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本来写了一长篇吐槽,但发不出来。可能是我举的小故事太“过”了。

我精简一点,说有个小学生,每天父母都给他书包里塞5块钱买午饭,但细心的妈妈发现,他每天回家后狼吞虎咽的,她于是想,肯定是自己给的钱不够,于是多给娃塞了5块钱,可是情况却没有改变。

“难道还是太少了?”妈妈心想。然后她把午餐金额调高至20元,“这下总该够了吧”。

可是娃回家依然狼吞虎咽,也不见长个儿。

妈妈觉得蹊跷,问娃,娃说吃得很好,吃了什么什么。

她第二天请假跟在娃后面,结果发现,娃每天早上还没进校门,就被一群高年级学生一把推进一个角落,她看着自己孩子抖抖索索的从书包里拿出了20块钱交给他。

“原来是这样,我即使给他每天塞200块,也只是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货币流通机制不畅,不管在源头怎么放水,这些水都不会流到该去的地方。

社会上忽然就有一些人暴富了,可能他搜刮了一个班级的午餐费呢?

为什么不告诉老师?

肯定有人告状。但如果这些欺负人的人,其中有老师的孩子,那......

回到新闻,才4个公租房小区,就能排查出766个自己人。

这一手“监守自盗”,还几乎无追责成本,这不是鼓励吗?

公租房只是给弱势群体的一种财政转移资源,经济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操作,如果内部套利不严厉惩处,何以服众?

很多人会想起以前那个“不给公租房装厕所”的理论,但说实话,这是扭曲的经济学。

财政取之于,用之于,应该是对应的。应该是服务于生活质量的。

即使没有厕所,如果内部套利不追责,还是会应搞尽搞,因为没有成本啊,平时即使放着不住人,堆堆东西,闲置着也行啊。

这种双轨制乱象,折射出的是规则的双标,这是由上至下的。

就这样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