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紫禁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2020年,它600岁了。
紫禁城是什么?曾经,它是天子的居所,是地上的“紫微宫”,是巍巍不可侵犯的皇权;它有10米的高墙和50米宽的护城河,它是普通人无法踏足的禁地。它先后迎来24位皇帝居住,又送走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它险些毁于战火,也曾破败不堪,它是辉煌与苦难的见证者。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从此,紫禁城成了“故宫”。翌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后来,紫禁城不再是禁地,它敞开恢宏的宫门,迎接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今天,它是屏幕里热门的故事发生地,是最具盛名的旅游打卡地,是社交平台上名副其实的“网红”。今天的它,依然神圣不可侵犯,但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再是天子威严,而是创造了它的人民,和它承载的民族骄傲。
金色的屋顶,红色的墙,秋天的银杏,冬日的雪……600年的紫禁城,风采更胜以前。
中秋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在北京最美的季节,您会不会来紫禁城看看600岁的它?现在,还可以同时参观“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和“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不过在这之前,您不妨先登录“学习强国”,了解一下故宫的知识和故事(点击下方各图片可观看精彩内容):
《皇权的象征——紫禁城》慕课《皇权的象征——紫禁城》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方拥教授主讲,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系列课程之一,课程讲授了中国古城的设计演变,紫禁城的两观建筑、拱券门洞、选址、金水河、殿堂等级、工字殿和金釭等,并比较了日本大建筑和中国的勺园,内容丰富。
《恢宏的气势,深厚的内涵——怎样认识故宫》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群众工作部主任的齐吉祥老师,以他多年在故宫工作的经历,带您认识和了解故宫。
《故宫讲坛》系列讲座“故宫博物院”学习强国号自开通以来,已推出多个系列的《故宫讲坛》讲座,并在学习强国“看文艺-文化大观”和“看慕课-人文史哲”同时上线,包括:
《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院》讲述了紫禁城这座昔日皇帝居住的禁区,变为百姓自由参观的场所并开辟了中国博物馆事业新纪元的历史过程。
《紫禁城里过大年之家国情怀》以皇帝迎新之际的家国情怀和“新年寄语”为切入点,全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礼俗。
《清代皇帝的苏州情结》从紫禁城建筑中的苏州元素讲到历代皇帝对苏州的重视,以及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独步千载众星孤月——<千里江山图>解读》:《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千年前,这幅以鲜丽厚重的青绿设色表现千里江山一望无垠之景致的旷世佳作,竟出自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之手。本次讲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回到《千里江山图》产生的历史时期,对该画的作者、画意、主题、功用等问题进行一一解读。
《身份转变下的木器文物保护与修复之辩》讲述了中国古代木器发展历史以及木器文物的修复情况。
《盛世华彩凝匠心:清代宫廷家具鉴余偶得》讲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分类和发展历史,以及清代宫廷家具的工艺特点。
《故宫100》通过100集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故宫中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故宫100》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同时,首次全方位揭秘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以及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遗忘的细节。
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2015年底,随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养心殿进行全面修缮和保护,这一区域也随之关闭。为了弥补观众无法近距离参观养心殿的遗憾,也为了让观众能继续了解养心殿在修缮期间发生的故事,故宫博物院独立拍摄制作了《故宫新事》系列纪录片,与观众分享养心殿修缮保护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学习强国APP—电视台—看慕课
第七版防控方案发布!有重大调整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策划:学习电视台慕课频道作者:朱真责编:解鹏审校:郭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