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子湾公租房 | MAD建筑事务所

建筑实践
2024-08-31

项目刊载于《建筑实践》039辑特辑:

住有所居,多元共生

鸟瞰 © 存在建筑

项目名称   百子湾公租房

设计单位   MAD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

建造周期   2016.4–2020.9

感谢 MAD建筑事务所 对建筑实践的分享

百子湾公租房是MAD建筑事务所的第一个社会住宅项目,MAD希望能够在具体实践中突破常规,用设计推动中国社会住宅创新,让空间和建筑服务于人,使庞大的社区消融于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唤醒住宅的社会性,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中关于居住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空中健身房 © 清筑摄影


开放街区,立体社区


打开社区围墙,引入城市道路。12栋住宅楼分成6个组团,1个大地块被拆分成6个小街区。首层临街空间作为生活服务配套,将引入便利店、咖啡店、餐厅、幼儿园、便民诊所、书店、养老机构等一系列丰富的功能,令社区生活融入城市,使城市尺度更加宜人。

立体社区功能示意图 © MAD


将首层功能还给城市后,MAD将二层留给社区居民内部使用,形成一系列立体的屋顶绿化。一条环形跑步道将6个街区重新环抱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公园,串联着健身房、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生态农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面向住户的社区功能。

漂浮花园示意图 © MAD


除了二层“飘浮”公园之外,MAD在首层、建筑各个错层、半开放灰空间以及屋顶都留有不同尺度的景观,在城市中心密度较高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中,也保证绿化率达到47%,让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能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

绿化率达47%的立体社区 © 存在建筑


回归居住的核心


在容积率较高、户型较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每个房间获得东西南各向的日照。设计采用三岔式的楼型,将走廊设置在北边,保证每家每户都有阳光照射,同时走廊也提供了保暖功能。


建筑平面呈Y字形,且顶层退台式设计让建筑群形成高低错落的“山”形。楼与楼的连接组成一团团半围合空间,宜人的尺度为空间带来了家的亲切感及归属感。建筑简洁的白色立面和起伏的山形屋顶丰富了城市天际线。

二层廊桥 © 存在建筑


百子湾公租房主要有40㎡、50㎡、60㎡这3种面积的9种装配式户型、3种超低能耗户型。室内采用轻质涂装板作为分隔墙体,便于检修,也为之后装修改造提供便利。


面向绿色未来


百子湾公租房项目达到了80%以上的产业化生产。建筑结构单元和室内采用装配式装修体系,皆为工厂预制,高效环保。

装配式装修体系示意图 © MAD


社区内有两栋示范性超低能耗建筑(又被称为“被动式住宅”)。此类住宅采暖制冷能耗低,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采用高效的热回收新风系统设计,同时提升室内的空气品质。

首层商业街区功能示意图 © MAD


参与百子湾公租房项目设计引发MAD更深入地思考中国居住的问题。MAD创始合伙人马岩松在《人民日报》报道中曾说:“无论是一个这样的住宅社区,还是城市中的大剧院、美术馆,项目的成功最后还是要落到对人的关怀。”

下沉圆形露天剧场连接一层灰空间和二层公园 © 田方方 

红色跑道将6个街区环抱成一个整体 © 存在建筑


百子湾公租房提出保障房社区融入城市生活的理念,通过立体社区的设计引入街道,同时最大化绿化空间和公共配套,并将朴素美学和人性化的社区空间作为住房精神的核心,是迈向理想居住的一种探索。


户型模型


非跃层户型示意图

跃层户型示意图


设计图纸 


总平面图



项目业主: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伙人:刘会英、傅昌瑞

设计团队:何晓康、郑程文、尚立、徐琛、李广崇、王德元、郑芳、童尚仁、Mujung Kang、张庭辅、张龙、张凯、Kazushi Miyamoto、Yukan Yanagawa、余志鹏、Tomasz Czarnecki、Davide Signorato、Natalia Giacomino、Sear Nee、袁轶雯、Steven Chaffer Park、Dookee Chung、Hiroki Fujino、姜雪竹、陈璐曼、Dina Khaki、杨雪兵

结构顾问:悉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北京大思广告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图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地面积:95,265㎡

建筑面积:473,346㎡

标准户型面积:40㎡、50㎡、60㎡

设计周期:2013.12–2016.8

建造周期:2016.4–2020.9(入住时间)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 MAD建筑事务所 提供


杂志编辑 / 忻 运、李晓萌、黄心怡

新媒体编辑 / 吕飒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新刊推荐-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