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香港18个梦想曝光!大湾区又一大规划好消息来了

香港梦 2022-06-29

2021:香港特首携18个政府官员对2021年寄语、展望,也透露出2021香港的18个梦想……近日,大湾区又一大规划好消息来了!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砥砺前行 重新出发


2020年对各国、各地区政府带来极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令经济遭受重创,而市民亦要忍受减少社交接触的日子。香港在抗疫的初期,仍须面对2019年“修例风波”后的政治和社会挑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我带领管治班子和公务员团队,在抗疫和抗暴的工作中,从不敢松懈。


2020年《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由乱到治带来契机;社会恢复稳定的同时,大家亦更认识到要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建立更健全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和更强的执行能力是刻不容缓。


展望新一年,抗疫仍然是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希望尽快让市民重过正常生活,并争取恢复跨境人员往来,为经济注入动力。我们亦会落实好新冠疫苗的接种计划,让香港可以走出疫情。在经济和民生方面,我们会竭力推展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的每一项措施。


过去一年,无论在支持香港抗疫,或协助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中央都展示了对特区事务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市民的热切关怀。2021年,我们会用好中央支持香港的措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种种机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我祝愿香港在新一年砥砺前行、重新出发,市民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发挥所长 再创辉煌


去年,香港受到社会动荡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打击,经济民生深受重创。在抗暴抗疫过程中,国家全力支持香港面对逆境,显示国家永远是香港最强大、最可靠及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至深铭感。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半年以来,充分发挥震慑作用,令香港社会的法纪和秩序显著恢复,让香港从政治阴霾中走出来,重回正轨的曙光渐现。


展望新一年,特区政府将竭尽所能,履职尽责,全力抗疫,力争尽早“清零”。我们必会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运用好香港“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以及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转危为机,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因应国家发展新战略,做好全面部署,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重新出发,再创辉煌。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携手向前迎接复苏



踏入新的一年,衷心祝愿香港以至全球早日战胜新冠病毒疫情,让市民重回正常生活、工商百业恢复元气、经济稳步复苏。


我深信凭着香港人的坚韧和灵活,只要认对方向、携手全力前行,我们一定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跨过挑战,推动疫后香港更美好的发展。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法治公义 普惠共享


经过了2019年的社会动荡,基於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及通过《香港国安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并於去年六月三十日在香港特区公布和实施。《香港国安法》拥有坚稳的法律基础,有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让我们可以回归“一国两制”的初心。


在新的一年,我希望大家能够齐心抗疫,让香港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我与律政司的同事会按照“法治公义 普惠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香港的法律、促成交易和争议解决服务,抓紧十四五规劃带来的机遇,配合大湾区的发展,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开拓业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亦会紧守刑事检控工作的宪制角色,不受任何干涉。律政司会致力向政府提供坦诚、独立及专业的法律意见,并向社会灌输正确的法治观念,以及宪法与《基本法》的关係。


最后,我谨代表律政司祝愿全港市民身体健康以及有一个快乐平安的新年。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克服逆境 重拾动力


2020年是不一样的一个年头,香港经历社会骚动事件后,再受到疫情的衝击,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以至整体的经济活动均大受影响,困难重重,挑战处处。在这段时间,政府在应对疫情反覆的同时,亦抓紧情况稍为缓和的时机,适时推出支援措施,以逐步重启经济,带来希望,纵然只是一步一脚印。新一年,我们的首要工作仍是对抗疫情、克服逆境,并为经济寻找新的出路,希望香港能够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市民可以回复健康正常的生活。


新的一年,我祝愿各位市民身体健康,香港经济重拾动力!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环保减碳 宜居宜业


