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薪计划|开坊第二讲:建筑口述访谈与整理中的必答题
“传薪计划”
中国建筑口述史工作坊(第一季)第二讲
“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人人从身边开始,做有温度的中国建筑口述史
/ 口述 /记忆 /历史 / 文脉 /
▌讲座概况
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传薪计划:中国建筑口述史实践工作坊(第一季)”是关于记忆的抢救修复工程。紧随第一讲后,第二讲如约而至,为大家展示建筑口述访谈与整理的相关知识。
▌讲座题目
建筑口述访谈与整理中的必答题
▌演讲人
01
江 岱 上海文化出版社 副总编
01
▌讲座焦点
01
口述一定是关乎历史价值的,如何将口述访谈信息进行记述与整理,便是口述史访谈工作的必选题,也是必答题。本期便从人、物、事件三个维度来展开介绍。
01
01
人
1
受访者
口述访谈信息记述时,受访者的信息,要尽可能的全面与准确。
展开来讲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姓名:单单从姓名来看便包括:中文、原文、字、号、英文名、别名、曾用名、是否有重名。
生卒日期的信息在记述时,要明确固定的时间点、准确、唯一性 ,并尽可能地详细到月、日;因为岁数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变量,受访者的年岁不会因为受访时间而变得固定下来。
出生地与籍贯方面信息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历史地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所以在记述整理时,要根据受访者出生时间,需要将地名与时间坐标结合,以此更好地反映人物的人际与地缘关系特征。
在受访者的主要评价层面,需要记述的是准确、客观、公正的基本社会评价。
●受教育经历:专业与非专业教育背景(单一专业背景或复合),师承关系(同门、同年、同道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以此联系到某些师承关系的脉络。
●工作经历:专业与非专业背景,这些与个人成果之间的关联性。
●社会身份:专业身份与社会兼职,社会价值。
●个人成果:这一段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可以记述的内容包括具有代表性、标杆意义的实践作品、著述等,受访者的获奖经历等;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信息记述,要鉴别主题与作者单位、 出版信息等具有区分度的信息,避免重名误导。
2
采访者
在访谈文章前面,会展示采访者的介绍。
●标点符号的说明
同一单位的人之间用顿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人之间用逗号分隔,这是采访者名字在访谈文章中出现的样式。
●附录二
在访谈文章之后的附录二中会有编者与采访人员简介,全部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方便读者查找,在这一板块,会有相对比较详细的身份信息介绍,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奖项。
3
访谈中谈及的人物
人物关系的表达准备,清晰。访谈对话中对人物的简称,再转换成文本时要用括号补充完整,注释清楚。
历史事实方面,访谈者以自身的经历称呼访谈中的人物,但在转换成文字时,要标明所涉及人物在当时的准确职务和身份。
访谈之后,整理材料时,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要每一个都需要举证清楚。
物
访谈时,采访者和受访者是面对面的,而读者不是。所以在表达时如何让读者理解现场发生的事?就需要
在做整理的时候,把代词指示清楚或者画一张草图的说明,表达清晰来让读者明白理解。
Eg:
●王军老师在对莫宗江教授的采访中(指着书架)这里头是《文物》跟《考古》……因为有括号解释代词“这里头”,所以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
●(《图像中国建筑史》载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渲染图)从这儿上到这儿,从这儿上到这儿,这儿有个小窗户出去……如果没有括号解释,这些代词就会成为读者阅读时的障碍。
01
1
出版物
当我们面对一个专业杂志时,怎样把脉络理清楚?
