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树理研究丨中共党史人物-赵树理

晋城文艺 晋城文艺 2023-01-31


人民作家赵树理是
当代文坛“山药蛋派”的杰出代表
是描述中国农村的“铁笔圣手”
他是晋城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今年
是赵树理诞辰115周年
为纪念这位文学巨匠
晋城文艺开设了
“赵树理研究”专题
让大家全方位、多角度
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赵树理,乳名得意,字齐民,曾用名赵树礼。沁水县尉迟村人。1906年出生。人民作家、艺术家;山药蛋文学领军人物。祖父赵忠方是赵树理的启蒙老师,亲自为他授课,读四书、三字经、百家姓;念诵“三教圣道会”经卷、吃素、拜佛、敬惜字纸,从小就养成了积德行善的好习惯。父亲赵和清则遵守“耕读传家”的古训,把他培养成干农活的“好把式”。赵树理酷爱民间艺术,尤其喜欢八音会和上党梆子,从邻里乡亲、民间艺人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1920年夏,入榼山沁水第二高小上学。毕业后在野鹿小学任教。1925年夏,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在同学王春、常文郁影响下,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积极参加驱逐反动校长姚用中的学潮。1927年由常、王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阎锡山发动清党,赵树理离开学校,开始了行医谋生的流浪生活。1929年初,考入沁水县西关模范小学任教。1929年4月,因共产党嫌疑被捕,被押解至山西省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后送进山西“自省院”。赵树理机智应对,又查无实据,于1930年5月出院。期间,接触到共产党人,读了一些进步的文艺书籍和理论,真正开始了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接触。赵树理毅然将名字改为树理,以表从追求孔孟之礼到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志。







从1930年代起,赵树理开始了文学创作。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创作了欧化艺术风格明显的《悔》《白马的故事》。因回乡宣读《阿Q正传》,农民群众并不喜欢。受鲁迅先生及左联的影响,赵树理的创作风格开始面向农民群众转变。193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盘龙峪》(没有写完)被文艺评论家认定为中国大众文艺实现突破的标志性作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赵树理加入了抗日牺盟会,先后担任阳城县牺盟会特派员、四区区长、县公道团长。1937年冬,经要崇德、桂承志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39年7月开始,赵树理先后主编过《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山地》,《人民报》副刊《大家干》,《新华日报》副刊《中国人》报。赵树理学习模仿鲁迅的笔法,写了几十万字的通讯、小小说、快板、诗歌、评论,宣传了抗日,打击了敌人。在学习、宣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的过程中,赵树理越来越对领袖毛泽东充满了敬佩之情,开始了与毛泽东的神交,进一步明确了自己革命战士的身份,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抗日宣传动员中去。1942年元月,太行根据地召开文化界40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赵树理旗帜鲜明地宣传文艺大众化的主张,表明自觉夺取封建文化阵地的决心。







1942年冬,经杨献珍提议,彭德怀批准,赵树理被调入北方局党校调研室。1943年创作出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同鲁迅、茅盾乡土文学不同的是,真正以农民的语言,描写当家作了主的农民故事的小说诞生了。赵树理的小说,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统帅和战士心连心,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佳话。赵树理为工农兵创作更加自觉了。《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相继问世。郭沫若、茅盾都给予了赵树理作品很高的评价。周杨《论赵树理的创作》全面评价了赵树理的作品。1947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文艺座谈会,认为赵树理的创作精神及其成果,实应为边区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方向。8月10日,《人民日报》登载了陈荒煤的文章《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之后,赵树理相继创作出了《崔粮差》《福贵》《刘二和与王继圣》《邪不压正》等小说,全面反映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农民生活。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常务委员;9月21日至30日,作为文艺界12名代表之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典。由于赵树理在解放区文学艺术中的突出贡献,毛泽东称他为人民作家,周扬称他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49年10月,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赵树理当选为主席。1950年1月,《说说唱唱》创刊,赵树理担任主编,坚持大众化方向,创作和改编出一大批通俗文艺作品。特别是为配合《婚姻法》的颁布,创作的《登记》深受群众欢迎,很快被改编成戏剧《罗汉钱》在全国上演。赵树理的作品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先后被翻译成30种外国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从1951年春开始,赵树理多次回到晋东南地区,积极参加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践。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毛泽东点名让赵树理参加会议,并让陈伯达征求赵树理的意见。赵树理看了以后说,现在农民没有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只有个体生产的积极性。毛泽东说:赵树理的意见很好,草案不能只肯定农民的互助合作积极性,也要肯定农民的个体经济积极性。1952年春,赵树理来到平顺县川底村看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增产了,十分高兴,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55年创作出了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探索中的前进的。由于缺乏经验,也由于急于求成,更因为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偏离,赵树理越来越耽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1956年,因为农民吃不饱肚子,没有零钱花,赵树理开始质疑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的大跃进,一开始赵树理也是欢欣鼓舞,主动要求挂职阳城县委书记处书记,但愈演愈烈的浮夸风、共产风令他十分恼火,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赵树理开始给中国作协领导和红旗杂志负责人陈伯达写信,提出《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正好碰上了庐山会议彭德怀事件,赵树理被批判了。倔强的赵树理拒不认错。







1958年,赵树理写出了深刻反映农村现实矛盾的经典小说《“锻炼锻炼”》之后,陆续创作了《实干家潘永福》《套不住的手》《老定额》等作品。1962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创作会议,赵树理被重新肯定,认为他是描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短篇小说大师”。但随着左倾思潮的越来越严重,赵树理作为描写“中间人物”的典型再次受到批判。赵树理并不甘心。1965年2月他离开北京回山西定居,不久即挂职中共晋城县委副书记。赵树理在下乡调研的同时,还在谋划着写一本反映农民生活的《户》。赵树理酷爱上党梆子,十分关心家乡戏剧的发展。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上党梆子写了7部戏,从《万象楼》到《十里店》。由他改编并被拍成戏曲电影艺术片的《三关排宴》更是成为经典,让上党梆子走向了全国。


赵树理酷爱曲艺,他是中国曲艺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赵树理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第八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赵树理遭受到错误的批判和严重的迫害。在生命绝境中,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坚定本色,“真话不让说,假话我不说”。他坚信,运动是暂时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1970年9月23日,赵树理被迫害至死。1978年10月17日,党和人民为赵树理平反昭雪。各种版本的《赵树理选集》《赵树理全集》是赵树理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从尉迟村到沁水

到晋城

从山西到北京纪念馆

文学馆雕像

赵树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供稿:晋赵研
编辑:陈茹珍  赵宇欣审核:王   敬


赵树理文学馆生平展——存正气世代流芳(四)
赵树理文学馆生平展——倡通俗心系大众(三)
赵树理文学馆生平展——上“文摊”谱写华章(二)


联系方式:0356-2225213

投稿邮箱:jcswlzlb0@163.com

欢迎您的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