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币内外同时贬值怎么办?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0-11-12

除了炒股、炒楼,大部分人很少对财经新闻感兴趣,所以每次金融行业的人在朋友圈发:又降准了、MLF释放多少亿资金,下面的评论都寥寥,偶有,也是不痛不痒的一句:

股票明天(房子马上)又要涨了!

不明就里的人看了之后,大都觉得这些货币或财政政策虽然离自己很远,但看别人的语气判断对自己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这是天大的误会。

其实,每一次放水,只说明了两件事情,第一,经济又不好了,第二,普通人的财富将要再一次被迫“稀释”。(详见《放水如何让我们变得更穷》)

所谓稀释,就是指在放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由于货币增加、供应未相应增加所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终将促使物价水平上升,也就是变相我们手中的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市场有10个苹果,流通10元钱,1元钱1个苹果;当流通20元的时候,还是10个苹果,那么就要2元钱1个苹果,涨价了)

明白了这个逻辑,看到放水的新闻再出来,不炒股、不炒楼的人恐怕就要拍红大腿骂娘了(可惜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的M2,显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突飞猛进的放量,尽管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出来辩解说我们和欧美等国的统计口径不同,但100元钱能买什么东西的“货币使用直觉”是不会骗人的,肉眼可见的物价上升也是真切发生的。

TJ跳出来解释说天气原因、季节原因,反正我信了。今年猪肉价格要起飞了,如果伊朗那边再搞点什么,石油价格一定涨,输入国内带动整个化工原料一定往终端产品传导,再加上进口加征诸多不确定性,唯一的疑问就是,今年的货币购买力要打几折?

我之前做过一张表,1998年的100元,20年后的购买力只有25元。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M2如此猖狂,之前一点通胀的痛感都没有呢?

第一,投机性资产(主要是房产)吸收了散落到市面上的货币增量;第二,其实大部分的货币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后,又买理财什么的回到了金融系统,没有在市面上造成货币过量;第三,通过寻租贪腐获得的大量资金不敢进入市面,要么逃出国外,要么现金摆放在家里。

当房产加杠杆被上层感觉大事不妙所以按住执行“房住不炒”,而股市、债券又没有能力接过这个类似于海绵功能光荣的任务时,物价自然就要抬头(所以放水最终掩饰的是经济实质的下滑)。

不幸的是,人民币不仅对内贬值,对外也同样贬值。(详见《对外贬值开始,对内?》)双贬,很考验每个人对于未来的趋势预期,担忧的人多,会进一步促成双贬的螺旋,会不会发生恶性通胀呢?

目前来看,有这个隐患,但可能性不高

首先,虽然世界各国都没有把资产作为CPI的考核因素,但是最近我们的官员率先说出了“房子不是投资品,是消费品”的名言(本意为以后公租房普及试水温,小道消息,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如果是消费,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我们要把房价加入到CPI的考量里面,那CPI可不是现在所看到2时代了。

然后,我们虽然发的多(其实是看了欧美QE的后果,发现也没有造成社么通胀,后来日本也没有,所以照抄),但是全世界都不少,美元相比于1968年贬值了97%(用黄金作为参考),所以我们不是孤立的;

最后,只要基本生活物资不发生短缺,人们对未来的整体预期没有大变化,哪怕央行印了很多很多的“钱”,也不会爆发恶性通货膨胀。有学者针对人类历史过去的300年间的56次恶性通货膨胀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所有的恶性通货膨胀都是在极端条件下产生,例如战争(这个现在算不算)、管理问题(隐晦)、体制转变(回计划经济)等

我们会有恶性通胀的担忧,无非是因为国内新闻以前报道过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几个国家的民不聊生,所以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

这不这两天上甘岭什么的电影又重出江湖了吗!

说了那么多,人民币对外贬值(预期贬到7.2-8%,网络上也有按放水量数据估到10几的),对内也贬值(常用品、食品物价上涨10%+),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呢?

在提出方案前,我想有必要先看看“头部人群”=高净值人士他们的资产配置情况,因为市场上一直有对于这部分人群深深的误会,觉得房价不会降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持有的房产很多!

其实,理性的想一下,头部人群既不是靠房子来创造财富的,也不用靠房子来保值。

建行4月份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9》中有数据显示:高净值人士当中对于股市、汇率、房价看跌的比例较前一年均呈现上涨趋势。在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避险和持币观望的心态越发浓厚,现金、存款和其他低波动资产对于高净值人士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

第一张图,对房价的态度,高净值人士中20%认为房价会普跌,31%的人认为人民币会贬值,所以第二张图显示他们增加了低风险资产(现金)的配置高达40%。

为了多方比较,再看3月份诺亚财富发布的《2019高端财富白皮书》披露,高净值人群投资实物房地产在个人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介于11%-30%之间。这个不算高。

而之前有一个新闻说房产占资产(全国范围)的比重高达77%,高净值人群被普通人群平均了:

有77%那么高吗,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杆秤吧。毕竟我之前还不相信全国有13亿人没读过本科。

有了这个参考依据后,整理通胀应对的方案如下:

1、置换一部分外币资产,比如日元等避险货币,最好能合理将这一部分外币资产变成生息资产,每个人每年最多5万美元额度,所以比例没啥好多想的,以备最坏对外贬值可能;不建议在国内银行买外币理财等产品,本质还是人民币,换汤不换药,之前文章解释过了;

2、可迅速变现的实物。很多人说买房子保值,因为放水推升资产价格,但这个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是经济不好,物价飞涨的时候,房子多了一点用都没有,而且极难出手。我们应该多考量能在国际上迅速变现的实物,黄金当然是最好的实物;

3、投资自己学一项谋生的技能,因为货币只是货币,本质是以物换物的媒介,可是现在谁还有物可以提供交换,那么这个技能,就非常重要;

4、在指数低位时,进入股市,我知道我们的股市已经被“内外联手”做得很惨,但趋势上它和债券一定会想办法接过房产的班(房产加不了多久杠杆),所以内奸肯定会被逐渐惩处,放水推高资产价格时就有很大的对冲收益;

5、投资进口事业,国内通胀,意味着供应短缺,需大于供,自然就有很大的进口需求,提前布局,即使最简单的贸易也能利用该时机盈利;

6、如《你觉得累,因为一开始打开方式就不对》,减少消费性支出,增加投资性投入;实在不行,就学高净值人群持币观望,我们一直有个错误观念,不是赚了多少利息才算理财,能保护住本金在特殊情况下相对没有受到更大的削减,也是一种能力。


其实,正如知乎上某回答所说,通胀本身就是对普通人的一种XX,并非简单应对就能化解伤害,但如果以上6点部分能提前布局,我觉得通胀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要么,多翻墙看看,对趋势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目前贬值有利于出口,换句话说,贬值总是比失业要来得好吧。


今天据说美对台积电下令了,HW加油!

 


这是Jason不跪的第117篇原创文章。

由于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立“留言”功能,所以有互动需求的可加微信(如下)或知乎、微博同名。

往期文章回顾:

对外贬值开始,对内?

糖衣砖家和4月份数据深度解读

石头的故事——房价、股市的本质

未来的十年——G2平分东西

A公司和C公司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