●不同时间段有叫不同的名字,但是这些名字都是一脉相承,前后有时间脉络的关系,一定要记述准确,不然会搞混。
●做好备注
Eg:了解英国专业杂志的时间以及和香港的关系和文化的交流。
2
建筑材料
Eg:
●王军老师采访张镈先生谈“夺回古都风貌”——水刷石。
张镈先生眼里,用对建筑材料物理性的认知,表达水刷石的耐久性;作为一位有个性的建筑师的个人理解,他认为水刷石使用一种经济的手法表达一种假的石材肌理,是不实诚的体现。
●三合土的当地做法——比例、材料、用法、具体用量准确、不同地域的做法,表达完整。
3
建筑构件
当我们在口述史中有关于建筑构件的处理表达和当地的匠师沟通主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主要是通过照片,表示各构件的名称。
●关于不熟悉的构件,通过描述它在建筑上的位置,让其更具针对性。也可以请教匠师关于构件的名称和做法,且拍摄照片,呈现在书本上时标出来构件的名称,让读者看起来更清晰。
●在口述史中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建筑去进一步查询构造做法的出处和来源,因为口述史不仅有口述,也有史学研究在其中。
●我们也要学习如何将历史信息给大家描述出来,如何判断建筑的价值,如何进行后期的努力,来保留建筑的历史信息。推荐大家通过用表格的方式将它表达汇总起来,会更加清晰明了。
4
工具
关于工具的几点
●这是华侨大学的老师做的闽南吕氏堆剪匠艺的一个案例。
首先是关于堆剪的这个手法所用到工具使用分类,每一类的表达以及名称,用法,别名都表述清楚,同时采访者注明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访谈时会受时间或受访者表达惯性而缺失部分信息,但这部分可以之后补充进去,或用注释方法进行补足,避免行文拖沓。
而关于注释,将工具的照片或简图标注在书中,可以充分的将历史信息保留下来。图纸的表达建筑专业人的强项,要充分使用。
事件
1
建造
了解清楚钱,材料,工具三方面就可以把关于建造的问题清楚把握。
讲材料一定是有具体的做法,比如怎样打桩,柱子和上面面板的连接,以及墙面怎么样放那个桥板。从材料到做法到工具,全部都交待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示意图是一种手法,可以把访谈变得更清晰,读者一眼能看明白。
2
工作
建筑师的日常工作,所呈现的是历史时期中的一种状态、模式,和一种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现在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但是通常通过工作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
通过访谈佐证去除错误信息,把一段历史事实搞清楚,这样大家一方面能看到当时建筑师的工作状态,一方面也看到我们如何把历史认识更清楚。
3
街区
我们讲事物,事物再放大一个层级,我们就能看到街区。
Eg:第三季的老街岁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口述应用研究
在这篇论文里边,对口述作了一个考证分析,长沙在民国时期就逐渐成为华中地区古玩文化的中心。这一现象与南派盗墓密不可分,藩城提街作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古玩街和荒街,聚集了百余家古玩店。
●我们作访谈时,这样的分析在后期体现了研究性工作的价值。
●通过研究工作,历史挖掘对于历史建筑的形象和意义都会变得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历史考证非常重要。
总结
●我们做口述一定是关乎历史价值的,对时间的理解一定是有时代性的。
我们努力去寻找一种时代发展脉络和前因后果的关系,我们对地点的认知一定是有时间坐标的,地点也意味着一种地域性,而人物就会在我们的研究中变得立体和丰满。它代表了一种传承,它还有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联性、一种网络。首先我们是一个侦探 ,对于历史,要通过问、去核实、查找文献,不断把这些事情从记忆变成一个可考事实,要带着侦探的眼光去做这个事情。第二个是我觉得大家也是一个翻译——把他口述呈现出来的材料,加入个人理解和细节,传达给后面的读者,而在传达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复原口述的这些原景。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又是一个学者,就是从这个历史的细节中间与去深究的时候,你就可能会发现这背后是有历史问题的——可以成为一篇历史研究。
●对于事件的描述,我们可能更多的会考虑技术、社会、文化的一种基因。我们对事情经过的表达,一定是清晰的、可查找的、可复原的;对于事件的结果,我们可能更想知道在专业社会以及文化领域的一个价值。
●对于建筑口述史,我觉得是不止于建筑的,也可能是围绕建筑。
它有城市、有乡村,一直到石灰、到砖头,都是建筑。除了声音以外我们有文字、图文、表格、照片的记录,并且一定伴有佐证和查找。
●赖老师:通过江老师的发言我想到两点。
首先我们是一个侦探,对于历史,要通过问、去核实、查找文献,不断把这些事情从记忆变成一个可考事实,要带着侦探的眼光去做这个事情。第二个是我觉得大家也是一个翻译——把他口述呈现出来的材料,加入个人理解和细节,传达给后面的读者,而在传达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复原口述的这些原景。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又是一个学者,就是从这个历史的细节中间与去深究的时候,你就可能会发现这背后是有历史问题的——可以成为一篇历史研究。
美编:邱纯然
资料整理:胡心月/邵暮寒/李欣颖/
李昱瑶/刘永真/田凯宁/周长滢
审稿:于 涓
终审:赵 斌
—END—
* 本刊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关稿酬,在支付的稿酬中含有网络信息传播权的相关费用。
* 以任何形式转载、转发本刊所刊登的内容,均需经过编辑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