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分享中我们提到了再次感染的症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相对较轻的(《后流84-再次感染的症状程度》),但各位读者也都知道感染性冠病毒之后的“长新冠”或者说后遗症问题才是更值得关心的。在本月较早的时候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确定了Long COVID的神经系统症状的特征。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管控开放初期,有很多媒体一直在淡化甚至否认“后遗症”的存在,导致很多人选择接受了“新冠=小感冒”的说法,无视了后遗症的存在,但随着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的升温,相关媒体终于开始承认后遗症的存在了,不过仍有部分媒体在试图轻描淡写地淡化相关影响。(《后流08-长新冠漫谈(上)》《后流09-长新冠漫谈(下)》)
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足够的关于再次感染方面的研究,所以我们来看一下2022年11月发表的那份非常著名的,基于美国退伍军人数据库的关于再次感染新冠所带来的后遗症风险的研究。(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051-3#MOESM1)
研究人员共选择了443588名新冠感染者,40947名再次感染者(两次及以上)和5334729名为感染者的相关数据,来评估死亡、重症和后遗症的相关情况。其中40947名再次感染者中,有37997人(92.8%)感染次数为两次,2572人(6.3%)感染次数为三次,378人(0.9%)感染次数为四次。一、再次感染的后遗症风险
为了研究再次感染新冠是否会增加后遗症风险,研究人员首先对再感染患者与未再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住院和一系列预判结果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采用了两种风险度量方法进行评估,与未再感染的患者相比,再感染新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住院的风险也增加了。表中各个项目发生后遗症的风险均有所增加,从上之下依次是全因死亡率、住院治疗、至少一项后遗症、心血管问题、凝血和血液问题、糖尿病、疲劳、肠胃、肾脏、心理健康、骨骼肌、神经系统和肺。
二、再次感染的后遗症风险与疫苗
基于再感染前的疫苗接种状况,对未接种疫苗、接种一次疫苗,或接种两次及以上疫苗的小组进行分析表明,无论疫苗接种次数如何,再次感染新冠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住院、至少一个后遗症和各器官系统后遗症的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疫苗对降低再次感染后的后遗症风险影响很有限。
三、再次感染的累计风险
为了研究多次感染新冠病毒给患者带来的累积风险,研究人员对那些只感染一次过的案例,以及在首次感染后的一年内,有二或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感染的案例次与未感染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估计了一系列预判结果的累积风险和负担。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后遗症的累计风险会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而增多。从上之下依次是住院治疗、至少一项后遗症、心血管问题、凝血和血液问题、糖尿病、疲劳、肠胃、肾脏、心理健康、骨骼肌、神经和肺。绿色表示一次感染后的风险,橙色代表两次感染后的累计风险,紫色表示三次及以上感染后的累计风险。
尽管这项研究的数据基数足够庞大,有500余万名参与者。但其中大部分人均为白人,近90%为男性,且88%的参与者年龄大于38.8岁(年龄中位数),所以该结果无法代表全体人群的实际情况。
四、一些结论和假设
由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人群的再感染次数仅为两次,所以缺乏相关内容的长期研究,但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对黄种人和女性的影响更为强烈,那么再次感染的实际健康风险可能会更高。所以即便再次感染时的症状相对较轻,也应该尽量避免再次感染,降低自身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虽然接种疫苗对降低后遗症风险影响有限,但对于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依然有积极意义,毕竟死亡案例不会纳入后遗症风险的相关研究。另外,非高危人群接种疫苗也能够降低高危人群的再感染风险。但不管怎么说,最佳的规避风险方式还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同时也希望随着部分人群感染次数的增多,后遗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后,能够重新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新冠病毒感染所带来的危害。毕竟只有正视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风险。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