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碳发展路径下风电产业前景预测

李海瑜等 能研慧道 2023-07-03


按照电力低碳化发展目标,清洁能源装机与发电量的比重将不断提升,加速替代煤电。预计在2025年,煤电装机将达到峰值,发电量在2025年达峰后迅速下降;在2030年前,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越煤电,成为主体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在“30·60”目标中承担起更多责任,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壮大,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等支持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新能源的健康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仅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推进,必须明确市场主体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起与责任履行相配套的罚则、成本等传导机制。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通过法律明确了新能源的优先发展地位,但行业政策间缺乏协同,煤电等传统能源行业在政策上无法与新能源发展实际需要有效衔接,随着新能源在新增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电等传统能源运营效益下降,双方争夺发电空间的冲突愈加激烈。


与此同时,传统的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机制不能兼容新能源的波动特性及传统能源惯性发展思路,难以避免地导致弃风弃光及新能源企业利益受损。此外,有关土地、环保、海洋区域利用等政策也极大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未来必须做好政策间、产业间的协同。



 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建议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WIND POWER


开展风电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产业链联合创新,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解决风电关键零部件、芯片、软件等方面的卡脖子和短板技术问题。未来需要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加强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先进输电、新一代智能电网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满足未来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要求。


开展风电负碳及低碳技术研究。与传统化工行业开展联合创新、技术集成,开展风电负碳技术研究,比如利用弃风制甲烷、甲醇;与海洋生态养殖产业开展跨界合作,开展海洋牧场固碳研究,发展碳汇渔业;与风机叶片厂家、材料厂家协作创新,开展风机叶片低碳技术研究,开发更加低碳环保的新型叶片。


加大风电开发力度

WIND POWER


有序推进“三北”区域风电开发。以电力送出通道建设和消纳利用为引领,加快火电灵活性改造和灵活调节电源的建设,有序推进“三北”资源富集地区风电建设。发挥风电低成本优势,结合储能配套技术和多能互补应用,在满足当地清洁能源供应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外送基地。


推动中东部和南方陆上风电发展。加快推动中东部风电平价路线发展,高标准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风电场,加快推动分散式风能资源开发。推动超高海拔区域风电工程和西南地区水风光互补基地建设。远期发挥5兆瓦级以上大型风电机组规模效益,滚动推进运行期或临近退役风电场的改造升级和扩容。


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优先发展近海风电,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促进成本降低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研究深远海基础施工与输电技术,开发深远海风电场,探索漂浮式技术进步并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远期滚动实施风电设备更新与微观布局优化,推动深远海风电向纵深发展。


 对发电企业布局风电产业的建议



科技创新引领风电产业发展

WIND POWER


联合企业内外部优质技术资源,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推动发电企业在风电产业的开发、建设、运营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风电产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布局多能互补发展模式

WIND POWER


多能互补可弥补电力不能大规模储存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创新大规模智能调度,以及“风、水、光、火、核”发电联合控制技术应用,积极开展风电与储能、风电与制氢等消纳新模式研究和布局。


持续扩大发电企业风电开发力度

WIND POWER


积极布局风电大基地项目。随着“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消纳问题逐步缓解以及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风电大基地由于规模效应,建设成本降低,未来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中大基地项目占比较高,“十四五”期间结合国家特高压外送通道规划及建设情况,积极布局风电大基地项目。


抓住分散式风电发展机遇。分散式风电靠近负荷中心、接入系统方便、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不参与竞争性配置,可在大型商业和工业区应用,核心竞争力是电价。2018年国家加大分散式风电的支持和政策引导,2019年各省份相继出台分散式风电相关规划与政策,分散式风电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把握海上风电发展战略机遇,按照由浅水到深水,由近海到远海的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一方面需要抢抓窗口期,积极推进江苏、广东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另一方面,紧密追踪各地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和政策,储备优质资源。同时,深远海风电资源作为海上风电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应积极探索研究深远海风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技术,做好技术储备。


加大“走出去”力度。立足国内市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稳步推进发电企业风电国际化布局,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托现有国外项目,精耕细作,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积极与欧洲先进风电运营商合作,可先参股后控股,着力参与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加大和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合作,利用其市场开拓能力“借船”出海。



编辑 | 杨小海

审核 | 陈敏曦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李海瑜、王健、周平、胡伟卿

就职于国家电投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版权独家所有,如需转载、翻译,请与后台联系。

能研慧道

专注观察 专注研究

记录能源电力的时代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