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介绍|《建筑实践》059期 特辑:站城融合理念下的高铁站房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4-08-31

封面照片:杭州西站枢纽鸟瞰


站城融合理念下的

高铁站房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Under the Concept of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 编者的话

《建筑实践》编辑部


向下拉动查看更多

强国建设,交通先行。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网里程仅有5.17万km;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今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一座座铁路客站在加速建设中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上迎来送往,在高铁客站对城镇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突出的今天,它们不仅是旅客中转的场所、城市的门户,更是功能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所在城镇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节点、地区发展的动力来源。

“站城融合”源于20世纪初日本轨道交通站点及站域的综合开发,可以发挥高铁枢纽和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站城融合”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化由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在空间、交通、产业等多个层面上激发城市活力。

“站城融合”不是可供参考的唯一模式,更应符合中国国情,因城而异、因地制宜,以“动态发展”的思维回应“融合发展”的需要。为展现站城融合理念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本期《建筑实践》以“站城融合理念下的高铁站房”为主题,邀请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铁路经济规划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有关“站城融合”的多维度思考和中国实践。

与“站城融合”相关的客站建设新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包括以旅客为核心,注重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体现中华经典建筑元素、地域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特征,追求在综合交通、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各层面上的深度融合,等等;而从理念走向实践则需要结合每个站的定位和每座城市的特点,在技术发展的支撑下不断创新探索。本刊选取近年来建成的13个各具特色的高铁站房建筑设计案例,涵盖多种规模、级别和形式,希望能使读者对“站城融合”理念在高铁站房设计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直观的认识。




<<< 序言


向下拉动查看更多

中国自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开通运营以来,用短短20年的时间,成功建成世界规模第一的高铁网,并拥有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全套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安全高速的铁路网络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将达到4.5万km,占世界高铁总里程近70%。目前我国高铁已覆盖全国96.1%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运营网络通达水平为世界最高。其中,复兴号动车组时速350km,是世界上已投入运营中速度最快的动车组。更让人惊叹的是,中国960万km2的国土面积中,有三分之二是山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高铁建设从东部临海低海拔到西部4,000多米的高海拔,穿隧道、架高桥,四通八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人类奇迹!

2023年底,中国铁路预计已建成客站点为1,944座,其中高铁客站1,265座,普速客站679座。分布在“八纵八横”高铁网上的一座座高铁客站,像镶嵌在项链上的美丽珍珠,将人们的高速便捷出行与城市的美好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高速铁路系统从满足人们基本的中长距离出行需求,转向促进沿线城市资源高效配置、发挥交通战略通道的作用,形成经济一体化的高速铁路经济链。伴随其发展,城市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压缩,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加速流通,特别是对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攻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速铁路的发展助力了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商务、科创等职能在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提升了周边地区的经济价值,引导了区域内更高级别的功能集聚,改善了经停城市的区位条件,增强了对外出行的便利,发挥了当地的自身优势,形成与中心城市、东西部城市互补发展的功能分工和产业结构,促进地区性经济的转型升级。

铁路客站作为高速铁路上的重要节点,给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带来了改变和机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激发了地区的经济活力。高铁新城的建成主导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因站城融合客运枢纽的高可达性,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促进了相关要素流动,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以人为本的城市立体型和功能复合型的铁路客站成为城市潜在的活力中心,增强了城市门户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激发了地域经济活力,推动了城市的再发展和能级提升。

历经近20年的探索创新与实践,铁路客站不仅是铁路客运交通的标志性载体和候车功能的建筑,还实现了从铁路客运交通建筑向综合联运交通枢纽方向发展,从客运枢纽向城市综合服务复合功能发展,从单一的铁路设施转变成“站城融合”的城市部分。

铁路客站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原先以“客站管理、旅客管理”为中心转变成以“旅客服务”为中心,“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设计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无缝衔接多交通方式换乘的目标导向,立体布局、流线高效、环境交融的设计准则,全生命周期绿色节能环保的评价标准,智能化和信息化高度覆盖的创新追求,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传承文化基因的审美取向等已经成为新时代铁路客站建设的准则。当前有更多的客站在持续的建设中,未来交通先行仍然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必然,铁路客站建设和更新在存量时代仍然会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点。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是在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转、城市化高速建设的背景下实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最重要的标志。《建筑实践》为此以专辑的形式邀请了亲历者讲述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选择不同类别、不同城级近年来所建成的铁路客站案例奉献给读者,同时向为我国高铁建设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所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并将其辉煌的历程载入史册。




<<< 中国高速铁路客站及线网示意图

《建筑实践》编辑部


     审图号:GS京(2024) 0790号


建筑评论 Architectural Review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铁路客站设计与实践

盛晖


站城融合在雄安新区的探索与实践

——以雄安站和雄安城际站为例

 周铁征


人本导向下的站城地区城市设计

尹泺枫、蔡润林、葛春晖、李晓江、

杨敏明、尹维娜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综合交通枢纽

——站城融合新探索

张俊杰


新时代中国式站城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李春舫


 



对话:

中国铁路客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陈东杰、傅海生、金旭炜、刘俊山、

刘亚刚、刘红伟、魏崴、王睦、

叶炜、于晨、吴蔚、姜兴兴


实践 Practice


 


杭州西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筑境设计


广州白云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北京丰台站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港站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北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菏泽东站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益阳南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法国AREP公司


扬州东站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泉州东站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清河站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法国AREP公司


 


金坛站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站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南宁北站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卫南站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人物 Figure


<<<

郑 健

ZHENG Jian


郑健同志曾任铁四院副院长、铁三院院长,原铁道部总规划师兼经济规划研究院院长、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主任、铁路客站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国铁集团总工程师、技术总顾问。近四十年来一直从事铁路勘察设计、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工程管理工作,全过程参与和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路线、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铁路技术发展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者之一。




特约策划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特约组稿人:刘红伟、高汉清

本期编辑:忻运、戴伯威、李根


在此感谢以所有形式参与本期特辑的事务所、建筑师、学者及伙伴们。后续还将陆续推送精选文章及项目,敬请期待。


购买纸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关注“建筑实践”微信公众号,点击“关于我们”进入官方微店购买。


© 建筑实践    


-特辑人物-


* 欢迎关注分享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