新年展望,促进绿色复甦,创造绿色就业良机!回顾2020年,环境局绿色就业计劃正缔造逾千有时限工作职位。向前看,《2020年施政报告》中宣布香港将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新一年更新香港气候行动蓝图,并会定下更进取的深度减碳策略和措施,同时缔造短、中、长期中更多的绿色经济和就业机遇。与此同时,政府在未来数年间将投放资源於一系列环保项目,估计将创造数以千计工作岗位,同时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素和减废回收等,令环境更健康和宜居。大家同心抗疫,不忘环保。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持续发展 优质生活



踏进2021年,我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平安和乐!深信在大家同心协力下,必定能成功克服种种困难与挑战。


展望今年,发展局将继续与社会各界携手,推展各个项目与工作,共同努力缔造优质的生活环境,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以人为本 从心出发



新年伊始,祝愿香港早日战胜疫症,市民阖家平安健康。预期2021年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刻下最重要是走出疫境,除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外,来年将会与同事们并肩做好疫苗接种的各项安排,冀为社会打开新局面。


“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是我一直所坚持,未来公务员队伍会继续全力支持和配合行政长官施政,落实好“一国两制”。此外,增强公务员对国情、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认识及国际视野;质量并重地强化公务员的领导能力、创新思维及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质素,更好协助市民,亦是今年的重要工作。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金融稳定 经济高飞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惊涛骇浪的一年。扰乱社会治安的一连串事件随着去年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而得到平息;中美贸易纠纷有望因美国新政府上场而稍获喘息的空间;但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着实影响各行各业,环球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都无可避免地放缓。2021年我和普罗市民一样,期盼疫情早日消失,使到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回复正常生活。当然作为政府的一员,我和财库局的同事今年的工作将重点集中三大範畴,就是保持金融稳定、大力发展市场和缓减经济衝击。祝愿香港战胜疫情、经济早日复甦、市民身体安康、百业生意滔滔!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创新向前 智慧领先



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更加要团结齐心,走出疫境。我们会继续用好创科力量,打好抗疫战,同时推动社会各界在新常态下善用科技,华丽转型,重建经济民生。我们亦会推动落实《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充分利用创新科研成果,便民利民,推动香港向前。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是未来发展大方向,有助香港经济多元发展及更有动力。正全力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与一河之隔“深圳科创园区”,构建成具协同效应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可望成为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同时引入“一区两园”二房东概念,以及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劃”下特设创科职位,帮助创科企业及青年人及早打入大湾区。


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同行抗疫 解民之困



2020年因为疫情的来袭,无论是文化、体育、青年交流方面;由盛事、年度事以至常务事均备受影响,我们只可以在疫情反覆之间,尽量争取正常发展的空间,张弛有度。


民政事务局旗下的民政事务总署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向来站在服务市民的第一线,在此变动中,不仅尽力提供服务,更为抗疫工作付出努力,灵活调配人力、资源以及场地,与市民同行抗疫,解民之困,社会各界亦一呼百应,提供物资人手,人间有爱令人敬重。


在疫情反覆之中,科技网络的使用变得广泛和必需,留家工作、上课、运动和娱乐也靠上网进行。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就正正提到推动艺术科技,拓展新天;我将牵头成立专责小组,制订发展策略和措施。


展望新一年,抗疫工作仍然是重点,我们亦会加倍努力,为所属业界争取发挥的空间,砥砺前行。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悉心培幼 稳固根基



教育界在过去一年多,由社会事件到2019冠状病毒病,无可避免受到衝击及影响。幸而我们非常专业的教育界同工本着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成长需要,透过沟通、合作、防範、处理和跟进,即使面对一浪又一浪衝击,仍能适时作出应对,稳住了校园的根基。本届政府重视培养人才,在教育方面迄今已累积增加了135亿元经常开支。要栽培同学像树苗般茁壮成长,除了“水分”之外,我们也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土壤”,老师给予如“阳光”般的正能量,而同样重要的,就是如“空气”般的社会氛围。


在新的一年,我希望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与教育局和学校通力合作,支持我们改善课程和推展价值观教育的工作,同时让学生加深明白国家与香港的紧密关係和未来的发展机遇,正确理解《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等重要理念,成为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


