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宣布!行政长官:从四方面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7月21日出席「融通中外‧文明互鉴」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的演辞)
张旭副部长(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新宁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马逢国议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香港文联)会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天由香港文联举办的高峰论坛,与在座的文化艺术界友好,共同探讨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也非常感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张旭副部长亲临指导。大会告诉我这次高峰论坛源起国家今年3月通过的《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将香港的文化地位写进国家规划,并提到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为争取把香港文化事业纳入国家规划的推手,我十分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并希望藉此机会,集思广益,汇聚文化界的力量,在中央的支持下,努力打造香港成为一国之内,拥有独特魅力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7月21日出席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香港文联)主办的「融通中外‧文明互鉴」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图为(前排左六起)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林郑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卢新宁、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博士与其他嘉宾在高峰论坛合照。
我自2006年担任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以来,就一直积极推动香港的文化事业,并曾以政务司司长身分出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促成了展现故宫文化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标志性的文化项目。文化艺术既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事业,也可发展为有经济活力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而文化交流往往是国与国之间建立友谊的渠道,也可以充分体现国家的自信和软实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且传承不息,历久不衰,令人向往。这些年来我推动香港的文化事业,不只是因为我是特区主事官员,更是由于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传承着中华文化;但过去一个半世纪,在英国的占领和管治下,又吸纳了不少西方文化,香港因此具备中外文化荟萃的特色和优势,加上广泛的国际脉络,有能力汇聚海内外和本地人才,是可以成为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间影响力的平台。此外,丰富的文化资产可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和宜居城市的地位,也可以通过产业发展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有见及此,我在中央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就大胆提出在香港部分加入「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表述,十分感谢中央最终接纳了我的建议。
要进一步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区政府会推动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性工作和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01
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
西九文化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它将成为香港的文化新地标。在表演艺术方面,率先落成启用的戏曲中心,肩负推动戏曲发展、推广和传承的功能;自由空间则为当代表演艺术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的舞台;而将于2023年落成的演艺综合剧场会为舞蹈、戏剧等提供设备完善的高端表演场地。在视觉艺术方面,市民翘首以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在明年中开幕,届时本港市民及世界各地的旅客将可以观赏难得一见的国家级珍品;而展示当代视觉文化的M+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开幕。这两座建筑独特的世界级博物馆连同扩建后已重新开放的香港艺术馆,将在九龙半岛、维港湾畔鼎足而立,形成一个难得的博物馆群,将为旅客带来丰富的文化旅程。三所博物馆会积极与内地和海外艺文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文化艺术教育,培育艺术人才和行政人员,令他们的视野更宽更广,令香港的人才库更丰盛。
西九文化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它将成为香港的文化新地标。
在西九文化区以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继续为各艺文团体提供演出场地和在其他博物馆策划具特色的展览,而将于2023年启用的东九文化中心将成为艺术科技大派用场的地方。另一个多元的文化艺术空间位于港岛中区,由大馆---古迹及艺术馆、元创方和即将复修后开放的中环街市三组历史建筑组成,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源源不绝的文化活动。
02
致力与海外著名文化机构建立紧密关系
近年来,特区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举办不同活动,发挥香港东西文化荟萃的优势,积极引进来,带出去,致力把香港发展为国家和世界各地文化艺术组织和机构交流及合作的中心。香港至今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有助加强双方在文化上的联系,促进彼此的文化合作。政府也致力推动表演艺术及艺术展览方面的交流,包括在国际城市举办香港周、安排本地艺术家及艺团出外表演,并邀请知名艺术家及艺团来港演出,筹办和支持不同类型和主题的表演活动和艺术节,如香港艺术节、新视野艺术节、中国戏曲节、国际综艺合家欢等。值得一提是香港管弦乐团获誉为亚洲最前列的古典管弦乐团,更曾在2019年赢得英国《留声机》(Gramophone)年度乐团大奖。乐团在海内外演出无数,是香港的文化大使,而内地著名音乐家余隆也曾担任乐团的首席客席指挥,是两地文化合作和交流的好例子。在展览方面,康文署近年分别与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巴黎庞比度中心,以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合办大型展览。为进一步加强国际联系,特区政府定期举办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和博物馆高峰论坛;香港亦已成功争取于2022年主办国际演艺协会年中会议,是首个亚洲城市两次成功申办此国际盛事。
巴塞尔艺术展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展览之一,自2013年在港首办以来,已成为一项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盛事。
在文化产业方面,香港是多个著名艺术展览的选址,其中巴塞尔艺术展更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展览之一,自2013年在港首办以来,已成为一项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盛事。近年香港亦进一步吸引国际一线画廊与拍卖行陆续进驻,巩固了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坚实地位。香港现时为全球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之一,与纽约及伦敦齐名。有艺术品市场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香港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17.5%增加至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伦敦,仅次于纽约。而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20年香港的艺术品、收藏品及古董的进出口总值高达336亿元,三年来增长接近一倍。
03
持续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特区政府和文化界可以利用香港方便通达的平台,以及与内地的频繁联系,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香港举行,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例如,康文署将与更多内地文博机构合作,包括计划与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及北京自然博物馆,商议提供珍贵文物赴港展出,增加公众及来自外地的参观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康文署会继续加强与大湾区内不同院线沟通及与院线营造新品牌,为本地艺团提供更多演出机会。自2018年起,康文署已进行了36台逾110场本地制作在七个大湾区城市演出。受疫情启发,康文署也会积极与院线推动不同的线上节目,通过院线的微信平台及与内地多个网上平台合作,增进内地观众对香港艺团的认识。
国家艺术基金最近开放予合资格的香港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请。
继首届展现综合文化的香港周于2019年11月在上海圆满举行后,第二届香港周也于今年4月至5月在广州以线上及线下形式举行,为内地民众呈献15个来自香港不同艺术界别的节目。香港周是一个有效推动香港与内地文化及人才交流的平台,我们初步计划明年在武汉举行。在这方面,我非常欢迎香港文联和紫荆文化集团的成立,它们将助力香港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在港弘扬中华文化。最近国家艺术基金开放予合资格的香港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请,更是一项具体支持的举措。
04
善用科技和培养人才
随着科技发展,艺术与创新科技的融合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在2020年施政报告提出积极推动和支持发展艺术科技。政府已成立跨部门艺术科技专责小组,制订发展和推进艺术科技的策略和措施。在资源上,各个相关的政策局辖下不同的基金或计划合共预留了一亿元,供有意推动艺术科技的人士申请。康文署也已于今年起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80多场分享会和模拟试验场参观导览,联系创科企业与艺术团体,为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带来正面作用。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开幕启用的东九文化中心会定位为推动艺术科技发展的场馆,将设有最新的舞台设备及系统,让艺术家通过新科技,开拓表演艺术的新视野,为观众带来多重感官和互动体验。
香港演艺学院的舞蹈学生正在上课。
在人才培训方面,香港演艺学院和多所大学都提供相关课程。我两天前参观的香港浸会大学,就不断发展创意媒体的课程,为艺术科技发掘更多本地人才。近年,教育部也大力支持我们,把多所内地著名的艺术学院,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纳入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
各位朋友,要打造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们有必要先建立港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国民身分认同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因此,有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和社会文化熏陶至为重要;这不单是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也应该是教育界、传媒和社会团体的共同责任。特区政府会与各界共同努力,用好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用好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的支持,达致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谢谢大家!
来源: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