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达吉堪布:对父母永远要软言柔语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著


68篇:对父母永远要软言柔语

人老了,就变成了孩子。所以,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失,比如天天打麻将、喝酒、吵架,那么子女应当好言劝解,不能语言犀利、态度强硬。



一次,我听一个年轻人说:“今天我父亲做的事很不对,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顿。”当时,他一副很英雄的样子。其实这是不对的,即使他父亲有错,这种做法也不恰当。父母毕竟是长辈,要以柔和的语言来规劝。

倘若因看法各异,父母不接受你的观点,你也应婉转地给他讲道理。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下来哭着劝阻,但父亲不为所动。

猛然间,他机灵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请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地问:“你要这个干什么?”

“等您老了,我也要用它把您扔掉。”

父亲听了,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大悟,赶紧把老人带回家好好奉养。

所以,纵然父母做得不对,性格难以沟通,子女也应巧妙地循循善诱,让它们放弃错误的做法,而没必要言辞犀利,令他们难堪。

孔子也曾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的过程中,见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如果父母不采纳你的意见,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以诚恳的态度反复请求。若能再三规劝,明智的父母还是会接受的。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年轻时天下大乱,他常陪同父亲李渊一起打仗。

一次,李渊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从各方面分析后,认为敌方可能有埋伏,此举难以成功,就再三劝阻父亲。父亲不采纳他的建议。

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李世民就在军帐外面嚎啕大哭。李渊见儿子哭的那么伤心,所分析的道理又比较中肯,于是及时停止了进攻行动。

所以,对于父母的错误,子女应想方设法温和劝谏,若能这样,父母很可能为之动容。如此,既保全了父母的名声,也尽了自己孝顺的本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