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价值观
作者授权转自秋萤微言
◆ ◆ ◆
文 | 程予东
我说的差异不是肤色高矮胖瘦,不是性别出身工种,而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这样的差异在课堂上就出现了。狐狸垂涎乌鸦口中的肉,夸奖乌鸦身材魁梧、羽毛美丽、歌声动听,乌鸦上当了。有的孩子看了这个故事觉得狐狸真是聪明啊,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最后达到目的了。而另一些孩子却觉得狐狸真是狡诈,为了私欲目的,居然可以不择手段。
孰是孰非呢?老师你能给出合宜的回答吗?你的回答能是标准答案吗?夸狐狸聪明的孩子是在能力上欣赏它,而断狐狸狡诈的孩子是从道德上批判它。能力强的,道德上可能受批判的,而道德上被肯定的能力上或许是欠缺的,因为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不同呢。
生活中何尝不存在看法的差异呢?
有人被哈尔滨市那个104岁卖菜养儿的老人感动了,有人却倍感心酸。批判的芒刺指向了老无所养的残酷现实。感动的人是基于母爱的伟大坚强,心酸的人是基于老应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跟进。
跨了国界,渗了历史等的事件更是论者纷繁了。
那起枪击案,有人叫好,说一人杀掉五十多个真是赚大发了;有人悲伤,觉得那些死伤的都是普通的生命;有人觉得是美国自己不禁止枪支咎由自取;有人认为美国到处插手别国,这样的事情就是遭报应;有人不惧危险以衰老身躯为别人当子弹……有多少人,就可能衍生多少看法。有些看法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牵连着诸多过去,繁复的情绪情感渗于其中了。孰是孰非呢?各执一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是这样吧。
不要说评论者跨了国界、历史等因素看问题多么复杂,就是同一个人,对同一对象前后评价也殊异啊。
微友令说以往喜欢周国平,但是看了他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就再也欢喜不起来了;尾巴说以往觉得鲁迅的文字深奥难懂,现在看来真是字字珠玑,深刻犀利;觉说那个时候喜欢董,可是知道一些事情之后,再来看她,那一跪背后灵魂已经不再真实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和动态的变化?那应该是你自己依照个人得来的信息对世界做出的判断吧。就是读书一事,张潮在《幽梦影》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阅历可以让你对人事物的认知发生变化,读书多寡也影响你对人事物的判断啊。当然,你思考的深浅也影响着判断理解。因了这,昔日以为不可撼动的想法,或许今朝就会发生变化。
不过,有的人总是冥顽,泥古不化,他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即使你拿出一些切实的理据他也认为那是作假。泥古冥顽常发生在精神层次比较低的人身上。精神层次比较高的人善于接受新的信息,他自己能够综合判断,辨伪,他比较确信凡是被遮蔽一点不能谈论的东西多是问题的真源。而只有勇敢的人才可能得到这样的真源吧。他不是单纯为了好奇,而是关涉利益你我他。
自己认同的、结交的多是和自己价值观念相同或相近的。袁立以崔永元、陈佩斯为友,与冯小刚难。为什么呢?袁立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丧失的两大情怀,一是对爱的追求,二是对不公的愤怒和对弱者的怜悯之心。崔永元说自己如果把良心丢了,病好了也没有用。陈佩斯直言人不能永远趋利避害,这是人格问题。他是一个灵魂干净的人。
有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里面有掩不了的无奈。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吗?看起来难,其实依然可以有了解的可靠通道。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安,可矣;水流湿,火就燥,物类聚,人群分。看他交往的圈子,亦可矣。自媒体时代,了解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看他在圈里分享的文字,大体能够知道你们之间是否有交集。有的群主在建群拉人的时候,有一要求,那就是开放朋友圈。
一路走来, 我敬重,衣食无忧为国为民而担忧的朋友。
我敬重,一路顺风为社会不平而呐喊的朋友。
我敬重,不昧着良心敢说真话的朋友。
我敬重,善良做人简单做事的朋友。
我敬重,为了民众利益而奉献自己的才华、财产的朋友。
我敬重,坦荡做人、诚信为人、舍生取义、黑白分明、勇敢善良、以身作则的真正好人!
对人事物景的看法,注定我们是不一样的人啊。寻求价值观尺度相近或相同的人,找到就珍惜他。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