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6516期】昆明学院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年5月21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学院等13家单位完成的“高抗病高产珠芽魔芋快繁制种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恒,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成云,云南大学副院长、教授陈穗云,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李永川,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杨艳丽,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余旭亚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省级科技计划14项项目支撑下,针对魔芋生产中病害严重、繁殖系数低等产业突出难题,经过19年的持续科技攻关,实现了高抗病珠芽类魔芋良种、籽粒规模化快速繁育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国内外进行了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要创新点如下:筛选了系列高抗软腐病、适应性广的魔芋良种,收集了国内外217份15217株珠芽类魔芋种质资源,构建了珠芽类魔芋的重要种质资源圃和基因库,完成了魔芋(A.konjac)全基因组精细图谱,解析了软腐病胁迫条件下珠芽类魔芋高抗品系的分子响应机制;筛选了“珠芽金一号”等8个栽培品系,具有高抗软腐病、高产量和高品质的突出优点,拓展了魔芋栽培区域;创建了珠芽类魔芋高效籽粒快繁及成套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利用人工诱导、球茎顶芽分化逆转、打破休眠等关键技术,实现单株魔芋扩繁倍数由传统的3~6倍扩大至300~900倍,籽粒生产周期由3~5年缩短为6个月,完成了全年不休眠二次制种,解决了“繁殖系数低”的产业难题;开发了配套栽培种植及采收加工创新技术,建立了“撒播式”轻简种植模式,开发了栽培技术及装备23项,采收专用装备4款,魔芋加工装备26款,专用肥料3种,建立了珠芽类魔芋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亩产提高23.3%以上,对魔芋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开拓了珠芽类魔芋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建成一系列珠芽类魔芋食品生产线;首次开发了以水为介质,低成本提取葡甘聚糖关键技术及无水包装技术,研发了魔芋酱、素毛肚、素海鲜、手撕牛排等32种特色食品,建成了魔芋食品生产线11条,产品覆盖国内33个省(市、区)市场,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延长了魔芋产业链,促进了魔芋产业转型升级。该成果获授权国家专利57件、软件著作权11件、授权商标8个、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篇、制定企业标准7项。在云南、四川、江苏、广东、广西、海南、湖北等7省推广应用,在云南的应用占全省珠芽类魔芋种植面积的82.6%;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推广占该区域的魔芋种植面积95.3%,累计产生经济效益79.74亿元。为魔芋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在珠芽类魔芋籽粒快繁制种提升繁殖系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广阔。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高抗病高产珠芽魔芋快繁制种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End.


往期精彩

清华大学和同方威视的静态安检CT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