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幻岛亭:长峙岛文体中心驿站 | 九米设计

建筑实践
2024-08-31

长峙岛文体中心驿站

设计:九米设计

地点:浙江省舟山市

文体中心是孩子们放学后的好去处 © 九米设计


感谢 九米设计 对建筑实践的分享

驿站一 © 九米设计

驿站二 © 九米设计

驿站二 © 九米设计



Panvilion


题记:Panvilion=Pavilion(亭)+N,N既代表了Neverland(梦幻岛),也代表了New(新生与活力),更代表了自然数的集合N,是未知与无限,不被定义,充满希望,就像是彼得潘中的永无岛一般充满美好的梦幻亭。


生活社区的驿站新生


项目诞生于舟山长峙岛如心小镇——一个新生的活力生活社区。如心小镇在英国JTP公司的规划逻辑和九米设计的持续营造下不断生长,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余人口的大型居住社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小镇的生活配套逐渐完善,包括教育、医疗、文体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建筑师希望给小镇居民带来一些新的生活视角和体验。因此在文体中心的两处驿站设计中,设计师发挥想象力和原动力,将日常空间变成富有诗意的“梦幻岛亭”。

文体中心总平面图 © 九米设计




驿站一:振翅的海鸥


第一处驿站位于新规划落成的文体中心的东大门,驿站既成为了在此运动的居民的补给站,也为往来路过的人们提供了休憩点。

设计构思 © 九米设计


基于项目场地得天独厚的海景资源优势,其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振翅飞翔的海鸥。项目东西南北四个立面分别抽象展示了海鸥飞翔的不同姿态,自由灵动,且强健有力。呼应了运动场的无限活力和动感,也暗合了文体中心闲适放松的氛围。

体块生成图 © 九米设计


驿站采用了全混凝土浇筑,结构上克服了大悬挑的困难,成功营造了多样丰富、干净舒适的灰空间。

从文体中心跑道上看驿站 © 九米设计

沿马路界面 © 九米设计


空间布局上设置了南侧和西侧连接贯通的楼梯,扩展了公共活动空间。以此楼梯轴线划分,将卫生间设置于楼梯下方的相对隐蔽的空间,其余安排设置休息室和室外灰空间,最大化丰富了活动和休息空间的利用。同时,在两道楼梯交汇处设置了钻石型采光天窗,用五彩斑斓的光线激活了整个相对安静的休憩空间。在对外的窗户展示面,设置了双重玻璃墙体,方便进行展陈布置,多元化利用整个驿站空间。

休憩灰空间 © 是然建筑摄影


驿站二:结构的力与美


第二处驿站是一个位于体育公园西侧的景观平台,将各功能和景观场地整合,同时联系滨河跑道与体育公园。是一座集游乐、休憩、观景为一体的立体景观构筑物。多层次的设计使景观平台具有参与性、互动性,既是球场的看台,又可以欣赏滨水景观,翘起的一端引导人们的视线远眺热闹的商业中心。景观平台主体采用微水泥材料,没有过多的装饰结构和造型,一端翘起的折线型体量富有雕塑美感,极具结构建构的表现力。

驿站二:观景台 © 是然建筑摄影

平台下灰空间 © 是然建筑摄影

滨水界面 © 是然建筑摄影


为了力与美的结合,也为了驿站中游客的视野,建筑师在方案中提出了“兼顾结构的力与美与通透的视野”的要求。结构的力与美来源于结构构件——梁板柱等的布置,但梁反而会阻断游客的视野。通常的结构体系,都离不开梁板柱(墙)这些构件。但对于这个项目,梁下挂影响视野,梁上翻影响美感,如何处理梁,成了当前问题的核心。经过思考再三,结构设计师们决定把梁“藏起来”,即让结构梁以暗梁的形式藏在楼板之中,采用板柱结构的体系来完成驿站。

通往二层观景平台的阶梯 © 是然建筑摄影


悬挑出去的屋面楼板,跨度最长处达到3.3m,且需要“折起来”以达到建筑造型要求。通过模型变形和抗震计算分析,此处采用加厚楼板,并在楼梯两侧布置剪力墙,让混凝土屋面板伸展出去,再向上弯折的形式,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

驿站空间成为孩子们的互动场所 © 九米设计



文体中心驿站作为长峙岛活力提升的新地标,与九米对于长峙岛持续营造密切相关。面对已15年的长周期设计营造,同时长峙岛营造还将持续并长期运营,长峙岛居民和游客需求在不断变化,九米规划提出 “缝隙计划”—在可利用的区域见缝插针地植入不同阶段居民和游客需求内容,持续提升整岛活力。文体中心驿站是为全岛居民提供运动休闲服务的节点,也是缝隙计划呈现的开端,未来将结合公众参与与长期居民访谈的需求,在待更新的低效空间、远期建设地块等植入种植农场、微型集市、活力露营地等空间,不断提升长峙岛整岛活力。


项目名称:舟山如心小镇文体中心驿站

项目地点:浙江舟山

委托方: 绿城中国

设计单位:九米设计

主创建筑师:贺珉、刘斌、沈陆园、张君羚

结构设计:吴朋、余晓峰、陈坚

设计时间:2021

建设时间:2021-2022

驿站一建筑面积:300㎡

本文图片均

由  九米设计 提供


新媒体制作 / 《建筑实践》编辑部 

校对 / 郭 晴

编辑 / 吕 飒


可在 公众号主页面 获取投稿方式


《建筑实践》编辑部

editor@archipractice.cn | 邮箱

www.archipractice.cn | 官网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4楼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8层814室 | 地址

(021)62716650 | 电话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 更多阅读 -

* 欢迎关注分享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