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力量 | 卓泽文:许下一个“惠于现世,泽于后世”的愿望



大一进入实验室学习,大三开始独立研发,实验室规定本科生不能进入的P2实验室,却独独对他开放;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他就是生科1802班的卓泽文。他的大学生活以科研开始,以保研结束。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大学怎样度过。





卓泽文,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1802班,保研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获奖情况

三篇省级期刊论文:《乙脑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2021年江西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2020年江西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6次一等奖学金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三、四届生物知识竞赛优胜奖、两学年“优秀学生”等



专业成绩NO.1,15\17的优秀

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卓泽文心里就很清楚,越是想要攀得高,脚下就越是要扎实。因为这样的信念,他没有一刻放松过对于知识的积累。上课时,他坚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课后也积极与老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习,他从不敷衍。


“我会在课前先做好预习,比如提前熟悉课本、看看中国慕课,对于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也会设定好阶段性的目标。”卓泽文说道。他是一个规划性很强,条理非常清晰的人,同时,还很擅长分析,对阶段内要做的事情进行价值排序,然后将每件要做的事情及时且高质量的完成。




以学习英语为例,虽然不是他擅长的科目,但是刷题、背单词、练习口语一样不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他逐渐提高了英语的综合能力,顺利的通过了四六级。在保研面试时,良好的英语表现力,获得面试老师的肯定。卓泽文将功夫下在平时,面对未来每一个可能到来的机会,都做好百分的准备。


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对待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他在学习方面有了大大的收获:17门等级考核中15门优秀,专业成绩连续5个学期班级第一,6个学期均获得一等奖学金。这一个个的数字都是卓泽文沉甸甸的努力成果,但卓泽文深知,生物科学专业远不止理论。

科研,是不会改变的选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也是卓泽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来源。所以当谈到为什么会想要成为一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时,卓泽文给我们回答是:“惠于现世,泽于后世”。科研,已经成为他的理想和信念,他想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用自己的专业做出贡献。



大一时,卓泽文作为实验助手,跟着师兄师姐们在实验室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当有了一定实验基础后,他开始尝试独立地做科研。到了大二,卓泽文着手准备在实验室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但在他们实验室没有人做过,他只能请教老师,查找资料和文献,慢慢地熟悉这种技术。虽然技术平台的搭建并非一帆风顺,但卓泽文从未想过放弃,资料收集、具体操作、结果分析、再到完善方法,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成功在实验室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此基础上,他初步完成对乙脑病毒以及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视化检测。


卓泽文所负责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乙脑病毒LAMP检测试剂盒》,已在2021年成功结题,另一个项目《联合 CRISPR/Cas12a 和 LAMP技术的新型非洲猪瘟病毒快速精准检测试剂盒研制》还在进行中。LAMP技术在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时,对实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低,极大降低了核酸检测的成本,缩短了反应时间,及时确定病猪所患病毒,它的实际运用将为基层开展核酸检测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年来,我曾反复质问自己是否依然热爱科研,特别在感受到科研繁重艰苦的一面之后。”卓泽文说道,“但想到初心,我觉得应该是热爱之后,仍有抱负;抱负之后,还有使命。”验室学习期间待到十一、二点是常事,有时实验遇到瓶颈,很多次也得不出结果,然而这些,他都甘之如饴。



科研二字,笔画虽轻

但意义重大

科研,为他的大学生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对科研的热爱与坚定

也会为他画出更精彩的未来


往期回顾


约定好了,江农和你,都要熠熠生光!

红色走读!获20项荣誉!

新的一年工作要求:落实


图文编辑 | 汪光娟

图文来源 | 胡睿 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 王诗慧 

审核 | 高芸

监制 | 贺一松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