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品读丨李泽军——妩媚的周村“虎城”

晋城文艺 2023-01-31




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听过《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后来年纪渐长,听说周处墓在泽州县周村镇,一直都想去看看。有一日阳光明媚,我独自走进周村,站在周处墓前,沉默良久——周处力能伏虎、勇能除蛟,不过一匹夫耳;幡然醒悟,勇于改过自新,堪称大丈夫也;明知是死依然慷慨出征,为了保家卫国最后战死沙场,实在是了不起的大英雄。

在周村镇流传有许多周处的故事。传说1700多年前,他的灵柩停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三军痛哭,天地同悲,于是人们将这里命名为“周村”,永远纪念他。又传说,周处战死后,晋武帝很内疚,为了补偿他,曾在此为他兴建了一座城池。这便是周村古城。

周处墓位于周村古城西面。十多年前,这附近还保存有古城的西城门。今天从周处墓出发,沿着老街向东走,依然可以欣赏到许多古香古色的建筑。东岳庙、郭象升故居以及数不清的明清四合院,都令人流连忘返。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便到了观音阁。这是周村古城的南城门。










站在城门上,一段雄伟的老城墙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有些震惊!很难想象,泽州县竟还保存有这么雄壮的古城墙。这城墙,从西南边水门曲曲折折向前延伸,一直到东北边奎星楼,残存的大约有四五百米长。城墙历经数百年,墙体斑驳,风蚀得比较厉害。但那姿态依然雄健,依然有着“虎踞龙蟠”之势。

据记载,周村古城是一座有着五座城门的“虎城”。除东、西、南、北四门外,西南角还有一座水门。五座城门异常高大,门拱上都悬有匾额:东门是“丹水名渠”,西门为“行山重镇”,北门砌“藩垣”,南门悬“金汤巩固”。即便水门内外也有匾额,内为“固圉”,外为“守望”。古城城墙全长3里195步,高约4丈,城上的墙垛有6尺多高。古城 “峰峦层抱,河水周环”,异常坚固。










周村古城自古便有“虎城”的称号。据《补修东南城隅碑记》记载:“形似虎踞,俗名曰虎城。”考察周村镇的地势,整体上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使用谷歌地球测量:城北东岳庙高731米,城南观音阁高707米,城西周处墓附近高719米,城东镇政府高707米,高低落差最大24米。周村古城仿佛一只下山的猛虎,蹲伏在长河岸边,蓄势待发。古人说“虎踞龙蟠”,周村古城真乃“虎城”也!

东岳庙、郭象升故居雄踞虎背;观音阁(南门)、眼光阁、范四知故居,还有数不清的明清老宅深藏虎腹;镇政府、奎星楼抱持虎头;周处墓、郭氏花园绿芸坪趴伏虎臀。明清老街贯穿虎肠;咽喉阁(西阁)、金龙四大王庙悬缀在斑斓的虎尾上。周村古城虎气森森!






从城墙的大致轮廓来看
则形似一只“虎头”
镇政府、奎星楼
是张开的虎口
东岳庙高居额头
郭象升故居执虎耳
观音阁、眼光阁、范四知故居
藏于虎的脸部
明清老街贯穿虎的食道
咽喉阁正好扼住了虎的喉咙
……
周村古城惟妙惟肖
是名副其实的虎城




我站在城墙上,眺望着夕阳中的奎星楼。面对斑驳的墙砖,古城的历史像画片一样,一张张划过我的脑海。周村古城岂止是形似猛虎,这片土地涌现的英雄人物,更是将它渲染得虎虎生威。

周村古城历史悠久,始建的年代已无法考证。除周处的传说外,另有说法:北宋末年,女真人攻破汴梁城,周村人梁兴挺身而出,率领“太行忠义社”起兵抗金。为了配合岳飞北伐,梁兴曾在太行山上兴建过许多堡寨,周村古城就是其中的一座。

