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氢车4000辆!加氢站100座!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发布

ACMI 全球氢能
2024-12-15

文章来源:江苏省发改委

5月10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

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一、发展目标

到2027年,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绿色低碳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取得突破,力争建成省级以上氢能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产业集群初步构建,力争创建3~5家省级氢能产业发展先导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氢能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氢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商业加氢站100座左右。氢能应用示范取得成效,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量超过4000辆,在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试点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到2030年,形成创新能力领先、竞争优势突出的氢能产业体系,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科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形成安全高效、绿色低碳、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供氢增量主体。形成多元化的氢能应用生态,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有力支撑我省碳达峰目标实现。力争建设成为政策体系完善、技术自主可控、布局合理有序,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氢能综合创新应用生态,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氢能在我省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成为我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氢能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大力推进氢能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整合行业优质创新资源,在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模式,支撑氢能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支持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氢燃料电池产业促进中心等平台,共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进氢气制备、氢气储运、氢气加注、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研成果供需多向对接机制,建立氢能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促进技术的多元化与融合发展,推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可控。

加大创新人才引培。强化氢能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氢能创新载体和专业人才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拓展人才引进通道,积极引进国内外氢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团队。支持省属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设置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氢能领域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氢能相关职业(工种)标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将氢能相关职业(工种)列入紧缺工种目录,积极组织开展氢能类职业培训,将氢能产业纳入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项目范畴。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我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制定氢能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立足我省实际,研究建立覆盖制储输用等各环节的省级氢能标准体系,重点开展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及评价、氢安全、绿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等标准制定。推动建立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搭建氢能领域标准化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信息库。加强标准推广实施,以标准促进技术转化,推动江苏优势企业将关键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通过标准驱动氢能产业向高水平迈进。

(二)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集聚集约、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为原则,推动全省氢能产业集群发展、错位发展,力求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各地区根据发展基础和条件,科学合理谋划氢能产业布局,选择适合各地区实际的氢能产业着力点。做好各地区氢能产业规划的衔接,推进氢能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逐步打造自主可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氢能全产业链。提升氢能产业链优势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优势领域竞争力。瞄准氢能产业链薄弱环节、缺失环节,谋划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链项目,引进一批氢能行业领军企业、顶尖团队,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形成优良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智能化水平,鼓励氢能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促进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氢能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协同水平。

打造氢能产业发展先导区。以省内氢能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技术突破为引领,以产业集聚为目标,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着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服务等多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建设一批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省级氢能产业发展先导区。先行先试,探索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省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支撑氢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推动氢能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各类氢能企业发展成为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鼓励氢能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并购持股、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共性需求,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建设氢能标准研究、检测认证和运营监测等产业服务平台,提升氢能产业综合服务能力。谋划布局氢能产品检测认证平台,力争落地国家氢能源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高水平建设氢燃料电池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成套测试认证平台,形成检测认证服务和测试装备供应体系。充分利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节点作用,对氢能产业集群形成有效支撑。

(三)完善氢能基础设施

因地制宜布局制氢设施。结合江苏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逐步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在工业副产氢丰富地区,有序开展工业副产氢提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推动海上风电制氢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开展光伏发电制氢、生物质制氢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新型绿氢制取方式,丰富氢气获取途径。

科学有序构建氢储运网络。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加快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发展有机液态储运、固态介质储运等储氢方式。拓展氢气运输渠道,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试点示范,探索发展城市供氢管网,推动绿氨、绿色甲醇作为绿氢储运载体,破解规模化运氢难题。积极研究探索“西氢东送”和“海氢陆送”的可行路径。

统筹规划加氢网络。以功能集成化、资源集约化、运行商业化为原则,统筹全省加氢设施布局,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加氢网络。优先利用现有加油(气)站场地改扩建加氢设施,积极探索加氢/加油(气)、加氢/充电合建站、制储加一体化加氢站等模式。构建区域“氢能高速网络”,依托我省较为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在有条件的服务区布局建设加氢站,为氢能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四)拓展氢能多元应用

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车辆领域示范应用,拓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客车等市场空间,研究开设城际氢燃料电池客车运行示范线路;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应用,探索打造氢能重型车辆应用示范点;推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市场化应用,打造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路;探索开展氢能轨道车辆示范应用。积极探索船舶领域示范应用,推动氢能船舶的示范应用。探索航空领域示范应用,推动氢能在飞行器、航空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稳步开展能源领域示范应用。积极开展发电领域示范应用,鼓励省内有条件的燃气发电企业实施掺氢燃烧改造,推动燃机掺氢示范项目建设;在园区、社区、学校、海岛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供热示范应用;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开展氢能应急电源示范应用。有序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推动氢能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等领域综合示范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开展“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探索开展地下盐穴储氢示范应用。

逐步探索工业领域示范应用。推进钢铁冶金行业氢能替代,鼓励省内钢铁冶金企业探索开展氢冶金示范应用,探索钢铁冶金行业实现深度降碳的可行路径。推进石化、化工行业氢能替代,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高碳排放化工生产流程,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加大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力度。推进建材、水泥行业氢能替代,鼓励省内建材、水泥企业探索开展煅烧流程氢能应用,建设低碳工业流程再造示范工程。

(五)加强氢能产业开放合作

强化区域交流合作。鼓励省内氢能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氢能产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建合作发展新格局。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打造区域氢能供应网络,实现氢源互通互保;加强氢能产业政策协调联动,营造氢能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际氢能市场,加强与氢能领域高端智库、头部企业、行业组织的合作交流,鼓励有条件地区积极承办氢能国际技术合作交流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支持省内氢能企业加强国际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开放合作,拓展氢能产业市场。借力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活动,深化合作交流,打响“江苏氢能”影响力和知名度。


END

  //  推 荐 阅 读 

1、央企独角兽入局氢两轮车!国氢科技“氢腾”家族上新,单瓶续航80公里

2、远景30万吨零碳氢氨项目获批

3、2024电解槽要“卷”至何时?

4、10万Nm³/h!继中石化之后,中石油终于迎来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

5、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风光氢储多元融合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扫码加入氢能行业通讯录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球氢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