、AGV运输机器人的水平转换层,同时有效确保了医疗公共环境“以人为本”的净高及空间感受。

心血管/神经中心俯视图 © 榫卯建筑摄影


智慧医院的建设以提升患者诊疗体验与医院运维效率为核心,让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照护病患,给患者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就医体验。


3  标准化设计的多点运用


设计团队基于国家大力推广的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以及过往医疗建筑项目设计经验,探索针对成都京东方医院的超大规模医疗建筑项目的标准化设计。


首先,平面重复率较高区域标准化设计。


1)功能区域层面。不同科室虽然诊疗疾病种类不同,但其住院病区和门诊诊区的使用空间尺寸要求大致相同,在项目中更占据半数以上面积,因此设计将病房和医辅配套区设计为住院护理单元,在各卓越中心住院部和综合住院部标准化排布;将诊室、检查室、护士站及医辅配套区设计为相同规模的门诊诊疗模块,在门诊楼进行模块化组合。


2)功能组团层面。除了住院护理与门诊诊疗单元重复率高外,医院其他各科室部分一般均需配置护士站和医护支持区,设计通过以护士站结合智慧物流站点、护士工作间形成护士站组团,以医护更衣室、值班室、卫生间、办公室形成辅助支持组团,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这类基本功能区的同质化设计,以及医护在不同区域使用时的无差别感。


3)功能房间层面。卫生间、污物间、楼梯间等在医院项目布局中经常分散出现,除了可结合上述功能区域和功能组团标准化设计外,还可以设计成单独的标准化房间模块运用到医院其他需要的科室区域。

宽敞的门诊诊区 © 榫卯建筑摄影

临近庭院的门诊候诊空间 © 榫卯建筑摄影


第二,立面标准化设计:为实现超大型医院立面风格的统一性和丰富性,设计结合室内功能的需求对立面窗系统进行标准化研究,形成以“一层一跨”为模数的标准化窗单元,并通过上下层的组合变化,实现各卓越中心立面的丰富性和院区立面整体性。

综合住院楼北侧人视图 © 榫卯建筑摄影

第三,结构机电系统标准化设计。通过统一机电机房的设置原则和管井结合固定结构的布局策略,形成其在每栋卓越中心和综合住院楼位于相同位置的标准化设计,最大化项目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未来发展的可变性。


设计团队通过以上标准化设计方法,为标准化模块单元进行大面积工厂化预制生产、施工提供便利,极大地缩短项目工期,降低项目造价,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和建成品质,使得项目从初步设计到投入使用运营仅用了28个月,成为超大规模医院快速高质建设的成功实践。


结语


从超大型医院自身发展规划而言,京东方医院在南地块预留1,500床专科医院建设用地及在北地块邻近肿瘤中心预留质子中心建设用地的决策,充分体现了设计团队对医院未来优势专科发展的前瞻性考虑。除此之外,超大规模综合医院在初期规划阶段,还可以以“医防融合”及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服务为目标,在远期建设中纳入健康管理及康养等医疗衍生服务功能。


从医院所在片区产业配置角度,如何通过超大规模医院的规划建设促进形成医疗相关产业集群,辐射片区发展,从而带动医疗延伸产业,包括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新技术、新材料等全生态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也是值得我们规划师及医疗建筑师共同研讨的课题。

医院二期发展规划意向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 作者 提供


杂志编辑 /  李若丹、张梦蝶

新媒体编辑 /  丁睿承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 新刊介绍 -

- 推荐阅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