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为什么不再提?专家意见为何骤变?
疫情信息原则上每天都会整理发送
某天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发
可以关注“吾是疾控人”微信公众号
由于疫情不断发展,各地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均不同程度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国家二十条》于11月11日发布,其初衷是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即既控制疫情,又反对层层加码、“一刀切”。
但无论如何解释,《国家二十条》的实质是放松管控措施。石家庄在新增数达到500多例高峰的11月14日,突然宣布解封。除了精准到单元、栋楼的高风险区继续封控外,学校复课工厂复工商超复业,社区全部开放,公共场所不再扫码,核酸采样点一夜间人去亭空。
此后,全国各地均大量报告从石家庄输入的病例,反响极大。于是国家层面不断重申,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开、“躺平”,强调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在此背景下,石家庄于11月18日再次宣布全市开展三天全员检测,并于其后要求市民“原则上居家”。防疫政策又一次180度转向。
与此同时,广州、重庆、北京等单日新增数较多及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郑州、兰州等报告数虽不多但疫情严重的城市,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大范围封控措施,并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严格说,这些措施违反《国家二十条》,但也是为了实现“动态清零”目标而不得不为之。
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后,这些城市疫情上升虽有减速,但要完全控制,甚至要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指数高达18、已在国内人群中扎下根的情况下,将付出极大代价。
这是否值得?
今年春季上海的疫情防控就是一个例子。更重要的是,上半年只有一个上海,而现在面临同样严峻疫情形势的城市已很多。
别的不说,仅每天隔离治疗这几万,十几万,甚至可能的几十万感染者,方舱建设速度能否赶得上?别说更大量的密接需要隔离了!
何去何从?
11月30日-12月1日,孙春兰副总理连续两天召开座谈会,提出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并首次未提“动态清零”。
同样是11月30日,前一天(11月29日)新增699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广州,突然宣布了疫情防控新政:高风险险区精准到单元或楼栋,疫情严重的海珠区解封;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密接可居家隔离等。
12月4日,山东、浙江先后宣布防控新政,大幅放松管控措施。
12月7日,《国十条》公布,其核心内容是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及常态化核酸检测、取消落地检,进入一般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显然,12月1日起,官方已不再提“动态清零”。专家的观点也趋向一致,并公开发声: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即笔者把新形势总结为敌弱我强。
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没有躺平,而是防控策略的调整。我们将一边充分准备,一边坦然面对接下来的大面积流行,即防控目标从以前的“动态清零”过渡至防重症、防死亡。
笔者,作为专业人士的观点是:
如果要防,那就要早期发现疫情,坚决扑灭。只有这样,成本最小,浙江也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直至《国十条》公布止,凭借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疫情每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的义乌疫情规模也仅有700多例。
如果要放,那就在做好医疗准备的前提下,更早、更彻底放开,以尽快恢复经济。目前的浙江似乎也是这样做的。浙江同样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医疗资源优势,干净利索地放松管控措施,大踏步地向前。
形势比人强。
由于变化速度太快,很多老百姓,甚至防疫人员也一下子没有转过弯来,于是有人讽刺我们的专家-砖家变异速度比病毒快。
对此,笔者仅回应两句话:
一、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时候,专家不愿公开发表动摇军心的言论,这无可指责。事实上,我们的专家在私下里,不断提出优化的防控措施,只不过我们的民众并不一定知情。
二、在与疫情的斗争中,特别是面对一个不断变异、全新的病毒时,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病毒在变,我们自然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防控措施要变,防控策略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认识新形势,接受新任务,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 李欢龙)
欢迎关注,转发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a37972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