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安乐椅流调》这个系列是在无法使用采样和测序等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根据文字描述来对感染场景的一种尝试性的还原,这种Armchair Detectives本身就存在诸多限制条件,我也只是依靠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知识和既往的流调报告来复现一种可能的结果。一方面是帮投稿读者探寻可能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希望其他读者可以结合他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防疫方案,大家都是自己的福尔摩斯、波洛、金田一、马普尔或者艾德勒,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真相。之前收到了读者的留言,我将此次复盘的相关内容整理成了本期的分享。
这期分享中案例发生在新冠病毒流行的低谷期,整体情况不算很复杂,但我个人认为很有代表性。
(一)人物整理
在这份流调中涉及到以下几个参与人物:
- A,投稿读者,12月10日出现低热、乏力和肌肉酸痛症状,12月17日检测呈阳性。
- D,投稿读者的同事,大约12月1日出现呼吸道症状,在周末及短暂休息后,大约在12月5日返工。
- E、F、G,H,均为A同一间办公室的同事,均在12月8日之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头痛、嗜睡等)
(二)时间线整理
按照读者提供的时间流程,我稍微进行了汇总了,整个时间跨度约为17天。
12月1日
D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休假。
12月5日
D结束休假返工,感染病原体未知。
12月8日
A所在办公室出现集体性的呼吸道感染症状,除A外,D、E、F、G,H,均有症状。
12月10日
A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疲劳和肌肉酸痛等。
12月17日
A检测呈阳性,之前正常上班。
期间A与B跟C没有直接接触,D、E、F、G,H在办公室期间没有进行防护。
根据A的描述,其办公室总共为6人共用,面积大约30㎡。房间没有窗户,依靠空调通风。A在上班时会使用X德的头戴式N95级口罩,佩戴护目镜,没有堂食行为。在公司有时候会摘掉护目镜,用卫生纸揉眼睛。同时A在自己工位桌面放置了一台便携式空气净化设备(读者们常说的“怼脸吹”),出风口面向自己,但因为噪音等原因没有全功率开启。由于A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办公室结构图,这里我根据描述,简单用画图还原了一种可能的布局。
(四)居家及日常消杀
A的日常通勤均为单人网约车;居住环境卫生为租房,三个房间中的一个,没有设置入户缓冲区;楼层为10楼,房间带有一个阳台,阳台左侧两米左右有其他住户偶尔开窗;与同租室友没有交集,不清楚是否感染,但也没有反馈听到咳嗽声。这里有A提供的房间示意图。
A通常会在阳台做饭,期间打开窗户通风,做饭时通常不戴口罩;偶尔有点外卖行为,外卖包装和快递均是拿进房间后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家中有一台成品空气净化器,保持常年开启状态;下班后入户回家通常会进行一次手卫生,也会对随身携带的手机进行消毒。从时间线上来说,A在12月10日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期间没有进行检测,直到12月17日进行了抗原检测,并呈阳性。根据同办公室同时在12月8日集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推测感染的源头为12月5日返工的之前出现相关症状的D,A则可能是在5~8日期间接触到了一定载量的新冠病毒。
由于A与B和C始终没有交集,虽然A的房间没有缓冲区,但考虑到其办公室较为明显的传染链条,基本可以排除室友B和C的可能性。A在办公期间始终佩戴头戴式口罩和护目镜且有开启空气净化设备,且A是在12月10日出现症状,要晚于同办公室的E、F、G和H(E、F、G、H基本均在12月8日同天出现症状),所以A在办公室直接感染的可能性很低。 第一轮分析后暂时陷入僵局,所以和往期一样需要追加补充一些细节信息。在A提供了新的细节信息后,整个事件的情况变得相对清晰了。D作为办公室内最初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返工,由于办公室几乎没有通风条件,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处于办公室的E、F、G和H也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而A由于采取了科学佩戴口罩和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等因素,并没有在办公室感染新冠病毒。但考虑到办公室较为拥挤的环境,一台没有全功率开启的空气净化设备显然无法非常有效地降低室内的含毒气溶胶浓度。而办公室内其他人员集体性的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也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内,空间中的含毒气溶胶浓度会急速上升,且还会伴随着大量的飞沫。所以尽管A可能在办公室工作时并没有直接感染新冠病毒,但A的外套、背包和笔记本电脑的表面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颗粒物飘落的新冠病毒。而A在回家后只进行了手卫生,没有额外对这些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也没有将这些物品单独存放,而是居住环境中反复进行了接触。尽管A在办公室内用来揉眼睛的纸巾表面也可能存在颗粒物污染,但通过眼部直接感染所需要的载量较大,且时间上并不十分吻合。综合下来我个人倾向的结论是:由于A没有对从高污染浓度空间带回的物品进行表面消毒,也没有单独存放,同时还进行了反复接触,最终通过手与口鼻的接触而感染了新冠病毒。同期的降温可能还造成了A正常免疫水平的波动。但无法完全排除高浓度直接感染的可能。
由于接触式感染的来的载量偏低,所以即便在12月17日检测呈阳性后,A的症状也并不十分明显,在后续的沟通中整体状况尚可。(一)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 在不通风的室内请尽量大地开启空气净化设备以降低环境浓度。
- 如果受限于噪音等因素无法全功率开启,可以尝试增加设备数量。
- 当小范围内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道疾病感染者,且无法判断具体病原体时请提高警惕。
- 从高污染浓度返回时请注意随身物品和衣物的表面消杀工作。
- 如果不进行表面消杀,请将带回的物品和衣物存放于固定区域,同时避免反复接触。
- 如果接触了带回的物品或衣物,请在接触后进行手卫生。
(二)有效和可延续的经验
若以事后的视角来看,这位读者可能的感染经历其实有些可惜,没有和办公室其他同事同时出现症状说明其在办公室的日常防护是相对到位的。但却没有注意到高浓度病毒环境下对随身物品的污染情况,忽略了“清洁和污染”概念。尽管新冠病毒通过单次接触造成物传人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但这位读者在一定时间内反复与疑似污染物品进行了接触,使得感染的可能性出现了极大程度的增加。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各位夏洛克·福尔摩斯、赫尔克里·波洛、金田一耕助、简·马普尔和艾琳·艾德勒也可以对本期的复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完善防护方案。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