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谏言:郑州,咱能否取消人山人海的核酸检测啊?!扬州已经出大事来了
记得关注我们哦
刚刚看到一个新闻,吓得我不由浑身打冷颤!!!
昨天,健康时报记者赫倩玉报道,
扬州确诊病例中,11个病例都去过同一个核酸检测点。
我翻译一下,就是这11个确诊新冠肺炎感染的病人,都是在同一个核酸检测点被感染上的,因为他们在排队检测的时候,队伍里边有一个无症状感染者。
果然,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或者说,果然,很多人一直都在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因为这个事情几乎关联每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所以大家才不会视而不见!
因为这个现象太普遍了!
不管是从新闻,从朋友圈或者从抖音视频,几乎所有关心疫情的人们,都早已发现全国不少核酸检测点在排队检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按上级要求的那样,间隔一米排队检测。很多核酸检测采集点组织无序,人挨人人挤人人靠人,扎堆聊天,实在是太平常了。很多人去核酸检测时,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当即离开等待人少再去,有的人一边摇头感叹,万一排队的人当中有一个是无症状感染者,可怎么得了,一边却是无奈的加入进长长的队伍之中。
很多人发现了这样扎堆核酸检测存在极大的被感染风险,但是没有人真正敢于站出来呼吁政府尽快改善这种状况!
结果,就在大家担心之中,扬州还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新闻中,最早确诊的病例38号,是个男子,58岁,住在扬州邗江区新城河路国税局宿舍。关于他的活动轨迹我不再赘述,单说他7月29日那天,他到所属的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去做核酸检测。结果在这同一天,同一个核酸检测点,凡是到过这里参加核酸的人,一下子查出来11个确诊病例,他们都是先是被集中隔离管理,随后再次核酸检测中发现呈阳性,再被专用救护车转运至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上级要求间隔一米线距离,可是没有人严格执行,没有人真正去重视。
这11个被确诊病例当中,有检测点工作者,也有去参加核酸检测采样的人。准确说,就是在这天的同一时间段内,被感染的人数当中,包括组织者、志愿者和群众。
11名被感染随后被确诊的病例中,58号,男,57岁,密接;61号,男,44岁,密接;159号,男,53岁,密接;160号,女,28岁,38号密接;161号,女,17岁,密接;162号,女,53岁,密接;249号,男,5岁,密接;265号,女,58岁,密接;266号,62岁,38号密接;267号,女,54岁,密接;268号,女,15岁,密接。
并且,此前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8月1日,南京通报一位两岁男童,随家人在禄口艳阳广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家人与邻居有近距离交谈(接触确诊病例)。但是,没有人去重视这件事,去试图改变这一存在的巨大风险状况。
天啊,一个人一下子传染了11个人!
想想都害怕!
我想问的是,如果这11个人不去参加核酸检测呢?他们会感染吗?或者说,他们去参加核酸检测时,大家有序排队,间隔一米或者一米半,不扎堆检测,他们还会被感染吗?
这是报道出来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没有来得及报道的这样的事情?
像扬州这次核酸检测点,一个人传染11个,随后是不是还要继续检测?发现一个确诊病例,或者发现一起确诊病例,那么必定有和他们密接的很多人,这样一来,是不是就需要不停地核酸检测?如何才能改变这样存在被感染风险循环重复的核酸检测现状呢?没完没了的检测,何时是个头?
所以,我考虑再三,今天我一定要冒死向郑州市委领导们建议,这样大呼隆核酸检测能不能取消?
或者说,领导们能不能到现场去看看,这样人山人海的扎堆检测到底能不能杜绝!能不能改变某些医护人员保证做到一人一消毒使用棉签采集样品?能不能改变只求速度不关心质量的核酸检测?
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那么郑州同样存在和扬州一样的在采集点群体被感染的风险。
不出事是万幸,万一出事就是我们大家都不敢想象的灾难!
“在公共场所中保持‘一米线’对于疫情防控有重要的作用。”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疫情尚未结束,不论如何对于疫情防控都不能松懈,在公共场合尤其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一米线”的要求必须要严守,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如果您也和我一样担心在参加核酸检测时被感染,那就多多转发这篇拙文以引起更多人关注重视,最终上达市委市政府领导们看到,就请您抬抬贵手多多转发,好吗?谢谢您了!)
==========
关于作者:
邢国铭 河南禹州神垕镇人。教过学,经过商,做过多年媒体记者。现居郑州专职写作。2008年获得忆石中文网全国小小说写作大赛万元大奖。在《华西都市报》、《北京文学》、《辽河》等报刊发表纪实特稿与文学作品一百多篇。著有长篇小说《修鞋匠与女教授》和《圣人的女妖》。创作有《神垕帝师的钧瓷奇缘》、《神垕刀客》以及为企业家母亲写的传记书《怀念莲花上的母亲》
接受商业写作,如有需要请联系微信159036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