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脸正在被偷走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刷脸时代的到来——福兮祸兮
因拒绝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作为消费者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该案也成为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一直热度在线的人脸识别话题,继前不久“zao”等换脸软件火爆之后,再一次升温了。
人脸相较于虹膜、指纹、掌纹、声纹等生物认证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也更符合人类自体识别习惯,已经成为过度收集的重点目标。
生物识别技术受到安全质疑的主要原因,源自人脸等生物认证信息本身的特点:
每个生物认证信息都连接着一个现实身份。信息一旦丢失,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难以挽回的损失。
网上流行的一款“过脸软件”,能够根据一张照片制作出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的短视频,以骗过AI人脸活体检测
一次丢失,有可能一生丢失。一串字符组成的密码被攻破了,可以换一串复杂程度更高的来代替。人脸认证信息线上的破解,意味着现实中身份的丢失或冒用。
同仁医院“误抓”号贩子
刷脸时代的到来——其实是福
北京同仁医院曾发生过一件趣事。医院“人脸识别打击号贩子系统”屏幕上,锁定了一个长期出没于北京天坛医院的号贩子,保安赶紧上前摁住号贩子,号贩子先是一脸懵圈,等缓过神来,忙解释说,自己来同仁是看病的,不是来倒号的。保安还是不放心,“陪同”他一路问诊、检查、取药,最后证实他确实是来同仁医院看病的。
自从这个北京市22家医院数据共享的系统安装以后,抓到了不少倒卖号源的号贩子,一来二去,在医院院内区域,人人喊打的号贩子就没影儿了。
这就是人脸识别技术惠及民生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给生活带来的高效和福利会越来越多。
不算命、不测痘
刷脸时代的到来——如何避祸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脸信息,骗过AI人脸活体检测,达到注册虚假账号或入侵他人账号的目的,国内也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过脸产业”。
除了国家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规范生物认证信息采集流程之外,作为公民,如何识别各种“骗脸”圈套呢?
不进行AI算命、AI测痘这种主动提供人脸信息的行为。
AI算命最近也是火了一把,街头的江湖骗子没人信了,号称科学算法、预测吉凶的APP却备受追捧。扫脸看相面临着人脸信息泄露的极大风险,后续等着你的可能还有付费、点击广告链接等吸金套路。
某博览会上,一家护肤品牌推出了AI测痘仪,用仪器的前置摄像头拍摄三张角度不同的面部清晰照片,就能得到皮肤“诊断报告”。不少美容院也推出了AI皮肤检测之类的免费体验项目,爱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脸信息泄露的隐患。
此外,在任何需要收集生物认证信息的场景下,提高警惕。
1.选择人脸识别与账号、密码保护等手段综合在一起的业务服务方式;
2.警惕一些要求上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或视频的服务;
3.花点时间阅读要求授权采集生物认证信息的APP的合同条款,对一些不同意就无法安装,逼迫使用者出让生物认证信息的APP说不;
4.不随意上传包含自己面部、掌纹及指纹等清晰信息的照片。
来源:“保密观”强国号责编:谭冰杰审核:张恒 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