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投票分析01——谁在和你一同防护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十分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在本月11日零时投票结束了,总共有196位读者参与了投票。基于关注公众号的人数,我最早的预期是大约能有100位读者投票,最终结果将近200,这让我非常意外。再次感谢参与投票的读者的支持。之所以发布投票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感染情况为之后的内容做些准备,另一方面是前段时间有读者留言希望我能给大家进行一下心理按摩,来缓解一下因为防疫带来的紧张感。

一方面新冠病毒是公平的,它会无差别地尝试感染所有的人;另一方面新冠病毒也是不公平的,每次感染的症状程度和后遗症发生概率都是不同的。在大家被迫和新冠病毒共存后,哪怕是在第一轮的山呼海啸中不幸感染后,仍然选择坚持防护的你们,在我心中都是百折不屈、充满勇气、积极乐观的强者。当时代的尘埃真正如山般落下时,依旧选择防护的你们并没有接受这一所谓“迟早都要感染”的“命运”,就如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望者。由于信息的不畅和认知的偏差,在防护的日子里总会面对来自同事、同学、朋友甚至亲人的质疑“病毒已经没有了,你为什么还在防?”,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继续坚持做好防护的你们是充满勇气的,“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我时常会钦佩大家的选择。即便在短期内或许无法消解掉新冠病毒的威胁,在防护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状态时,也依旧选择了防护,相信总会有真正走出大流行的那一天。

我觉得这样充满勇气,积极乐观、不屈服于所谓命运的你们,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心理按摩,你们和当初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和防疫人员一样,每个人都是伟大的。

一、投票统计

现在回到投票结果本身,进行了投票的读者可以到投票页面查看最终结果,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在这里查看。

  • (一)感染情况统计

从各位读者的投票来看,没有感染的有16%33人)、不确定感染情况的有24%49人)、一阳的有56%111人)、二阳的有1%2人)和三阳的1%1人)。(三阳本来有两票,但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表示误投,所以进行了手动调整)。

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确实会有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情况,所以如果按照2022年12月美国的一项大型血清研究的43.7%的无症状比例来假设,那么49位不确定感染状况的读者当中应该会有21人属于无症状感染者,另外28人未感染。对数进行重新整理后没有感染的有31%(61人)、一阳的有67%(132人)、二阳的有1%(2人)和三阳的1%(1人)。

很多专家预测在12月第一波的时候全国范围内大约有80%的居民感染了新冠,而我们的投票显示69%的读者感染了新冠。考虑到关注我的读者应该有一部分在去年12月时就已经是所谓的“防疫爱好者”了,准备相对充分破防的概率相对较低,那么我认为这个结果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的感染情况。也说明在仅做好部分准备的情况下,也比完全不防护至少要安全10%余下的2位二阳和1位三阳的读者,我真心地希望你们其实是投错了选项。如果确实不幸破防了两次甚至三次,也请不要灰心,毕竟防疫是一个长期比赛,之后还有很多轮次。
  • (二)性别统计

从各位读者的投票来看,有51%100人)的男性,48%95人)的女性、以及1位其他性别。投票结果和在后台可以查询到的关注公众号的读者性别基本一致(男54%、女45%、未知1%)。

这个结果说明在防疫这件事情上其实并没有性别差异,不存在男性更喜欢防疫或者女性更喜欢防疫的情况。面临真正危险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其实是一致的。

  • (三)年龄统计

从各位读者的投票来看,18岁以下的有1%(2人),18~25岁的有27%54人),26~35岁的有44%88人)、36~45岁的有19%38人),46~60岁的有6%12人),60岁以上的有1%2人)。

虽然由于不同年龄层朋友圈内容传播的区别,可能使得部分年龄读者的数量稀少,无法完全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防疫的态度,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投票中得出部分结论。首先是18~25岁这个范围有27%的占比,这个数字和职业中25%的学生占比应该高度重合,大部分应该都是高校在读的读者,可见即便在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多数人普遍不在乎的学生群体中仍有一部分人会重视疫情,并可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比较长远的规划。
其次是最高占比44%26~35岁区间和占比为19%36~45岁区间,这部分合计占比达到了63%。这两部分人群除了本身人口基数较大外,多数还可能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烦恼岁月,且工作依然处于上升期。出于对家人健康的关心和自身未来的发展,这部分读者的防护偏好应该会比较高。之后46~60岁与60岁以上人群合计共有7%的占比,虽然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大概和这部分人群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偏好有关,进而造成了较低的占比。

  • (四)职业统计

从各位读者的投票看,在校学生25%49人),政府/机关干部/公务员9%17人),企业管理者5%10人),普通职员20%40人),专业人员12%24人),产业工人3%5人),商业服务人员1%1人),个体经营者/承包商1%1人),自由职业者13%26人),农林牧渔劳动者1%1人),离退休2%2人),其他10%20人)。

由于微信本身具有社交属性,会使得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圈子特色,所以部分职业的读者稀少并不代表这部分职业的人并不重视防疫。不过参与投票的读者也有很明显的职业区分,大约75%的读者日常工作和学习都和教室或办公室相关。考虑到最近也有读者留言希望分享一些和职场有关的防疫内容,所以之后应该会有几期这方面的内容。

二、防疫自信
希望我能和各位读者一样始终保持勇气和乐观,在面对他人对自己防疫工作的质疑时可以保持“防疫自信”,勇敢地说出“为了健康!”“为了未来!”或者“关你屁事!”。

(一)不放松

虽然现在正处于第一波感染高峰后平静期的尾声或第二波感染来临前的间隙,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冠病毒从未消失,我们需要时刻正视它的存在,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不放松警惕。

(二)不焦虑

经过近五个月的准备和复盘,以及之前三年多知识经验的积累,我们其实不需要过分焦虑之后的防疫事项,积极的身心健康状态有利于免疫力的维持,可以更好地对抗新冠病毒。

(三)不停步

疫情会随着感染峰谷和病毒变异而不断变化,需要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防疫措施,跟踪并了解病毒变异的特点,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防控经验。

回归正常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虽然还没走到那一步,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