祝愿香港重新出发,团结一致,战胜疫情,更胜从前!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衞:拨开云雾 一片光明



香港在2020年经历了极为困难的一年。年初,持续半年的黑暴稍为停息,但马上又出现疫情的爆发。大半年来疫情的折腾,不但百业凋零,市民身心也严重受创。但所幸者,是国家始终对香港不离不弃。为了让香港重回正轨,国家为香港订立了《香港国安法》,使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同时又不惜代价支持香港的抗疫工作,更全力支持行政长官推出各项惠港政策,让香港可以融入国家大局,共享国家发展红利和荣光。


然而,打铁还须自身硬。除了国家的支持,特区政府亦须不断努力。在抗击疫情,致力清零的同时,还要致力改善民生,重振经济。这样我们才有望一起走出困局,重踏坦途。当然这还需要广大市民全面配合政府施政,才能事半功倍。所谓众志成城,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加上国家背后的支持,不管是什麼困难,我们也是能克服的。毕竟香港这麼多年什麼风浪没有经历过呢?黑夜后见黎明,风雨后见彩虹,香港一定可以走过去,拨开云雾,重见绚丽光明。

踏入2021年,在这裏,我谨祝愿新一年国家富强、香港繁荣稳定,疫情早日过去,每位市民身心康泰,家庭幸福!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打通经脉 安居乐业



新一年来临,我祝愿市民身体健康,阖家平安。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政府一直全力防疫抗疫,并推出支援措施,尽量纾缓对民生经济的影响。在防疫抗疫的同时,运输及房屋局亦致力推展辖下工作,以配合香港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运输方面,我们继续推展道路及铁路工程,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劃”,推动“智慧出行”,开展策略性规劃研究,以及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房屋方面,我们会继续致力增加公营房屋供应,推动过渡性房屋和提供为期三年的现金津贴,为居於不适切居所的市民提供纾缓。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全力以赴 维护国安



我祝愿在新一年,香港太平安定、经济繁荣,社会同心抗疫、和衷共济,市民安居乐业、出入平安。我和保安局及各纪律部队的人员会继续努力,参与抗疫工作;并在各个岗位全力以赴,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安宁及治安稳定。


祝新年进步,身体健康!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关爱互敬 老少平安



过去一年,特区政府一方面全力应对疫情挑战;另一方面继续积极推动各项利民政策措施。在劳工及福利局範畴,包括落实优化“在职家庭津贴”;通过增加法定产假;及连串安老助弱、家庭支援、劳工福利措施。新一年我们会继续全力以赴,跟进多项有长远裨益的工作,包括取消“强积金对冲”的立法草拟;扩阔及优化二元交通优惠;逐步增加法定假日日数的立法工作;增加安老、复康、幼儿照顾设施等。


展望2021年,希望环球疫情消退,经济复甦,市民生活回复正常。祝愿大家老少平安、身心康泰。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同心协力战胜病毒




2020年为香港,以致全球在公共卫生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我和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的同事在过去300多天,毫不间断地审视和分析本地和全球疫情,全力以赴应对这场硬仗。香港市民过了不一样的2020年,我在此要特别感谢过去一年不辞劳苦、尽心尽力抗疫的医护同事,我亦要多谢广大市民对各项抗疫措施的配合、忍耐和谅解。2021年来临,我祝愿香港市民身体安康,大家同心协力,战胜病毒。


