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阎,品史“迹” | 知否知否,这条渠竟属于世界遗产?
02
星期二
2019年7月
今日天气:晴
温 度: 19℃ ~ 33℃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波涛激流了多少故事
如一江东逝的春水
载着生命中最美的落花
沉淀着永久的清香
今天
《在富阎,品史“迹”》
终于要更新了~
这一期将给大家讲一讲富阎板块
一处与水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址
Ta是关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Ta是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Ta堪称“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
Ta就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郑国渠
想知道Ta的“前生今世”吗?咱接着往下看~
1
郑国渠的修建始于“疲秦计谋”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对疆外土地也是虎视眈眈,秦国把目光投向了地理位上阻碍其向东扩张的韩国。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韩国都城像候鸟一样一次次被逼向东迁徙,公元前246年,走投无路韩桓王采取了“疲秦计”策略。
于是,韩桓王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为间谍,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为了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人力财力。
Q
为什么秦国会爽快答应修建水渠呢?
主要原因在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补给是决定各国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而关中地区海拔较高,时常干旱,农业需水源灌溉才能进一步发展。
在修渠建设进行地如火如荼时,韩国“疲秦计”败露,秦王大怒,欲杀郑国,但权衡利弊后,秦王选择任人唯贤,决定继续修渠直至完工。
2
郑国渠曾与都江堰齐名
前后历时约十载,大渠终于修成了,关中成为肥沃之地。据史学家估计,此渠修建之后,灌溉约115万亩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的军粮,关中也成了“天下粮仓”。老百姓们为了纪念郑国的业绩,便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至此,郑国渠与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这两块秦国区域都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使秦国无论从地势上还是战略资源上都抢占上风,这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46年 开始修建郑国渠 |
公元前236年 郑国渠建成 |
公元前23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最后决战一拉开,秦便灭了韩国 |
公元前221年 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
没想到,当初的“疲秦计谋”变成了后来的“强秦大计”,可谓是“疲秦一时,韩得暂安;穰穰满家,秦统天下”呀!
3
历史告诉你郑国渠有多硬核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在于发挥灌溉效益、造福百姓,而且还首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便是引泾工程。
2017年,走访郑国渠的游客发现,郑国渠第六代——由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泾惠渠仍然为当地人民所使用,灌溉着关中平原的一片片农田,这距离郑国渠建成已有两千二百多年。
从古代的秦人到今天的老陕
一代代勤劳的人们
通过巧用水、善用水、用好水
让这片土地更加肥沃充实、美好富饶
今天的郑国渠遗址
似乎还在诉说着更多的故事
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同样屹立在这片沃土上
园区的建设者、创业者们
亦在用坚韧和智慧
书写着属于富阎的奋斗故事
【参考资料】
盛振华,《失落的历史》,2003年出版
中国网,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
微信公众号 小王家的文化之旅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往期精选
Jul 201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官方微信:FYICP2019
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官方微博:@富阎新区
投稿/建议:248352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