明代碑刻记载“周村故有城”,可见这古城由来已非常久远。隆庆四年(1570)《周村镇重修庙祀记》刻有“本镇堡官范埙”,据此推测隆庆年间周村已修筑了堡寨,并且专门设官管理。

到了明朝末年,古城年久失修,已经倾圮。当时天下风雨飘摇,满清虎视眈眈,陕西农民军闹腾得又非常厉害。周村人范四知在北京做官,他预感到了危险。1634年,范四知弃官归乡,捐款300两白银,号召百姓筑城。城池还未完工,王嘉胤、紫金梁率领的农民军便打了过来。仓促之中,村民拆下门板堵住缺口,奋死抵抗。农民军屡次攻打,都未能攻破古城。








张士达撰《补修东南城隅碑记》记载:“明际流寇之乱,屡攻未陷,全活人命者约十余万。”周村凭借这座古城,保存了十几万人的性命。战争过后,范四知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他的墓志铭刻于1635年,详细记载了明末筑城的前因后果。周村古城是晋城古堡中兴建比较早的一座。它经历过血与火的锤击,是一座真正的古堡。即便和皇城相府、湘峪古城相比,周村古城的历史也不遑多让。面对历史风云,范四知挺身而出,那种勇气与远见卓识,更令人佩服。从明朝末年开始,周村古城一直被精心地维护着。在东岳庙保存有许多石碑,从中可以读到古城重修的历史:乾隆五年(1740),范慎公率乡民重修。咸丰八年(1858),郭如兰、张士达等人再次率乡民重修……到了同治六年(1867),捻子军从吉州渡河,泽州府全境戒严。周村作为南北交通要道,过境的军队“往来如织,兵贼莫辨”。这一次,周村人张士达又挺身而出。他下令古城闭门坚守,又亲自率领乡老出城巡查。经过一番努力,周村全城居民得以保全。后来为了“培文脉”,张士达又在城东北加建了奎星楼。








周村古城像一位老父亲一样,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这样守护着这里的居民。1937年后,日军四次攻打晋城。面对飞机大炮,周村古城依然挺起了她孱弱的胸膛。古城悲壮得像一位烈士,一颗炸弹从日军飞机上坠下来,落在东岳庙附近,古城北门被炸毁。“藩垣”匾额落在尘土里,被日本鬼子踏平,在废墟上修筑起碉堡。

从1940到1945年,日军在周村盘踞了五年,周村人始终未曾屈服。冯保成、范三居、原克让、赵小秋,一个又一个周村汉子挺身而出,战死在这片土地上。郭象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教育家。1938年,他不幸被日军抓获,始终不屈服、不合作。日军请他饮酒赋诗,他便闭门不出,整日枯坐,一言不发。1941年,郭象升身染肺炎、痢疾,拒绝医治,用死做了无声的抗争。郭象升虽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却有着周村古城一般的脊梁,有着猛虎般的傲骨。




站在城墙上
眺望着夕阳中的奎星楼
光芒中
我仿佛看到浩浩长河水
缓缓向南流去
汇入沁河
汇入黄河
奔流入海
周村古城便矗立在这里
矗立在阳光下
是如此妩媚、如此动人




参考文献



1、樊秋宝.《泽州碑刻大全•周村卷》.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2、朱璋.《泽州府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

3、林荔、姚学甲.《凤台县志》乾隆版.晋城:晋城人民政府翻印,1983年.

4、晋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晋城县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


李泽军
1985年生
金村中心学校教师
晋城地方文化学者
参与编著有
《泽州岱庙》《泽州国保》等书籍


END



图文:李泽军
编辑:贾婷婷  赵宇欣
审核:王   敬


大道至剪|剪纸艺人——张永忠

大讨论心声丨韩兵强:关于建设晋城历史文化名人主题公园的设想

大讨论心声丨孔伟伟:挖掘匠人文化,打造工匠之城



联系方式:0356-2225213

投稿邮箱:jcswlzlb0@163.com

欢迎您的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