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邓小平握住他们的手,他们从“里通外国的特务”变成了中国经济的贵人!

互联杂谈14





1


邓小平紧握他的手:

我希望几千万华侨都来帮助中国

------


1990年4月,85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北京等待着一位远方客人的到来。这位客人,就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大门刚打开的时候,就一直投资中国的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


这已经不是谢国民第一次见到邓小平了,多年来,他作为随行泰国总理访华的企业家,多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而这一次,他是被单独召见,多年后,他对这次会见依然记忆犹新。



“邓小平已经85岁了,但他说话依然清晰明快”,谢国民回忆说:“他说我们兄弟四个名字起的好,谢正民、大民、中民和国民,合起来就是正大中国,寓意中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


作为最早投资中国,支持改革开放的爱国华侨,谢国民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在89年之后,有一些外资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而撤离,只有那些爱国华侨,如李嘉诚、霍英东、郭鹤年、谢国民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大力投资中国市场。关键时刻,还是华侨给予了中国最大的支持。


邓小平紧握着谢国民的手,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希望全世界几千万华侨跟你一样来帮助中国,中国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中国改革开放帮助最大的外资就是华侨企业家,而这些华侨企业家,也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就拿谢国民的正大集团来说,当初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刚刚下了开发浦东的决心,很多外资持观望态度,觉得浦东那块荒地没什么投资价值。只有谢国民认为:“浦东早晚会发展起来!”


他先投资了4.5亿美元在浦东兴建“正大广场”,以此为起点,在全国各地开设莲花超市,如今已形成由80多家分店组成的销售网络。到2015年,正大集团在大陆总投资额已达1100亿元,年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


如果不是因为40年前改革大门的敞开,你很难想象这些华侨企业家能够有机会,有勇气把自己的大半身家都投放到中国。因为仅仅是40多年前,华侨身份在中国大陆,就代表着“里通外国”、“特务”,受尽了歧视、打压和迫害。




2


“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

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

------


40多年前,身为华侨,甚至有“海外关系”,都是一种“原罪”。


一旦你的档案上注明了有“海外关系”,你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在政审表上就会盖上“不可录取机密专业”的条形蓝色印;参军时,也因会“海外关系”使到政审不合格而被挡在门外,招工也要看那个工厂是什么性质的工厂……反正,有“海外关系”的人,政治上受歧视,工作上受限制,每次运动一来,就要受到各种打压和迫害。


在抗战时期,曾经有一支“南洋机工”队,是由东南亚爱国华侨自发组成的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工人团队,为保障“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一位“巾帼英雄”李月美,女扮男装踏上战场,被称为“当代花木兰”。


新中国成立后,李月美以爱国华侨的身份回到中国,却在1968年激烈的运动中惨死,直到1979年才平反昭雪。李月美的遭遇,对于当时华侨在中国的处境,可见一斑。



因为有过这样的年代,使得很多爱国华侨尽管怀着赤子之心,但不免思前顾后。为了打消爱国华侨的疑虑,给予他们信心,1977年,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就把对海外关系的“拨乱反正”提上议程。同年10月2日,邓小平在接见港澳同胞国庆代表团时,明确了态度:


“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胡说什么‘地、富、反、坏、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起来。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


除了发表讲话明确态度,邓小平还提出充分利用海外关系,建设经济特区的构想。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邓小平在中国的沿海画了“四个圈”。四个经济特区成立,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沿海城市那么多,为什么要把这四个确立为经济特区呢,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


吸引海外华侨回国参与建设,“这是最节省的办法”。邓小平说。


1992年,邓小平再次确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将坚定不移,给予了海外华侨巨大的信心。华侨企业家在大陆的投资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期。1991年前,在大陆投资的华侨企业每年仅增加1000多家,到1994年,一年就新增了6000家。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正大集团、上好佳食品、SM广场、红牛饮料、香格里拉酒店、金龙鱼……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已经成为无数华侨企业家在中国成功投资的典范。


邓小平在深圳




3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敞开

中国永远需要爱国华侨

------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回到中国,参与经济建设,一位又一位的爱国华侨科学家回到中国,帮助科技进步。40年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制造业规模第一的大国。40年来,一个又一个的华侨公司,在中国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摆在我们面前的路,除了坚持敞开开放的大门,别无他选,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中国也永远需要爱国华侨的鼎力支持。正如邓小平所说: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我们的人,都要大团结”。


新时代的中国华侨,可能因为工作、家庭的需要,为了追求自己心仪的生活,拿了外国绿卡或者护照,但只要他们的事业还在中国,他们还在为建设中国而努力,他们还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的大局,那么我们都要包容他们,团结他们。对于40年来帮助中国的老华侨,我们要感恩,对于40年后移民出去的新华侨,我们要包容。


“我们有几千万同胞在海外,他们都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90的年那场见面,邓小平还跟谢国民说过这样一句话。


40年的繁荣,离不开老华侨的鼎力支持,40年后的发展,更需要新华侨们的团结帮助,这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优势。


本文资料来源:《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19751997)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Read more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