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让港续成为最安全城市



(大公报记者黄浩辉)人言可畏,谣言更可怕。黑暴爆发以来,警方便一直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持续被肆意抹黑、造谣诬蔑。去年甚至连遗失银包的女童亦被用作抹黑工具,幸好警方及时发现并作出澄清。
回顾2020年,随着国安法实施令香港由乱向治,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展望来年工作,表明警方一定会紧守岗位,让香港继续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去年11月,别有用心之徒在网络发布一条警员在街头查看身穿校服的女童的短片,声称警员无故截查女童,加上「黄媒」渲染,即时煽动仇警情绪。警方之后澄清,当时接获一名女童报案指,在港铁宝琳站遗失银包;警员到场后在女童书包发现银包,并要求女童出示身份证以登记报案人资料,结果过程被「有心人」拍摄并附以煽情评论。
回顾去年全年工作,警方既要在暴疫夹击下维护法纪,协助防疫工作,「有心人」还不断以失实无理的指控恶意抹黑警队,类似的谣言屡见不鲜。警方日前特意在社交媒体发布「2020回顾.警方澄清」的帖文,图文并茂列出九宗造谣「案例」,包括警员饮水被屈成是「公然吸食电子烟」、警方合法拘捕行动被捏造成「绑架市民」、警员处理失物被扭曲成「工作时间买厕纸」等等,这些不实事件让「黄媒」及「黄丝」如获至宝,但经警方及时澄清后,谣言便即戛然而止。
国安处热线接逾三万信息
去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明确针对四种罪行,警方随即成立了国家安全处,在11月更推出举报热线,至今已接获超过三万条相关信息。针对少数刻意挑战法治的人及组织,警方拘捕至少40人,涉嫌触犯《香港国安法》,当中八人已经被落案起诉。香港由乱向治,市民拍手称快。
踏入2021年,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表示,随着社会回复稳定,警方会重新聚焦社区工作。「一哥」直言不论面对顺境,还是「疫」境,警方依然会紧守岗位,致力维持治安,让香港继续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来源:香港大公报


三部门联合发文描绘大湾区文旅蓝图:

15年内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日前出台,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的大湾区文旅蓝图,当中提及众多香港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图为香港具有浓厚渔村风情的大澳。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


五年内人文休闲湾区初见成效


《规划》明确,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市场发展活力充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成效显著,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项目、示范区。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规划》围绕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建设,统筹推进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旅游市场供给、创新旅游推广体系、完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等几方面任务。《规划》从组织实施、政策保障和防范化解风险三方面为相关任务落实提供支撑。


香港众多文旅特色纳入其中


《规划》设置11个专栏36个项目,通过实施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开展青少年交流重点项目、重点艺术交流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展会项目、文化协同发展平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旅游项目,推进滨海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完善旅游资源推介平台,深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推动大湾区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和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不断巩固文化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其中,香港的西九文化区、故宫文化博物馆、PMQ元创方、国际影展、书展、旅游展、文物径、启德体育园、大澳渔村等特色文旅项目均有被提及。此外,《规划》还提出支持港澳发展文化产业,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探索开通香港- 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以及巩固发挥香港「创意之都」、「美食之都」、「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和作用等。


下一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广东、香港、澳门将加强沟通协调,依托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等文化、旅游合作工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综合国家文旅部及广东省文旅厅官方网站

以下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编制本规划。规划近期至 2025 年,远期展望至 2035 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港澳特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深耕厚植,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二、规划原则

改革创新,传承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促进旅游品质提升。

优势互补,区域协同。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促进粤港澳 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

开放互鉴,共建共享。完善文化和旅游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培育文化和旅游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互鉴。 

文旅融合,互促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

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市场发展活力充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成效显著,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项目、示范区。

到 2035 年,宜居宜业宜游的 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 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四、共建人文湾区

(一)大力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研究,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深入开展历史文化、文物资源普查、保护,促进资源共享、活化利用。

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联合实施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计划,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

建设和统筹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名人故居、会馆商号 等展示空间及非遗传承体验设施。鼓励文博机构参与“互联网+ 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会等, 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加强青少年文化培育和交流。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

丰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培育和交流计划,为粤港澳青年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业、就业、实习提供便利、搭建平台。创新游学工作机制,深度挖掘游学资源,培养游学导师队伍,打造一批高水平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和高质量示范性游学产品

