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体系化尺度策略的酒店建筑设计——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傲途格精选酒店为例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4-08-31

*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62期特辑:金陵今韵

基于体系化尺度策略的酒店建筑设计

——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傲途格精选酒店为例



<<<

付轶飞

FU Yifei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高级建筑师



1 背景与目标


项目所在地是南京于20世纪70年代兴建的“昆元”和“银佳”两座白水泥厂的旧址,背倚汤山,远离城市主体功能区,周边也鲜有建筑。现将厂区更新作为第十一届江苏省园博园主展馆用地,因此需包含展示、集会、办公、商业和配套酒店等功能。之前水泥工业的生产对山体进行了过量开采,破坏植被生态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那一时期只唯经济效率的整体风向,不但忽视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更不注重建筑风貌与环境的协调。在现今看来,这种“冲突”极为显著。旧址上的厂区像是一台体形巨大的“工业机器”,连绵地挤占在山脚、横隔在山体与城市之间。原本带给人的庞大尺度感却被内部犹如“工业零组件”的一众大小高低各不同的建筑物与生产构件悄无声息地所分解。因而在远观时,也未觉其与身后环境存在过于显著的尺度冲突。设计将首先对现场存留建筑的情况进行梳理,保护“遗存”的同时发掘、固化场地的工业特性,并以改建和适量的新建满足主展馆的功能建设需求。

场地现状航拍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2 解题策略


项目总建设规模虽仅有5.3万㎡,但其所在的独特环境,使得任何建设动作都应被谨慎对待。设计借助体系化的尺度策略,通过置入控制网格系统来自上而下地分解、组织各建设功能与建造体系,以与原厂区的尺度适配并同周边环境相协调。


设计首先在不同年代增建的、没有历史价值的现状体量中,保留具备工业特质的部分并拆除剩余部分。再于必须保留的体量中,修缮现存状况良好且可满足后期安全使用的单体,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予以加固保护。现场诸如料仓、窑管、除尘塔等巨大的钢制设备,以及烟囱、柱状筒仓、双连拱厂库、线形传送带等特殊体量与形制,都是曾经参与工业生产的重要元素,是能将人迅速带入历史场景的线索载体。依托这些工业要素和空间正交网格系统的引导,能够有效对新增建筑进行组织、对“新旧”关系予以链接。新生体量将替代被拆除部分成为场地的基础性图底。由其提供的普遍性与秩序性,也将直接映衬场地的工业特性。

厂区保留建筑位置示意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3 设计实践


3.1 园区规划的构成尺度


基于对具体平面模数和建筑层高的兼容性考虑,网格控制尺寸设定为4.5m×4.5m×4.5m。这是一种容纳空间行为发生的基础性尺度单元。主展馆片区内各功能区块将根据任务设定在控制网格内依托其以类似模块化的方式搭建自身及与外部的关系。


因近500m长的原厂区是挨临着山脚、“一”字展开的,所以山脚几乎被其遮挡殆尽。为打破这种视觉阻碍,设计采用南北短纵轴由西向东并置的规划架构。因而各功能区块可在网格控制中以并列的纵轴进行体系化的拓展布局,各纵轴间的空廊也将成为联通外部城市与场地环境的视线通廊。


3.2 酒店建筑的组建尺度


作为主展馆片区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复合的新建建筑,酒店体量需对自身建设规模进行尺度分解,以免对工业遗存造成结构性的尺度破坏。


原厂区建筑由长方、方、圆柱等几何形体衍化而成。而今,设计沿用这类极具使用效能的空间几何原型作为基础操作语汇,在场地中置入了与原厂区建筑尺度近似的体量。依托梳理出的厂区结构和“短纵轴”序列,酒店建筑以群组式安置在原厂区旁的东侧空地,内架最东端的3道轴线。


客房作为酒店建筑中最基础的空间模块,由两个网格尺度单元构成。十间客房平层对称布局成一个标准楼层、四个标准层平面再叠加构成一栋客房楼。其它功能楼宇,则以客房楼体量为基准原型,在控制格网中做拓扑变形。这样六个近似原厂房尺度的方形体量,以点状匀质地布设在场地中,相互间用四组线形水平连廊越穿环境相连接。


