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吸最后一口?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0-11-12

每一条财经新闻,都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或者,更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17”这个数字开过光,各地最近出台打头阵的房价“救市”政策,都不多不少正好17条。

最新把试探升级的是河南驻马店。

该《意见》提出,在住房公积金方面,一是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要适时适度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将各县缴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要根据房价实际,不断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二是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将缴存职工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仍执行30%不变。三是大力推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住房公积金合作银行要推行组合贷款业务。四是免收抵押登记费用。

为何是它?其实文件开头已经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交代得比较清楚了——地价不稳。

连续网上看了该市最近几个月的土地拍卖情况,流拍量挺大的(12月份流拍了34块,只成了3笔)。对比于2018年每个月20-30块土地成功交易量,冰火两重天。这一点也反映在当地财政局网站上:

土地收入(市本级,不含区县)减收10.8亿,那么它的一般财政收入是多少呢?财政局并没有更新其2019年全年数据,最新的只到11月。

虽然看起来收入的增速要比支出的增速快(16.8>15.7),但考虑到其基数,其财政缺口绝对值是被拉大的。2019年前11月(624.7-148.4=476.3),而2018年全年是(139.3-548.3=409)。

财政压力可见一斑。

我再查了下河南各地级市的债务情况:

公道的说,驻马店的债务率在省内并不算高,债务/收入345%,和省会郑州差不多,比平顶山、开封、许昌等地要好很多。(现在都只能相对说了)

这是土地及财政,另一边土地与楼盘的逻辑在于存量。

(网络截图)

查了下人口,不幸它还处于净流出状态。

这就是驻马店的故事,一个想要改名为“天中”的城市。然而全国有着类似情况的城市其实不在少数,一边是看到周围不断在建的土地和高楼,一边是资本和当地居民幕后的博弈。

无独有偶,除了地方积极谋划,金融机构也在摸索“边界”。

这是疫情以来首个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银行政策。于是各大地产媒体炸了锅,纷纷抛出疑问:XX银行要不要跟进?房企仿佛又嗅到一丝黎明的味道。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如今信贷水平制约的大背景下,有不动产作为抵押无疑是最好的底层资产了。而且监管部门也一直没有掐死首付比例的事,这给了银行、地方、地方银行活络的空间。

看后续一直念经房住不炒的银保监会怎么个说法。

在上面财政紧平衡的指导下,最近海南文旅公开预算的一份出国计划还是挺有意思的,信息量大(总共21项),其中包含了“如何在没有发行彩票的情况下开展赛马活动”。

去年12月,其曾在媒体回复中披露已初步拟定了《海南省关于发展赛马运动的指导意见》已报省政府审定。

我查了下迪拜的赛马世界杯及相关产业,确实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有媒体预估在4亿美金,且拉动就业。

那么问题来了,赛马和博彩(赌徒工具)能被完全隔离嚒?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或许是上层对于明确经济利益另一面弊端的担忧,导致赛马落地只闻风声不见其人。

不要说赛马了,中超比赛日不也是很多人押注搏个运气。最后就是看,这个“赌场”的钱,是谁收掉而已。(怎么分配)

官方不收,那么放任财政的干涸说不过去。

其实依我来看,这类项目比很多铁公鸡都要好,有可预见的现金回流,产业带动人口流入还能继续刮土地财政(炒房又要去海南了),除了不能出口创汇以外,基本算是明星项目了。

最近云南、河南都披露了他们的基建计划:

不得了,两个省加起来就5.3万亿,怪不得网上已经有人惊呼全国31个省市合计起来那还不得上百万亿的“大买卖”。

惊呼之余,就犯愁,那钱从哪里来?之前文章已经说了,靠着出口主导+美元信用投放货币的模式已经结束良久,这些钱只有向未来先借了……

(最近有个段子:我们假装在放贷,你们假装会还贷)

200万亿M2,再加上100万亿基建计划会发生什么?

有读者开始担忧恶性通胀会不会发生。从目前来看,恶通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但今年CPI维持高位是必然的(看TJJ的水平),一方面猪肉等要被拿掉的消费品目前仍没有解决供应端的问题(还有可能要继续涨价),另一方面目前的资金(投资)去处还不十分明晰。

那么通胀会推高房价吗?