(二)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支持文艺创作发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加强国家艺术基金对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繁荣发展的支持,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直接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加大国家重点艺术创作工程对粤港澳大湾区题材艺术创作支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院校、院团(社团)、艺术机构交流合作,支持国家艺术院团、机构与粤港澳大湾区艺术机构深度合作。支持博物馆合作策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建立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联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讯网,推进公共文 化服务机构数字化共建共享。

探索创新群众文艺创作与传播模式,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群众艺术交流合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培育群众文艺人才和团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发挥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文 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为跨境文化交流和市场活动提供便利,鼓励建设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用联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支持香港、 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支持广州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扶持珠海、 佛山文化演艺产业成长支持东莞与中山发展出口导向型文化制造业;支持江门、肇庆和惠州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

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网络。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协同机制,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各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竞争力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支持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和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

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举办华人华侨交流大会。

五、构筑休闲湾区

(一)优化旅游市场供给

丰富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体系。

推动开发精品历史文化遗产线路、创意文化和旅游产 品,提升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等产品质量, 丰富低空飞行、自驾骑行、温泉疗养、海岛旅游等产品体验,培 育旅游演艺精品,发展数字化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打造中医药、传统武术康养旅游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 文化和旅游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 区、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促进滨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协同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贯通潮州到湛江并连接港澳的滨海景观公路, 推动形成连通港澳的滨海旅游发展轴线。

探索试行核发三地通行自驾旅游营运车牌,有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自驾游。大力推进新兴海洋旅游与“海洋-海岛-海岸”、跨岛游立体开发,加 强海上旅游产品综合开发。支持港澳与内地合作开发海岛游和邮轮、游艇、帆船旅游。

统筹兼顾沿岸生态景观和交通功能,推进 旅游航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港口游、工业遗产游。丰富海上运动旅游产品,开发水上飞行运动和低空飞行项目,建设一批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游憩区、旅游特色乡村小镇。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推动邮轮游艇旅游健康发展。推动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加强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合作共享,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协同 推进粤港澳邮轮旅游、物资配送、商品交易、邮轮制造维修全产业链发展。

逐步简化及放宽内地邮轮旅客的证件安排,研究探索内地邮轮旅客以过境方式赴港参与全部邮轮航程。制定完善邮轮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有效实施,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支持澳门与邻近城市探索 发展国际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

(二)创新旅游推广体系

推动旅游资源要素互通。加快推进港穗深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集散中心,推动航空、航运、高铁联程联运。

大力推动出入境口岸联检制度,便利外国人入境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观光、度假和商务旅行。支持香港建设“一程多站” 示范核心区和国际城市旅游枢纽。拓展澳门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和 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新空间。

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琴澳旅游深度合作,允许香港、澳门旅游从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后到横琴提供相关服务。支持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旅游生态合作试验区。

完善协同推广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和推广“一程多站”精品线路,促进信息沟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游客互推等合作常态化、机制化。

加强数据和业务管理互联互通,联合编制、动态更新文化和旅游活动与产品分类目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文化和旅游平台和多元化国际传播平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地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合作。

(三)完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联合制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认证标准与安全服务标准,推出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服务高质量认证标志企业,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

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综合应用。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公共服务合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合作,提升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加强港澳与内地旅游人才培训交流,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 培育国际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文化创意、会议展览等专业服务为重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专业化旅游人才培育体系。

六、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实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广东、香港、澳门加强沟通协调,依托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等文化、旅游合作工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强化评估监督,建立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政策,简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从事文化和旅游工作人员赴港澳手续。加大财税金融和资金支持,落实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开展文化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便利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文化和旅游活动、创业就业政策。

强化用地保障,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文化和旅游用地需求,统筹 各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用地布局和指标,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内地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重点保障范围。

(三)防范化解风险。加强突发事件协调处理,建立风险监测、评估、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完善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文化和旅游领域冠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字样或名义成立社会机构、 举办各类活动的统筹管理。




相关文章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