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篇文章读完,我发现自己毕设做错了

言西早 哗笑 2022-08-01

2019.6.17 / 总第11期

【扉页影印】



格罗皮乌斯著作《新建筑与包豪斯》中的原味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冲击,他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已经完结的毕业设计是不是有问题。


-

一个月前将“装配式建筑安装模拟分析”课题的论文报告拟完。冠以“装配式建筑”这个大名头,其实研究的都是稀碎的结构,很无聊。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碰撞检测、施工规范等等等,本就很工科的东西,当下研究又已经系统,强人所难——还要再“分析”,写起来尤为乏味。

“装配式建筑”很早听说过,大约和乐高积木一样:建筑构件都在工厂里制作好,运到工地对照着说明书,把散件一块块拼接成完整的建筑物。A口对A口,B口对B口拼装连接到一起就是谓节点构造了,我主要研究和写的就是这样A口、B口的事情。

论文这样的工作很迷惑人,在对装配式建筑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写道: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推广装配式建筑、进行建筑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这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仿佛这项课题设计研究即先进又实用,并不是。

我只是抄来一些社论教条,徨知在文中所轻浮引用的词句概念已经被谈论、被实践了近百年。但这些文章和说法太多,脑子会糊涂,若真将建筑工业化产业化、将装配式建筑高高挂起来,当作劳动指标去冲,我们会失掉真正的目标并落下为了达到先进所必需补的课:陈丹青在谈城市与想象时提出的中国“文化时差”,他说我们都还远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现代性的缺失:很大的概念。

【内页插图影印:耶拿剧院,1922年】


恰好我正在阅读的是本现代主义不可回避的第一手文献,如果有这样那样对现代性的疑惑,我想在避开纷繁杂乱的第二手第三手资料转述之前,去书里找找答案。


我将摘录《新建筑与包豪斯》第二章“标准化”及第三章“合理化”中部分内容,来反思自己毕设中的诸多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


-

如若机械化本身就是最终目的,那将会是一场十足的灾难,并导致我们充实而多样的生活大打折扣…机械化的唯一终极目标却是:将个人从维持生计的辛勤劳作中摆脱出来,使手和脑能够有空余时间从事某些更高级的活动。

现实是“机械化”在众多领域里早已不再新颖,这种对新概念的盲目崇拜是一种幻景:和“信息化”、“智能化”相较,伴随西方现代主义理论的“机械化”甚至听起来有些落后粗野,似透着钢铁零件碰撞还有蒸汽的声音。然而回看机械化的终极目标,它所包含的解放意味却从未真正实现,因为“更高级的活动”是什么?它太开放了,可能当时的现代主义先锋们也没想明白,只是一种“远远的,朦胧的,但很美好的东西”,一种幻景,一种想象。
和英特纳雄耐尔一样。当这许愿无法被具体,从辛勤劳作中摆脱出来的人也无从得知这解放意味着什么,这会激发创造力么?是的,但我想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从实现机械化中得益的仅仅是生活的便利。

【内页插图影印:包豪斯校舍,1925年】


-

在历史上,各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均有其标准——就是有意识地(或依照约定俗成的方式)采用某种类型化的形式——这是文明和安定有序的社会的标准;同样的,为了相同目的而重复做相同的事情,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安定和教化的影响。 

所以在对现代主义运动自身带有的强烈社会属性和他们对历史、文明一以贯之的思考统统都不了解之时:学习现代主义,追求现代化我想会很难,因为模样学会了,技巧学会了,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倾向,但是想要的结果达到了么:思想的安定和教化可能偏差了。

【内页插图影印:包豪斯校舍工作室一角】


-

标准部件的重复使用,以及在不同的建筑中使用相同的材料,将会使城市产生同类型的协调和肃静效果,就如同在社会生活中身着体型一致的现代服装…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在最大程度的标准化与最大程度的多样化之间在建筑上得以结合。

装配式建筑概念就是基于标准件和标准化生产而提出的,上文所说其实是一种新审美,一种已经发生于我们脑海中的审美:秩序的美、出于功能逻辑的极简的美。如果说我的和其它更多做装配式建筑研究设计的课题中还有美学存在,也就仅止于此了:当然我们是不会费半点神去讨论它的,因为“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结合”我们丝毫看不出,也不知道。

【内页插图影印:包豪斯校舍学生宿舍&工作室】


几个短句:

-

旧有的建造方法呈现出的绝大多数缺点,均是由湿法装配所直接导致的。

巧的是,我课题研究选取的恰恰清一色是湿法装配施工的案例,因为这是当前中国建筑市场的主流,关于装配式建筑干法还是湿法连接的争论已经在海量的论文中被写的难辨雌雄了。

-

建筑不能被限制在对结构功能的实现上。


-

我们已经饱尝恣意对历史上建筑风格仿造之苦…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清晰和简洁明了的形式来明确地表达所处时代的生活。


-

正是贝伦斯首次引导我以逻辑推理与有机系统和谐的方式去处理建筑问题。

-

我开始沉迷于这种信念,即不能否定现代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表现,并且会采用前所未有的形式加以表现。

因为原文文笔实在写的精妙准确,我是不好意思再去添赘的,另一方面的不好意思是对于现代主义:我误解了现代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将现有的视觉经验直接拿来怪罪于它,认为现代主义助长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但是我的这些误解和误读,其实在最早的书中都事先被大师思考过、警告过,他也知道随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可能发生变异或者流于肤浅的形式模仿,使这场意义深远的全面运动成为一种没有思考、没有灵魂的时尚及风格。


我错怪了现代主义,这也导致了我很多不知深浅的言语,十分惭愧。


最后说说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博士吧。

我仿照了书序言作者弗兰克.皮克(Frank Pick)对他的称呼,我猜想因为书初版之时(1935年)格罗皮乌斯距就任哈佛GSD的教职只有两年(1937年)此刻他尚在伦敦,但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已从欧陆迁往美利坚,盛期将至。
作为现代主义和新建筑运动的主将、包豪斯学院(BAUHAUS)及所代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开山:一名建筑师、一名教育家、一位理论斗士…
博士(Dr.)包含了对一个伟人理所应当的尊敬。
在20世纪一众巨擘中,他的身份更像个极具启发性的导师。这也意味着:格罗皮乌斯,不是个听到名字就能让像我一样的毛头年青人追随膜拜的旗手及偶像,他的理论和他本人似乎都不那么具有煽动性,他不像柯布西耶。
《新建筑与包豪斯》是我阅读其理论思想的第一本著作,在这之前,我仅能将熟记位于德绍包豪斯校舍的平面图作为与他唯一的联系。
所以事实上,我于他根本不熟,再更多和这本书阅读无关的评论就将是虚言妄语。
甚至会是错误的、危险的,所以,不说了。

看看照片里这位面容沉静又稍带些德式阴郁的大师:格罗皮乌斯,托腮,眼光看向别处,在给我行不言之教。






文章写完,如果你对:

【格罗皮乌斯】

【现代主义】

【装配式建筑】

【毕设】...

中的任意有想来讨论的想法

都请在公众号中直接敲字留言

欢迎来聊!


 欢迎关注【哗笑】找同谋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