我们可以看过去几年房价涨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层发明了PSL直升机撒钱模式。通过拆迁棚改货币化,将钞票分配出去,这部分人又把钱投入到了房地产中(投资属性)。所以我们经常听到XXX有好几套房,基本都和拆迁有关。房地产一方面造水,另一方面又锁住了水(以及未来的水)。

但当上层意识到系统性风险扩大并决定把PSL这个开关关掉了之后,立马我们的PPI就不行了,最近10年就是这个规律。这个逻辑看起来好像是“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不弄果然就生产端通缩了吧”,但实际经济的问题在于“春药吃多了有害身体”。PSL就像一个小型QE,边际效用递减。

PPI的通缩,更多因为需求端的不振。这有出口受到外部挤压的关系,也有内部购买力及安全感的原因。购买力,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本币在对内贬值,深怕10年后,今天存的50万元就变成了5万元。老了之后5万元要保2条命,慌不慌?这是原因,大家不敢用啊。(之前在《谁是药神》里我统计过医药费、门诊费的涨价幅度,比CPI涨幅快多了)

央妈前任周老板说我们储蓄率高,储蓄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是缺乏安全感。比如这次疫情,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个人家庭也好,没有一点储备,还能谈笑风生的发朋友圈吐槽段子?必然焦头烂额的想下个月的房贷怎么还。(何况他说的储蓄率高还是个伪命题)

刺激消费,实质就是希望居民把储蓄/可支配收入多拿出来一点用于消费,但房价这么高,大部分年轻人不是在还房贷,就是在攒首付,后面还有婚育、养老等一系列高成本的必需品,如何消费呢?(降息空间有限,几个BP幅度的降,对每个月要还的房贷杯水车薪,缺的不是利息,是本金啊)

目前网上有人吹风发消费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看了瞬间感觉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本质上消费券就是一种临时通货,还是以地方财政为背书,目前紧平衡且领导定期还要出国考察的模式下,支出本来就很紧。这只是权宜之计。

我曾经在知乎的文章里说,法币的信用,依靠的是强大的税收能力,而不是强大的印刷能力。除非你是NO.1可以收割全球。如果没有强大的税收能力作为后盾,那债务危机爆发是必然的路径(反过来想是健康的周期)。最近接二连三的国企美元债爆雷其实非常能说明问题,但凡地方能救的,绝对不会坐视不管,除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回到通胀VS房价的问题。目前上层对于今年的计划,从已披露的看来,会继续“努力完成”,那么借坡顺势改革(财税/直接税/房产税)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更多的会继续走“稳”的平衡板。

像衡阳、驻马店这类先开枪的地方,现在冲进去接盘能不能全身而退?我不认为两年后他们会“有价有市”。也会有更多的地方(不堪重负)陆续选择跟风。这个时候常常觉得我们太善良,一点都不会坐地起价。

房子所谓的韧性也好,信仰也好,都抵不过明确看到房价的下跌,这一点,房企、地方讳莫如深。卖地(地方)、卖房(房产商)、卖命(房奴),这条路径终结的结果,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正视(就像大家说RMB要国际化,但不愿正视自由兑换外币一样),但早晚还是要发生。

稳住房价(考虑未来的通胀,名义价格上涨,实质是跌了),是怀有一丝希望居民收入能大幅度追上来。但他们又不愿意动造成“贫富差距”分化的规则,就像扁鹊见蔡桓公,不治将恐深。

都想要。

因城施策,就是“我再吸最后一口”的宣传口径。建议不要轻易去接盘(尤其是三四线;一二线另分析),因为这个场景前几年发生过了,它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让困境更困。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其一定会对未来几年的经济模式产生重大的反向作用(参见日本),储备/配置易变现的流动资产的比例建议提高,而用负债堆积的名义资产比例最好降低。

 

治愈焦虑(贬值/不安全感)最好的方式,是回归自己手中的牌,贬值要做什么对冲,养老要做什么计划。如果所有人都如此思考,或许ZY期待中的财税改革,等的反而是大家的信号。


往期文章回顾

美元理财、救房价及蝗虫内卷

最新离结比、M2破200万亿及海南航空

雾里看花:衡阳的进击以及房企的自救

《寄生虫》夺奥斯卡时,我们的农村CPI到6.3

Deal后,2020房价猜想

石头的故事——房价、股市的本质

A公司和C公司的故事

豆瓣9.1分,看完盖茨的纪录片后,放下手机去看书吧

混沌:一部被禁的中国纪录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