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预算案发布,1200亿稳经济纾民困,每人派5000消费券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4日在立法会宣读2021至22年度《财政预算案》。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4日发表2021至22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一系列措施,恢复香港经济,协助市民在疫情下渡过经济难关。
预期今年经济将逐步复
陈茂波说,他预期今年经济将逐步复苏,但未来数年财政上仍要面对不少挑战。
他说:「今年的财政预算案重点在稳经济、纾民困,透过逾12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缓解经济下行及疫情打击带来的痛感与压力,发挥资源运用的杠杆效应,尽力让市民、打工仔和企业也受惠。」
陈茂波指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2020年香港经济收缩6.1%,而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最新升至7%,是接近17年高位。
他预测2021年经济实质增长介乎3.5%至5.5%,2022至202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3%,基本通胀率预计平均为2%。
陈茂波提及特区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和去年预算案之下推出的各项纾困措施,共涉及超过3000亿元,他预计2020/21年度财政赤字为2576亿元。
他说:「我预期下一财政年度虽然收入有所改善,但由于推出逆周期财政措施,加上经常开支持续上升,财政赤字为1016亿元,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3.6%。」
财政储备在2021年3月31日预计为9027亿元。
量入为出 应对财赤挑战
陈茂波说:「过去一年,我们为应对疫情和纾困而大幅增加开支,两年间财政储备从相等于23个月政府开支的水平,显著下降至13个月。」
他提出,2016年成立的未来基金的累计投资收益,从2021/22年度开始将陆续在经营账目中反映,首年回拨250亿元。他说,这做法有利维持金融稳定和增强外界对香港财政实力的信心。
他又说,因应有关财政赤字的预测,特区政府会「从自身做起,通过节流加强公共财政纪律」,包括在2021/22年度落实公务员编制零增长,以及在2022/23年度减少经常开支拨款1%,以节省约39亿元。
增加收入方面,特区政府计划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
陈茂波说,发行绿色债券所得,会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他建议于未来五年内再发行合共约1755亿元等值的绿色债券。
特区政府亦会检讨差饷制度,探讨优化空间。
陈茂波表明,目前不适宜引入新税项或调整利得税及薪俸税税率,但政府「会持续审视,在适当时作出调整」。
为协助企业应对经济下行的困境,陈茂波宣布一系列总值95亿元的纾困措施,包括宽减利得税(上限一万元)、宽免2021/22年度商业登记费,以及宽减各项政府收费。
消费券最快于暑假接受登记
为鼓励及带动本地消费,并刺激经济,特区政府会向每名合资格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总额5000元的电子消费券。特区政府会分阶段发放款项,并争取于今年暑假开始接受登记。
陈茂波说:「预计措施可惠及约720万人,涉及约360亿元财政承担。」
他又宣布,为协助企业纾缓资金周转压力,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的申请时限将延长至2021年底。
他并提出多项措施,推动主要产业复苏和发展,包括创新及科技、金融服务、旅游、空运及创意产业。
在支援求职人士方面,陈茂波拨款66亿元,创造约3万个不超过12个月的有时限职位。
他表示,即使面对财赤,也不会削减影响民生的开支,尤其是教育、社会福利和卫生这三个政策范畴。
他说:「2021/22年度,这三个政策范畴的经常开支预算合共3023亿元,占政府总经常开支预算58%。」
为纾解民困,陈茂波建议推行多项一次性措施,包括宽减百分之百薪俸税(上限一万元)、宽减住宅物业差饷、为每个合资格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提供1000元电费补贴,以及向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及伤残津贴的合资格人士,额外发放半个月津贴金额。
此外,陈茂波建议设立「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为失业人士提供多一个财政选项。计划贷款额上限为八万元,年利率固定一厘,还款期最长五年。
推环保增设施
他指出,政府的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区政府已制订策略推广使用电动车,计划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其他措施包括扩展电动车充电网络和培训电动车技术及维修人才。
为配合减碳和废物管理策略,陈茂波额外预留10亿元,在政府建筑物和基建设施加添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特区政府另外会预留1.5亿元,免费为社会福利署津助的非政府机构进行能源审核并安装节能装置。
为纾缓交通挤塞,陈茂波建议将私家车(包括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各税阶的税率提高15%,牌照费增加30%。
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陈茂波预留五亿元优化部分郊野公园设施,亦预留约三亿元推行「提升足球场设施五年计划」,涉及逾70个场地,包括增加五人足球场。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左二)月24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2021至22年度《财政预算案》记者会,并回应提问。
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