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勺公筷分餐制,该动真格了吗?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增强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意识。其中,很多地方都发出了推行使用公勺公筷的建议,这有利于杜绝唾液等在餐桌上传播,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治、有效防控。
3月14号,北京就发布新版餐饮服务指引,全面推行公筷公勺,明确:对于合餐顾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3月16号,浙江十家省级单位联合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
江苏泰州日前出台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对公勺公筷的材质、颜色、长度、摆放位置、使用方法等都有明确规范。
使用公勺公筷
是否会成为“餐桌新风尚”?
根据这份《规范》,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取菜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材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公勺颜色宜为白色或类白色,公筷颜色宜为红色或类白色,以明显区分于自用餐具,在勺柄处、公筷粗端印(烫)“公勺”“公筷”字样。
江苏省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张洁表示,出台这一地方标准,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公筷公勺的使用。
张洁:公筷公勺标准最大的特色亮点在于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因为之前很多餐饮单位,也会提供公勺公筷的服务,但是用着用着好多消费者就容易用混了,导致执行不下去,这次我们通过出台地方标准,其实就是通过发挥这个标准的温柔法制的作用。餐饮饭店操作执行起来也很容易,老百姓在接受上也一目了然。
《规范》还对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配置公筷等细节进行了详细要求,家庭日常用餐按人数配备人手一份公勺公筷,摆放在用餐者左手位,或在每道菜的右侧。就餐者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用公勺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将菜返回盛器;不用公勺公筷随意翻菜;不得将公勺公筷插入菜或饭中;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勺公筷等。
张洁:引导我们餐饮服务单位主动地为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服务,我们会通过一些文明家庭,这种示范引领作用,主要还是通过这种小习惯的改变,引导一种文明用餐的新风尚。
目前江苏省泰州市已经有200多家大中小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响应,首批定制的公勺公筷已经投入使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也分别以指引、倡议、行业规范等不同形式,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使用公筷公勺对于减少入口传播疾病的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主要在于就餐习惯、餐桌卫生意识的转变。
钟凯:分餐在中国目前餐饮环境下不太可行,而实行公筷是相对比较可行的。有很多人他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他并不介意别人沾过口水、夹过菜。这是一个意识的问题。而从使用方面来讲,如果有公筷,一开始可能拿错拿混,但习惯了,其实跟现在区别不大。就稍微多了一点步骤,就跟你自动挡和手动挡的区别差不多。
同时钟凯也表示,推广公筷公勺的使用,形成餐桌新风尚,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钟凯:饮食习惯的改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可以从比较正规的大餐饮,或者说相对中高端的餐饮开始,然后慢慢大家形成一个意识,意识到公筷更卫生、更安全、更上档次。慢慢大家开始模仿学习。我们现在提倡公筷也好,提倡分餐也好,就是为了健康、安全、卫生。这得从大了往小了做,从大的原则开始,然后才是细节。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不仅是守护自己的健康,也是对他人健康的尊重和关爱。疫情的伤痛警示我们,应该要养成更加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那些曾经的努力才不会白费。餐桌上多一双公筷多一个公勺,健康就多了一道保障、安全就多了一份守护。
推荐阅读:你真的会带饭吗?隔夜菜会“致癌”?饮食误区了解一下!
每日一读|你会点菜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责编:秦辰宇审核: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