设计依地势将场地整合成两个不同标高的平台,使用上相对独立的接待区和私密的客房区体量安置在较为安静的东部高台,其中“大堂”和“全日餐厅”这两栋建筑及其前后的场地环境构成了中部轴线,三栋相同的客房楼及其间的院落则组成了东侧轴线区。而多功能区(包括大堂吧、咖啡吧、宴会厅、酒吧)结合保留建筑“筒仓F”布置在较低的西侧平台,与其前后环境组建成了最后一道轴线。在一众方形体量旁,还类比“筒仓F”的体量设置了相连的垂直交通。


3.3 建造系统的建构尺度


在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建设之余,还借助空间正交控制网格,在新建筑外设置了一套钢构系统——“70杆”构架,用来作为建筑与环境间的过渡界面,容纳各种可能的环境型行为。保留建筑由砖混结构砌筑,给人厚重的实体感、封闭感与冷漠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较为僵化。设计将更轻巧的钢结构和更纤细的聚酯材料融入新建筑,不仅改善了与环境的质感关系,也使得新老建筑因结构、材质等方面的反差,产生了审美上的异趣。

酒店区轴测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借由空间正交控制网格向室外延展而成的“70杆”构架系统,相较其4.5m的标准跨度,组建构架的截面尺寸为70mm×70mm、可以单手盈握的方钢则显得异常纤细。体系中各界面,可以根据需要在构架内以100mm为间距装具截面尺寸为20mm×40mm的聚酯纤维格栅杆件用作遮阳,或者以直径7mm的金属细索进行拉结做植物攀援之用。作为建筑内部建构关系向外的延展,这套系统成规模地附载在酒店各功能体量的周边,从公区到客房区。


由构架衍生出的廊道是分散在各处的体量间的重要联系,两侧以4.5m为模数均匀地排布着全景视窗。窗外构架除了能够框选室外不同景色、有序地分解行进节奏外,还以自身的纤细与视窗形成了尺度对照。

公区连廊 © 刘国威


一众“70杆”单元顺着各层客房的温泉泡池阳台向外悬出,相互拼合搭建出了客房区体量外侧的方格网式构架体系。当中格栅以密布的方式载满了所有构架界面,围拢出矩阵式的半透过渡型空间。屏蔽住左右两侧视线、保障阳台泡池私密使用的同时,也为客人框定出眼前的风景尺度。

客房区庭院 © 李季


由“70杆”单元拼合成的雨篷以罩覆形成的9m进深、27m面宽的带雨篷的阶梯状场所,是室内大堂在外部院落空间的重要延展。层层递进的出挑,不仅能够为下方停车落客遮风挡雨,也为回望平眺远山提供了驻足之地。

大堂入口 © 李季


全日餐厅、宴会厅、酒吧等配套公区外围布置的双层“70杆”单元,与界面中装载的格栅和拉索一同,在建筑周边形成了连续的低矮围合性空间。依托室内功能,可容纳多类户外活动,如全日餐厅外摆区、宴会厅休息区、酒吧休息区等。同时,也正是由于人行为活动的介入,使得构架体系成为了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间的重要过渡。

筒仓酒吧 © 李季

筒仓酒吧 © 刘国威

全日餐厅外景 © 侯博文


这套经由建筑内部模数关系衍化出的控制网格系统,是建筑内部组建关系的外化表达。以自身尺度分解、联系建筑各项构成的同时,还以自身的多样性缓和了原厂区“人工”与“自然”过于分明的界限。


4 结语


原“遗存”的工业特质是这片场地的核心特性,主展馆片区中的这次酒店建设里,设计对其从整理挖掘到解构转译,并利用工业遗存的独特历史架构,以“体系化尺度”策略作为贯穿性线索,构建了建筑与外部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内部环境间协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建筑与场所间关联的重新链接、整合与激活,公众将能够在场地内获得“陌生”而又“亲切”的双重性体验。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字编辑 / 戴伯威、胡慧慧、邓棋

新媒体 / 高婧

校对 / 郭晴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 新刊介绍 -

- 推荐阅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