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44——百日咳·其三【被低估的疫情】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8-22
背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近期发布了2024年2月的全国法定传染病上报情况,其中百日咳上报数为17195例,是去年同期的31.79倍,是上月的1.12倍,延续去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为近年来的新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百日咳疫情都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讨论: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我国大陆地区百日咳的实际感染情况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尽管报告病例数和实际感染数之间存在差异,但报告数的变化情况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流行趋势的变化;暂时还没有足够且全面的证据来说明是什么原因使得百日咳疫情情况在“百日咳再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动,或将给百日咳的防护造成挑战。
建议持续关注百日咳的流行状况,在百日咳加强免疫方案推出前尽量做好个人防护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百日咳显著的人群差异

  • 百日咳可能的感染情况

  • 百日咳被低估的原因

  • 百日咳近期的异常增长


一、百日咳显著的人群差异

从近些年百日咳感染者的年龄分布来看,国外地区的大年龄儿童组、青少年和成人感染百日咳的报道在逐渐增多,而我国目前主要的报告人群则是未接种百日咳、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以及青少年[1]。以欧盟国家为例,2018年的百日咳年度流行调查显示,≥15岁人群报告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2%,<1岁的婴儿仅占10%左右[2]。

我国2018~2021年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中,1岁以下患者占52.4%,其中≤5月龄婴儿占1岁以下患者的68.13%[3]。国内外完全不同的百日咳报告病例年龄差异,或许与不同人群对百日咳的认知以及医疗机构的诊断意识差异有关,进而造成了漏诊漏报。

二、百日咳可能的感染情况

一般来说,通过监测人群血清中的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可以用来估算百日咳的实际感染情况。尽管目前暂时无法有效区分百日咳抗体的产生是源自疫苗亦或是自然感染,但由于接种百日咳疫苗产生的抗体衰退较快,所以其仍可以作为一项较为有效的数据来反映感染情况。
新冠大流行以前,国内有很多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相关调查。一份针对天津市2010~2012年,4岁~83岁人群的研究估算实际感染率为10852/10万[4];一份针对广东省2010年,>7岁人群的研究估计实际感染率为9395/10万[5];另一份针对北京市2012年,≥5岁人群的研究估算实际感染率超过6000/10万[6]。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专项实验室监测结果来看[7],6岁以上人群的实际百日咳可感染率可能在10%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百日咳病例报告主要依赖于传染病网络质保系统,它是基于各级医院疫情报告的被动监测,而主动监测有时会与被动监测报告发病率差异甚大。比如说,一项针对天津市百日咳社区监测的人群报告发病率显示,其统计病例数是同期医院报告发病率的12倍[8];另一项相似的研究则显示,主动监测报告发病率是同期被动报告发病率的16.22倍[9]。尽管报告病例数和实际感染数之间存在差异,但报告数的变化情况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体流行趋势的变化。

三、百日咳被低估的原因

造成国内对百日咳疫情低估的原因有很多,简单归纳一下可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青少年和成年人感染症状不典型。青少年和成年人感染百日咳的症状普遍较轻,很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10],从而不前往医院就诊。

  2. 临床医生对百日咳的诊断意识缺乏。由于百日咳疫苗的大范围接种,使得国内百日咳疫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相对可控的低位流行状态,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警觉,容易造成误诊。

  3. 实验室诊断比例较低。对于百日咳病例诊断,我国除个别省份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实验室诊断外,其他机构则基本以临床诊断为主,容易造成漏诊。

  4. 疫情上报机制的影响。在我国大陆地区,百日咳属于乙类传染病,临床医生有时因疫情报告繁琐而将疑似病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病名,从而减少了医院的病例报告数。

四、百日咳近期的异常增长

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11],可以明确发现最近几个月百日咳疫情出现了异常的增长,反映出近期百日咳的流行情况遇到了重大挑战。

尽管近些年随着相关经费的增加,很多地区陆续拥有了实验室监测能力,可以实现对百日咳病的正确诊断,有研究显示较高的百日咳上报数据与较为完善的监测手段和实验室监测存在直接关系[3],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上报病例数,但这似乎不足以解释近两个月以来异常的高增长暂时还没有足够且全面的证据来说明是什么原因使得百日咳疫情情况在“百日咳再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但作为基本再生数R0为5~17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11],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变化无疑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年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化,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给百日咳的日常防护带来新的挑战,可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Countess Alexander Nikolaevitch Lamsdorff by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4.-1873.7)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李薇, 王梅. 百日咳现状及预防控制进展[J]. 预防医学论坛, 2013, 19(1): 52 – 54, 58.

  • [2]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tussis In: ECDC. Annual epidemiological report for 2018. Stockholm: ECDC; 2020.

  • [3吴丹,郑徽,李明爽,等.中国2018—202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6):638-643.

  • [4]黄海涛, 刘勇, 高志刚, 等. 天津市2010 — 2012年社区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2): 1354 – 1357.

  • [5]Zhang Q, Zheng HZ, Liu MZ, et al. The seroepidemiology of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ies against pertussis toxin in China: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2, 12: 138.doi: 10.1186/1471-2334-12-138

  • [6]Li XM, Chen M, Zhang TG,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diphtheria and pertussis in Beijing,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Human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utics, 2015, 11(10): 2434 – 2439.doi: 10.1080/21645515.2015.1062954

  • [7]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可预防疾病儿童百日咳临床调查研究协作组. 持续性咳嗽儿童百日咳临床多中心调查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10): 748 – 752.

  • [8]张颖, 黄海涛, 刘勇, 等. 天津市社区人群百日咳发病监测及传播特征研究[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3): 209 – 211, 257.

  • [9]黄海涛, 刘勇, 高志刚, 等. 天津市2010 — 2012年社区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2): 1354 – 1357.

  • [10]王宗润, 米荣. 百日咳研究现状[J]. 当代医学, 2018, 24(6): 174 – 177.

  • [1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斋达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